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介”字房“蔓子炕”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介”字房“蔓子炕”,达斡尔族的村庄都具有独特风格,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齐
达斡尔族的村庄都具有独特风格,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齐,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方粗犷的印象。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芭。院落严谨,马棚和牛舍一般修筑在离院较远的地方,保持干净清洁。
达斡尔族的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 、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三间或五间以中间一间为厨房,两边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 。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俗称“蔓子炕”。蔓子炕保温性能好,是达斡尔族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儿子、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或毛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和田笆子墙房屋
1968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南疆和田县。我兴冲冲住进单位的“单身宿舍”,一进门倒抽一口凉气:剥落的墙皮里露出红柳篱笆,墙角破洞露着天,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月亮,夏天往里灌风沙,冬天往里灌雪花。难道这也算“单位宿舍”吗?领导说,你可别小看这个房子,这叫做“笆子墙房子”,先栽好木柱,做出木框架,然后用草绳把一把一把的戈壁红柳扎成篱笆,固定在木框架上,最后在“笆子墙”内外抹上搀了麦衣子的泥巴,又轻巧又结实,号称“南疆牌钢筋混凝土”。房顶是椽子上铺层席子,再铺上昌蒲草,然后抹草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居大多此般模样,连咱们“办公室”都一样。领导笑嘻嘻地说,有年发大水,全县笆子墙的墙泥全被冲光了,房子成了透空篱笆,却全都屹立不倒。再抹一层草泥,又变成新房了。这就是“南疆牌钢筋混凝土”的妙处。住了两年,我将新婚妻子接进“新房”,妻子也被这笆子墙房子吓了一跳。这些年看了些资料,方知“笆子墙房子”已然成了...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无字碑
位于燕子山东侧山腰部,竖于乱石之中,高约2米,宽约3米,与“远迈汉唐”碑并列,其石体上布满带有燕形花纹的贝壳化石,其燕形化石,如人之眼瞳仁,故名“燕形贝壳化石碑”又因碑上无字,又称“无字牌”。相传取燕形贝壳石粉来饮之可明目。过往游客,多敲击出燕形化石作为纪念。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巴州索合拉房
索合拉是语,土块房子的意思,是用土和泥砌筑的房子,泥稍干,两边夹模板固定,中间填泥,人上去反复脚踩压紧,每隔0.3米放一层拉筋材料,拉筋材料一般为芦苇和红柳枝,墙的底层放1厘米芦苇防潮层,墙砌高至2.5~3米架檩条,墙的檩窝约0.5米,干土块找平,架十余根木檩后,铺上一层苇席,苇席上铺直径10厘米的苇把,抹上3厘米草泥,待干后,再抹2厘米的草泥。墙围无窗,房顶有一至两个天窗,用以采光通风。屋顶没有屋檐,也不上瓦,因巴音郭楞地区属于旱区,平均降水量仅200毫米,尤其若羌、且末、轮台、尉犁、库尔勒市南4县1市,甚至常年无雨,所以屋顶既无檐也无瓦,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索合拉房内砌有土坑,上铺苇席毛毡,坑头四壁都挂壁毡,墙上留有放置被褥的壁橱,巴音郭楞在七八十年代曾流传这样的谚语:上海人的财富铺在路上(上海男女知识青年未婚1年探家1次,已婚4年1次),的财富挂在壁上。家家门前均有小院,大都...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焉耆回族的住房
焉耆回民的住房一般以中国传统古典四合院建筑为模式,融合回民生活起居的特点,形成一种本民族的建筑模式。四合院的正心是二层木结构框架式的阁楼,楼前为木结构“勾连搭式”卷棚,所有外露的木构件都有精细的雕刻,两侧厢房也是雕梁画栋,每一根椽头都刻有花纹,过道对厅都是用木结构花格扇门组装而成。这种住宅要求门窗大、房屋开间大采光好、所有的雕梁画栋雕刻以花卉图案。70年代后,建房为土木结构平房,房上草泥抹顶,一般房屋布局是一明两暗三大间。生活富裕户,住房分卧房、客房、厨房、库房等。生活差一些的人家虽然一切都较简陋,但仍保留了较大窗口、大开间的特点。过去,一般人家均是土炕(即火炕)。70年代后,城镇大部分人家换上了新式床,只有个别有老人的家,还有土炕;农村家庭,新式床、木板床、土炕并存。1988年,对110人抽样调查,欢迎新式床的占77.39%,喜欢木板通铺的占15.65%,喜欢传统土炕的占6.96%;喜欢...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烽燧
巴里坤有29座烽燧。建筑年代除唐代外,其余为清代所建。这些烽燧因其地理环境、气侯特点不同,在构筑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突出特点为:在干旱、炎热、多风的哈密市,烽燧多为土坯垒砌;而较为湿润,呈草原景观的巴里坤盆地,烽燧多夯土筑造;处于山巅或崎岖山道附近的则多以块石先砌基座,基底上再用土坯垒砌或以块石修筑。在营造烽燧时,往往还夹有一些木棍、苇草等物。烽燧平面基本为方形,少数呈八角形。在巴里坤县境内,从汉城向东,每10里一墩,渐远为20里一墩。一路沿伊吾河谷至甘肃境内,一路折南入哈密。从巴里坤县城向西,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垒。三塘湖乡通伊吾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沿途亦有烽燧遗存。烽燧用以传递军情。若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若有百余犯敌,白天举一烟(若在夜间便放一火);犯敌若在千余,白天举三烟(夜间放三火);犯敌若在五千以上,白天举四烟(夜间放四火)。这样,三四百里外的敌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