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盖孜驿站话古今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9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盖孜驿站话古今,西汉时代著名外交家张骞曾经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进而又拓展出中国通

  西汉时代著名外交家张骞曾经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进而又拓展出中国通往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隋、唐时代,朝廷为了及时掌握边疆军情和传递军令文书,均在“丝绸之路”通道上建立了星罗棋布的驿站,并以“丝绸之路”为主干道,将邮传驿站路线向西延伸至天山南北各地。唐代著名边塞诗曾云:“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诗圣杜甫也有诗“邮亭传急符,来往相追及”,讲述历史上交通邮传事业的兴旺发达。

  在通往红其拉甫口岸,西去巴基斯坦的“中巴公路”上,就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汉代驿站,这就是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盖孜村附近的盖孜驿站。滚滚滔滔的盖孜河从帕米尔高原深处涛涛而下,真正是惊涛拍岸,激起千堆雪。一路咆哮,一路奔腾,气势极其壮观。站在盖孜河曲折蜿蜒的公路上隔河相望,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有一片用石块垒起来的围墙,占地10余亩。围墙中央有一座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的石头房子,具有粗犷的原始美。其高不过3米,屋顶用黑褐色片石覆盖,昔年凿石的痕迹历历在目。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对盖孜驿站有这样一段记载:“盖孜河畔上的盖孜大队,有一连三间石头房子,已倾圮。从遗址看,当时可容纳数十人居住。在古丝绸之路的葱岭古道上曾起过重要作用。”这个盖孜驿站便是我们所介绍的在今阿克陶县境内的盖孜驿站遗址。

  流水匆匆,岁月悠悠,盖孜古驿站虽已沉寂在乱石和杂草丛中,已无昔日的马蹄声声、人言沸沸、篝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象,但它却向中外游客传输着这样一条信息:即帕米尔高原远在汉代就有了官办的驿站。盖孜古驿站东西两侧的悬崖峭壁上,各有一条细若游丝、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象一条脐带向远方延伸,当年祖先开拓这条古道的艰苦卓绝令人感慨万千,无比景仰与崇拜。在盖孜村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段英勇悲壮的故事。

  相传,汉代,从疏勒(今喀什、阿图什一带)到 盘陀(今塔什库尔干)没有一条道路相通,来往官客商贾只有望山兴叹,失望而归,留下了不尽的遗憾。汉代驻疏勒的一位汉族官员心急如焚,他在奏明朝廷后,便亲自率领100名兵士到盖孜河谷进行实地勘察,他决心打通这条中西通道,并面对高山大河庄严宣誓:路不通,宁死不归!他集中300兵丁和当地500农牧民日夜作战,他身先士卒,不怕艰苦,甚至在被巨石砸断腿骨的情况下,还让几个士兵抬到筑路工地视察。他这种崇高的忘我精神使兵民深受感动,士气十分高涨。从关内来到边疆服役的兵士十年不归,艰苦奋斗了8个春夏秋冬,这条咽喉要道终于开通。而这位汉族官员也由一个英武青年变得老态龙钟,须发皆白,犹似昆仑山头白雪皑皑。

  为了方便来华使者、官吏及商贾、邮役避暑消寒,挡雨遮风,地方官员在盖孜村附近修了一座驿站,也就是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的盖孜驿站。十分不幸的是,古驿站落成之日,这位汉族官员也因操劳过度一病不起,最终死在了盖孜河谷,他瞑目前叮咛再三,不要将他的尸体运回疏勒,而是就近掩埋在盖孜驿站附近,以便能够与古驿站相毗邻,目睹东来西往官客商贾的热闹景观。

  盖孜古驿站自汉代以来,数千年间人迹不泯,为来往客商提供食宿和方便。直到清代末年,盖孜村有一个名叫买买提阿吉的人还在此开设客栈食堂,热情接待来往客商。时至今日,盖孜村的白胡子老者讲起买买提阿吉还是活灵活现,兴趣盎然。置身盖孜古驿站,目睹石屋内被炊烟熏得乌黑锃亮的四壁和脚下一堆堆似有余温尚存的灰烬,不能不使人深感历史之高邈,岁月之悠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克孜尕哈石窟
克孜尕哈石窟位于库车城西约12公里处。从库车出发,沿着库车至拜城的公路前行,经过大玛扎(语大坟院的意思)到夏玛尔巴哈村,稍作逗留,再往前就进入戈壁滩了。向西北前行约5公里,·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古建筑矗立在黄地蓝天之际,这就是一个汉时遗留下来的烽火台。在烽火台前稍作瞻仰或拍照留念,然后转向东北,进入一山沟,再前行1公里许,就可以看在山沟东西两崖上开凿出的一个个洞窟,这就是克孜尕哈石窟了。克孜尕哈这个名称的来历,和与它.相距l公里的汉烽火台密切相关。据族的民间传说,这个汉烽火台是国王女儿居住过的地方。因此称作“克孜尕哈”,在语中,“克孜”是“姑娘”的意思,“尕哈”是“居所”的意思。烽火台附近的石窟也就随之被称作“克孜尕哈”了。早在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已经派遣士兵,进驻龟兹地方,进行屯垦戍边,把龟兹划入朝廷版图之内。到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今轮台县东北的策...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盖斯墓
位于哈密市西郊的一块高地上,人称“圣人墓”,又称“绿拱拜”。占地8亩,飞檐拱顶,顶下有24根圆木支撑,拱顶全用绿色琉璃瓦铺砌,四周有50公分高的木栏围起,结构精致,形体威严,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颗光芒闪耀的绿玛瑙,镶嵌在哈密的绿洲上。相传,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应唐太宗李世民邀请,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三人来中国传教。万嘎斯病逝广州,盖斯和吾外斯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的欢迎。回国途中,吾外斯病逝于河西之回回堡,盖斯则于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殁于星星峡,被草草掩埋。数百年后,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峡为其修建一座拱背。《新疆图志》记载:“星星峡麓有回纥墓。……。土人为醵金建屋,覆其垄,祷辄响应,匾额充栋,亦有施锦幢墓上者,恒积尺许”。民国28年(1939年),拱背被拆毁。民国34年(1945年),哈密教徒组成迁葬委员会,修建了现在的盖斯墓,将盖斯遗骨迁至现址。修建的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克孜尔尕哈烽燧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城西北12公里处。相传这是一个汉代边防报警的烽燧遗址。烽燧高约15米,东西长6米,南北宽4.5米,上端建有望楼,现在木栅残迹尚存,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个烽燧遗址。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也太克孜勒热木陵
七女坟,位于县城西南三里坪的阿克托海乡山梁上。于1989年维修后排为七个教形式的坟墓,并开于一长方形亭台里,坟墓与燕子山南相望,相距不到半公里,相传古代有个名凰夏的英雄母亲,生有七女,因反对外来侵略都不屈而死,后入立墓纪念,故名“七女坟”(族意),至今人每年到此朝拜者甚多。沿七妇坟山脊直达主峰,有一巨石卧在山顶,面向乌什县城,从山下远望,形似一只千年古龟,惟妙惟肖,故此山为称之谓“龟山”。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柯尔克孜族的“勃孜宇”
柯尔克孜族牧民住的圆形毡房称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则迁居向阳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多住平顶方形土房,有壁龛和天窗,住宅周围种有蔬菜瓜果。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们喜欢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食和米面细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