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三仙洞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三仙洞,三仙洞位于喀什市北部10余公里处的伯什克然木河右岸峭壁的半腰间。因冲刷日久,

  三仙洞位于喀什市北部10余公里处的伯什克然木河右岸峭壁的半腰间。因冲刷日久,河岸距峭壁底端就有10米,由此至半腰间的洞口又有约13米;自洞口再往上七八米才是峭壁顶部。峭壁突兀耸立,立面如削,若无专用登高工具,徒手者万难进洞。朝正北方向所开凿的3个并列的洞口,宛若门框,以中洞为最大,高近2米,宽约1.5米。3个洞窟都分前后两室,均前大后小;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仅有前室一半。窟顶都是纵卷式,这是以砂石质为主的佛画洞窟的常见形式。三窟间洞壁厚1米余,有后人掘出的小洞可互通。

  中洞前室空无一物,后室正中今存一无头佛像石胎,佛身彩色泥塑已剥蚀殆尽。西沥在开凿时就末完工,未留任何有价值文物。唯有东洞遗存丰富;后室中有一石床,上有40厘米左右的长方孔,应是当年固定数座佛像的插座,只是佛像早已荡然无存。其前室内的壁面和藻井,从数量和质量上看,都堪称珍品。洞窟四壁绘满了大小不同的各种佛像,2/3早被毁,余下的1/3残壁上还存有70多尊佛画像。顶部为莲花藻井,上面的莲子还可辨数分明。藻井的四周又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佛盘腿而坐。双手平放胸前,佛像背后光环耀眼、色彩斑澜。其中有一坐佛所披架裟用彩色方格插绘,背后有菩提树叶衬饰;此佛所著服饰为佛教早期壁画中所仅有。东洞后室中还保留着一尊立佛,造型极其优美生动。立佛所著服饰更为奇特与众不同,腹部以下为绿、红、蓝三色相间的横纹绘成,造型和用色在我国目前所知的佛窟壁画中极为罕见。洞中色调典雅质朴,图案造型独特生动,充分体现了西域疏勒国人民高超的想象力与创作技巧。

  三仙洞被发现200余年来,洞壁上至今保留有许多各种文字的题记,汉文中的题名以清朝为多,较早的为1789年(乾隆五十三年)。外国人中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德国勒柯克、日本桔瑞超等都曾造访三仙洞并留下题记。可惜洞中有不少精美绝世的壁画被揭去,佛像也被窃走。

  佛教石窟艺术约于220—589年间大量传入我国内地。120年疏勒国王臣盘从帕米尔以西的大月氏贵霜王朝引进佛教后,就在疏勒国内广修寺庙佛殿,并开凿了不少佛教壁画洞窟,三仙洞就是其后不久开凿的重要洞窟,据专家考证,“洞窟开凿年代在东汉时期,这是目前所知我国西部保存下来的最古的一处洞窟”(《中国名胜词典》第1107页)。

  喀什市的三仙洞佛窟已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地藏寺、仙姑庙
巴里坤曾有清代享有“庙宇冠全疆”之称。据《镇西乡土志》载,自“道光年间,营有四营之庙,三乡有三乡之庙,庙宇之多巍然诚郡之壮观也。”由于巴里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先天的自然条件,是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和加以苦心经营之地。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为维护祖国的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于此同时,在巴里坤广建庙宇的历史有近200年,出现了中国不多见,新疆罕见的庙宇群落。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北新道上的重镇,享有新疆“三大商埠”及“八大名城”之称。在康熙王朝兴盛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军屯、商屯、民屯、犯屯、宅屯、旗屯的高潮,广建寺庙也就随之而兴起。在汉城、满城七里半的范围内就建有57座庙宇群,当时按城内人口计算50人为一座庙的奇观,再加上三乡庙宇就有近百座庙宇在巴里坤草原上掘起。寺庙内容之广是中国罕见的。有佛教、道教、教、教、基督教、耶酥教,另有德、贤、仙等。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都毁于一旦,现仅存有地藏...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伯什哈千佛洞
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西约5公里,背靠火焰山,有小路可达。伯什哈千佛洞是木头沟一系列千佛洞之一,西边洞窟旁还建有寺院遗址。从残存的六个洞窟看,洞窟券顶式长方形。窟前筑有平台寺庙,其中四个窟中残存壁画,风格与柏孜克里克石窟相似,有高昌回鹘时期的遗风。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锡克沁千佛洞
锡克沁千佛洞又称“七个星明屋”,在焉耆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明屋”语是“千间房”的意思,现在这里没有了千间房,只剩一处唐代的寺院遗址,是当时的“伽蓝”之一,锡克沁千佛洞遗址,包括南大寺、北大寺以及离寺院不远的千佛洞石窟群三部分。考古工作者在南大寺、北大寺发现不少泥塑佛头,南大寺出土的佛头细眉,面庞圆好,有犍陀罗风格,是公元6-7世纪的作品。北大等的佛头带彩绘,柳眉方脸,表现也东方审美情趣,估计是公元8-9世纪的塑像,锡克沁千佛洞遗址紧靠公路,大寺遗址中间低处有一股清泉向北流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雅尔湖千佛洞
位于交河故城西南河谷南岸,依崖凿窟,窟区东西长40米,现存洞窟7个。窟前有宽约5米的长形平台,平台下距河谷谷底约20米深。洞窟内壁画内容为比丘供养人、说法图、回鹘人供养像等,还有部分汉文、文题记。关于雅尔湖石窟的年代问题,众说纷纭。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胜金口千佛洞
位于吐鲁番市以东40公里的胜金口。千佛洞属高昌故城系列的佛教建筑之一,始于唐代,建筑规模庞大,到20世纪初时,仍有12座寺院。经斯坦因等劫掠后,损坏严重。现残存洞窟10个,发现有回鹘文壁画及回鹘文题记,山下附属建筑中还出土有婆罗迷文、回鹘文、梵文佛经及佛像。因发现有罕见的摩尼教壁画而具有异常价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