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加买礼拜寺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加买礼拜寺,1990年12月被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内,在和田市大巴扎附近
1990年12月被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内,在和田市大巴扎附近。1870年阿古柏统治时期由和田的地方官员尼牙孜阿吉组织修建,有130多年历史,是和田市重要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加美清真寺
位于库尔勒市团结南路,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土木结构,占地405平方米,造价5000两银子,期间被折毁,1984年重新修建,总投资100多万元,总面积1650平方米,是依达也提大毛拉主持修建的。加美一词是穆斯林“集中”的意思,加美清真寺分三部分,前为宣礼楼,中为庭院,后为礼拜堂。宣礼楼建筑面积为136平方米,高为25米,共分5层,比喀什艾提尕清真寺高5米,宣礼楼整体框架为8根砖柱和整体相连,三弯新月在楼顶神龛上用钢条支撑,五龛斗棋凹进了椭园形的门洞,两扇铁门相互连接,成为错落有致的整体。最令人叹服的宣礼楼的拼砖艺术,具有建筑的独特的风格,它以线为主流畅、舒展,以纹为主均匀、饱满,既有整体之快感,又有具体之细腻,有菱形、方形、圆形、三瓣形、五瓣形、翘檐形、溜檐形,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其中三瓣形是三个条砖三方铺开,中间镶上整齐的小三角砖,象一朵美丽的小三瓣花铺在墙面上,造型之奇特,...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买力克阿瓦提故城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45/1/1238/9d643a6e-5fa2-4834-8f12-9ca1666a4505.jpg)
位于市南25公里处的玉龙喀什河西岸。这是丝路南道上又一座重镇。也有专家认为,它是汉代于阗国都城遗址,兴于西汉初年,衰至唐代末年。故城西有沙山环峙,南倚昆仑山麓。早年尚有内外皆为方形的二重城墙残迹,现已不存,仅留下大小高低不等的若干土墩,而以该城西南部为多。遗址上现有相当数量的陶窑堆积物和建筑柱石。地面上遍布红、绿、灰色陶片,器形有盂、钵、单耳罐等等。城南约1公里处,台基分布密集,疑为旧日王宫,也有人认为是官衙或贵族居住区。近旁还有一方形土台,高约3米,长约百米,似为一古代大型建筑,近处多有红色陶片。往南行约10公里,又有一座石塔,周长约60米,残高约6米,周围散布许多泥塑残件。据传附近有屋舍遗址,已被流沙淹没。此处曾发现泥塑佛头,上饰金叶,制作精美。一说该遗址就是《法显传》中记载的屈摩帝大寺。故城遗址北端曾发现一口大陶缸,内盛汉五铢钱45公斤上下。在大缸南恻100米处出土了壁画残片、泥塑壁...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烽燧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45/1/1238/50dd6329-ddb7-4d7c-94ed-e27371133024.jpg)
巴里坤有29座烽燧。建筑年代除唐代外,其余为清代所建。这些烽燧因其地理环境、气侯特点不同,在构筑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突出特点为:在干旱、炎热、多风的哈密市,烽燧多为土坯垒砌;而较为湿润,呈草原景观的巴里坤盆地,烽燧多夯土筑造;处于山巅或崎岖山道附近的则多以块石先砌基座,基底上再用土坯垒砌或以块石修筑。在营造烽燧时,往往还夹有一些木棍、苇草等物。烽燧平面基本为方形,少数呈八角形。在巴里坤县境内,从汉城向东,每10里一墩,渐远为20里一墩。一路沿伊吾河谷至甘肃境内,一路折南入哈密。从巴里坤县城向西,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垒。三塘湖乡通伊吾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沿途亦有烽燧遗存。烽燧用以传递军情。若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若有百余犯敌,白天举一烟(若在夜间便放一火);犯敌若在千余,白天举三烟(夜间放三火);犯敌若在五千以上,白天举四烟(夜间放四火)。这样,三四百里外的敌情...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喀什的阿帕克霍加墓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44/1/1238/39ec347f-bdcb-4ccd-927e-258745005b6a.jpg)
主墓室正门主墓室礼拜寺讲经堂加满清真寺阿帕克霍加墓大门门楼阿帕克霍加墓位于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艾孜热特村,始建于1640年,是新疆境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教“霍加”(即圣人后裔)陵墓。墓中埋葬着明清时期教著名传教士买买提玉素甫霍加、喀什噶尔“霍加政权”国王和白山派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5代72人。相传墓中还葬有清朝皇帝的“香妃”,故当地汉族群众又称之为“香妃墓”。其实香妃即容妃,是阿帕克霍加的重侄孙女,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裕妃园寝中。陵墓占地约2公顷,为一座族传统的古建筑群,由门楼、礼拜寺、主墓室、讲经堂、加满清真寺等组成。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高寺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44/1/1238/3818be19-81d4-4a2d-99c2-5e9b1820ece8.jpg)
位于焉耆城西北角的高寺是阿拉伯风格与中国传统宫殿特点相结合的一座建筑,在中国传统的装饰格调上又带有阿拉伯雕刻风采,形成了中国清真寺建筑的独特而又美妙的形式。又以其曲折动人的传说和迭荡起伏的经历,而闻名中外界,成为巴音郭楞乃至新疆和中国的一大历史瑰宝。清乾隆年间,陕甘回民被清政府征发平定准噶尔,来焉耆屯垦戍边,回族人民在今焉耆东南建简陋哨麻做礼拜。嘉庆二年(1797)将哨麻改建为老坊寺,光绪四年(1878年)因焉耆回族人民帮助清军战胜阿古柏侵略军有功,清军将领刘锦棠看到老坊寺街前屋后的礼拜人之多,指令在城西北再建一所清真寺。其因建在一个高土台子上,并且比原老坊寺的门楼也高出3米,因此而得名高寺。高寺另一个名符其实的原因是老坊寺不及高寺高大宏伟,许多阿拉伯世界商回大德特别愿意到高寺传经布道,而不愿光顾又旧又小的老坊寺。虽然高寺也几经损坏,它似乎是越加固越高大,民国十六年(1927),它又一次重...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