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罕诺依古城遗址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1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罕诺依古城遗址,罕诺依古城在喀什市东北28公里处,是目前所知喀什市附近起源较早、发展历史最长

  罕诺依古城在喀什市东北28公里处,是目前所知喀什市附近起源较早、发展历史最长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层上起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清朝中期;7至13世纪的唐宋时期,是古城的鼎盛阶段,据认为可能就是我国西域疏勒古都城的所在地和喀拉汗王朝的早期王都。属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遗址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公里。其中有城垣、残堡、房舍、手工作坊、宗教活动场所以及田畴、沟洫等遗迹。中部有一座方形小城,占地9000平方米,城垣残高5.6米,土筑城墙厚达7米。城西北隅有一军事堡垒;东北城垛至今明显可见,东南与西北方向各开5米宽城门一道。这座小方城应是最高统治者的居所,其四周是古都城的工商居民区。经发掘,此小城地下又有一座古城遗址,可能历史上在同一地方曾先后筑过两座古城。

  遗址内遍布各类陶器及残片,最大者高80厘米,为两口陶缸;其中之一出土时内中还留有半缸高梁面,另一口内有120公斤古钱,其他还出土过一些铜器、铁器、玉器、金币、金印和珠宝饰品。可以印证遗址文化上限的是两件红陶纺轮:其一状若小饼,较大,直径5.2厘米,高1.1厘米;另一较小而高,形似小桃。两件中心均有小孔,为安装纺锤之处,据考证这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发明纺织时的纺纱工具,同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纺轮酷似。表明其文化下限的是一些出土的清朝钱币。出土的历代货币大部分是圆形、无孔、厚重,制成;铸有明确年代的有唐开元、北宋景祜以及古阿拉伯铭文的当地货币。其中一枚古钱圆形方孔,铜铸,大小、重量、外形与中原古钱的完全相同,唯两面铸文是阿拉伯文的语铭文,这正是千百年来各族兄弟文化交流融合的直接表现。

  “罕诺依”即语“皇宫”之意,说明这里在古代确是当地政权的首府。据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实地考证,认为罕诺依古城就是唐朝疏勒国都“伽师城”,也是疏勒镇及疏勒都督府治所。喀拉汗王朝初期王都也设于此,后来改作夏季行宫。喀拉汗王朝末期至14世纪初期,罕诺依遗址以西的恰克玛克河水源断绝,又因战乱频繁,古城渐趋没落,清中期遂最终荒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汗诺依古城遗址
汗诺依古城在喀什市东北28公里处,是目前所知喀什市附近起源较早、发展历史最长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层上起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清朝中期;7至13世纪的唐宋时期,是古城的鼎盛阶段,据认为可能就是我国西域疏勒古都城的所在地和喀拉汗王朝的早期王都。属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遗址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公里。其中有城垣、残堡、房舍、手工作坊、宗教活动场所以及田畴、沟洫等遗迹。中部有一座方形小城,占地9000平方米,城垣残高5.6米,土筑城墙厚达7米。城西北隅有一军事堡垒;东北城垛至今明显可见,东南与西北方向各开5米宽城门一道。这座小方城应是最高统治者的居所,其四周是古都城的工商居民区。经发掘,此小城地下又有一座古城遗址,可能历史上在同一地方曾先后筑过两座古城。遗址内遍布各类陶器及残片,最大者高80厘米,为两口陶缸;其中之一出土时内中还留有半缸高梁面,另一口内有120公斤古钱,其他还出土...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依令达塔木古城
依令达塔木古城位于阿瓦提县西南部(三团)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巴夏合其古城南18km处,与其是秭妹城。据调查,古城有4座城堡,用泥土干打垒围成墙,中间自然形成十字街。城内用土块建造150余间房子,只剩残墙断壁。房屋涂有各种色彩,分里外院,有大客栈和院房,可见到雕刻的痕迹。街道东侧135m处有残留1m高的城墙,北面有单独修建的哨所,以坍塌成4m高的土堆,上有烧过的碎木块、灰土等遗留物。从古城的发掘土中,可见到烧剩的房椽和家具等,证明该城是遭战火焚毁后逐渐衰败的。离城较远的地方,还有房土残迹和断墙,周围有农田、水渠的痕迹和杨、柳、果树的树墩。该古城虽已毁坏,但城廓清晰,历史研究价值高,具有一定的旅游观赏度。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海头古城遗址
遗址位于县境东北部,在距楼兰古城西南约50公里处。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仅次于楼兰的第二大城,古城墙东北和西南长约189.1米,东南和西北长约106.5米,总面积约20139平方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英国人斯坦因雇佣的族向导托克塔阿訇首先发现了该城。清宣统二年(1910),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成员桔瑞超在罗布泊地区探险时,在该城获得李柏文书。当时他们将该城误认为楼兰。民国3年(1914)2月,斯坦因在该城采集到文物170余件,其中有细石器、陶器、建筑木雕、铜铁器和钱币等物。斯坦因将该城编号LK。同年,我国学者王国维在考释桔瑞超所获李柏文书时发现,李柏文书中有一件写有“月二日来到海头。”王国维据此认定“此地决非楼兰,其他当前凉之世,实名海头。“(罗振玉、王国维著《流沙坠简》王氏之说提出后,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59年5月,日本学者森鹿三根据桔瑞超提供的李柏文书出土地...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乌赤古城遗址
位于阿合奇县县城以东两公里处,北临滔滔托什干河,南依巍巍喀拉铁克山,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古城,占地面积500亩,分内”两城,内城设城防设施兼居民区,外城只设城墙与了望台。相传九世纪为史诗中的柯尔克孜英雄库尔曼别克征服强敌凯旋时所建。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瓦石峡古城遗址
遗址位于若羌县县城西部80余公里外的瓦石峡乡博孜也尔村西南附近的沙丘中,《侍行记》中称为弩支城,它是古楼兰国的经济重镇。约2000年前,这里的手工业生产就已颇具规模,至今这里仍残留着冶炼金属和烧制器皿的土窑,炉渣堆积如山,遍地皆是陶片,砖块和玻璃碎渣。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此发掘了隋、唐、宋三个时期的钱币和丝织品,经及元代的汉文文书和玻璃器皿等。这些文物珍品,为研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我国玻璃工业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