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篝火湮灭的拓厥关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篝火湮灭的拓厥关,电影《天地英雄》里有一个地名叫拓厥关,讲述的是一个有关唐代的故事,故事大约发

  电影《天地英雄》里有一个地名叫拓厥关,讲述的是一个有关唐代的故事,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700年左右。而今硝烟散去,拓厥关遗址却留在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新和县。

  8月底的一天,我们驱车出新和县城,往东北方向行约17公里,在渭干河西岸的一片开阔地上,一座大理石纪念碑远远地进入视野,这就是拓厥关遗址纪念碑。碑身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的碑铭:唐柘厥关故址。其后,一段高约3米的墙垣耸立在夕阳里,耸立在一户族人家的后边,沙石遍地,高耸的墙垣,也是由这样的沙石垒成。正是黄昏,近旁的库木吐喇电站、高高的杨树、篙草、对面褐黄的渭干河东岸,一片静寂,我们似乎置身于一个融合了千年时光的奇怪时空里。

  拓厥关又叫柘厥关,在这里已经耸立了1300多年,但只是到了近代,才得到专家们的确认。

  1907年,法国学者伯希和首次发现该关城遗址,并在此掘得佛像、壁画、陶器、钱币以及梵文、龟兹文、回鹘文和汉文文书200多件。1928年,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来这里考察也曾拾到很多陶片,他将这个古遗址称为色乃当旧城。而当地人称为玉其吐尔遗址或夏合吐尔遗址,也有人称为炮台、烽火台,还有人称其为佛塔。1985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王炳华再次对其考古调查,经过缜密论证,确定该遗址就是《新唐书》卷四十三所载的“唐安西拓厥关”及相关典籍所记述的“东西拓厥寺”。而这条古道,就是考古学家们所称的“热海道”:当年丝绸之路上最有名也是最繁忙的一条大道,唐玄奘西行取经所走的就是这条道,拓厥关在它的咽喉处。

  大唐王朝在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后,安西都护府是唐王朝直接经营和管理西域的最高统治机关,治所设在龟兹王城(今皮朗古城),以铁门关为安西大都护府要关,并在自铁门关至龟兹段设立了拓厥关、雀离关、盐水关、乌垒关等5关。唐王朝在西域设立关隘的原则是“关必据险路”,“须临水挟山,当川限谷,危墙深堑,克扬营垒之势。”在安西都护府大本营的东、西、北、西北各面皆有关隘捍卫,关隘的职责是“禁末游,伺奸匿”,稽查行旅,这一方面保障了安西都护府大本营的安全;另一方面也维护了龟兹地区的稳定。当年安西大都护府境内的关隘今天多为险峻、僻静之处,关卒独守、百里孤烽;城头兵卒立,城下马驼行。

  据《新唐书》记载,自隋末起,西汗国势力渐盛,为争夺人口和扩大土地,西控制了西域很多地方。唐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完成统一,一方面对漠北东进行打击,一方面对西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公元630年,唐军大败东,西域诸国纷纷投靠唐王朝。公元640年,唐军打败追随西的高昌王朝,在此设立西州府,同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府治在现在的吐鲁番。但西中的反唐势力挟制龟兹王与唐为敌,唐王朝派大将阿史那社尔和契芘何力率军大破叛军收复龟兹,再败西于龟兹西,龟兹于647年复归唐朝。唐显庆三年(公元648年),移安西都护府至龟兹,为防备西卷土重来,唐军在自雀勒塔格山西北而下,河口地势较狭的渭干河口建立了拓厥关。拓厥关东通安西都护府,北接伊犁草原,西连中亚南抵疏勒。它既护卫了安西都护府的安全,又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但是,由于唐高宗“不欲广地劳人”,不久即将安西都护府移至西州,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吐蕃一次次试图从渭干河进入龟兹,甚至曾成功攻下安西都护府,但他们却始终未能突破拓厥关,终于,在公元692年唐王朝发起的一场大战中,安西收复,吐蕃在西域的势力从此被荡平。之后唐王朝以“汉兵三万”驻守在龟兹境内的各个关城和戍堡,强化了对安西各处的保护。吐蕃人的入侵,使克孜尔石窟在战火中废弃,却使拓厥关护卫下的库木吐喇石窟兴盛了起来,并在渭干河两岸建立了东西柘厥寺。此后,汉文化大量输入,汉僧大量到来,使拓厥关一带的中原文化逐步兴盛起来。

  现在的拓厥关,仅剩东北转角一段长约7.3米的城墙和东南角一段约10米的城墙,高约2—6米,基本都是一层土一层砖垒砌而成。但是在唐代,这里却是西域大镇。专家们综合日本大谷探险队和伯希和在此处所获文书,发现唐王朝在拓厥关附近还设有坊、村等基层建制。坊有“怀柔坊”、“安仁坊”、“和众坊”等;村有“东王子村”、“西王子村”、“南萨波村”、“西萨波村”、“僧厄黎村”、“伊禄梅村”、“南界双渠村”等。这些里坊名很多是直接取自汉文,如“安仁”,当取自《论语·里仁第四》:“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之意。其他如怀柔,和众,一如此例,它们既寄予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又深得汉文化的精髓。日本大谷探险队还在此掘得四件“名籍”,所记人名有汉人、胡人,有龟兹的白姓,有焉耆的龙姓,更有昭武九姓粟特人。

  夕阳打碎了历史,站在拓厥关颓败的城墙上,拣起一块黑色的石头,那是千年以前的石头——如今,所有的历史是否都在这些沙石泥土中?低头,千年以前的拓厥关,行人、商旅、使团、僧人来来往往。有马嘶叫,有士兵巡逻,一个身影翻身、下马、入关……而在特殊时期,那些穿着粗麻斗篷的士兵,抱一堆干柴,在拓厥关点起篝火……斯坦因曾说,如果让他选择,他愿意生活在大唐时代的龟兹,那么,襟山带水的拓厥关,当是他不得不去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烽燧
巴里坤有29座烽燧。建筑年代除唐代外,其余为清代所建。这些烽燧因其地理环境、气侯特点不同,在构筑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突出特点为:在干旱、炎热、多风的哈密市,烽燧多为土坯垒砌;而较为湿润,呈草原景观的巴里坤盆地,烽燧多夯土筑造;处于山巅或崎岖山道附近的则多以块石先砌基座,基底上再用土坯垒砌或以块石修筑。在营造烽燧时,往往还夹有一些木棍、苇草等物。烽燧平面基本为方形,少数呈八角形。在巴里坤县境内,从汉城向东,每10里一墩,渐远为20里一墩。一路沿伊吾河谷至甘肃境内,一路折南入哈密。从巴里坤县城向西,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垒。三塘湖乡通伊吾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沿途亦有烽燧遗存。烽燧用以传递军情。若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若有百余犯敌,白天举一烟(若在夜间便放一火);犯敌若在千余,白天举三烟(夜间放三火);犯敌若在五千以上,白天举四烟(夜间放四火)。这样,三四百里外的敌情...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高寺
位于焉耆城西北角的高寺是阿拉伯风格与中国传统宫殿特点相结合的一座建筑,在中国传统的装饰格调上又带有阿拉伯雕刻风采,形成了中国清真寺建筑的独特而又美妙的形式。又以其曲折动人的传说和迭荡起伏的经历,而闻名中外界,成为巴音郭楞乃至新疆和中国的一大历史瑰宝。清乾隆年间,陕甘回民被清政府征发平定准噶尔,来焉耆屯垦戍边,回族人民在今焉耆东南建简陋哨麻做礼拜。嘉庆二年(1797)将哨麻改建为老坊寺,光绪四年(1878年)因焉耆回族人民帮助清军战胜阿古柏侵略军有功,清军将领刘锦棠看到老坊寺街前屋后的礼拜人之多,指令在城西北再建一所清真寺。其因建在一个高土台子上,并且比原老坊寺的门楼也高出3米,因此而得名高寺。高寺另一个名符其实的原因是老坊寺不及高寺高大宏伟,许多阿拉伯世界商回大德特别愿意到高寺传经布道,而不愿光顾又旧又小的老坊寺。虽然高寺也几经损坏,它似乎是越加固越高大,民国十六年(1927),它又一次重...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拜都拉
与回族大寺、塔塔尔寺一起号称伊犁三大寺院的拜都拉清真寺历时近8年的大范围改扩建工程近日完工。装修一新的拜都拉清真寺从本月起盛装揖客,游客只需掏5元钱就可以全面参观拜都拉清真寺。拜都拉清真寺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是伊宁市最大的穆斯林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从1996年开始,该寺由教协会承办,各级政府拨款,信教群众资助,总共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改扩建。建成的新寺建筑面积为6950平方米,由双心拱门、圆形穹窿顶的两层礼拜殿为主体建筑,4根镂空乳白色尖塔直耸入云,保留了原来的宣礼塔。整个大寺具有浓郁的教艺术风格。礼拜殿内可同时容纳3000至5000人,墙壁及立柱上有极为精美的族风格的雕花,是由建设方专门从喀什等地请来的工匠精雕细刻而成。大殿前方正中央是领拜人所处的位置———小窑殿,小窑殿前壁上雕刻有古兰经经文选段,在其北侧有一被称为“库图拜”的讲坛,依麻木在这里为信徒讲经。“拜都拉”在语中是“天房”的...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永安寺
永安寺即黄庙,是巴音郭楞,也是新疆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寺庙群,因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穿黄衣戴黄帽始称黄教,巴音郭楞信仰黄教,他们修的庙始称黄庙,再则,黄庙庙群全为黄色的金项,由此称黄庙。黄庙位于和静县城东北部巴仑台地区,它背靠天山,面对草原,东边有绿树托太阳升起,西有响河醒蓝天之灵,特别在西面的山上有一块巨石悬于山腰,好象一尊雄狮高踞在山上,给万千牧民迎来吉祥的太阳,这儿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山环水绕,风景如画。永安寺有15所寺庙组成,黄庙是主庙,位于寺庙中心,其它14所寺庙分布在黄庙的四周。永安寺布局严整,浑然一体。主庙黄庙有前殿、中殿、后殿,前殿为禅堂,中殿为经堂,后殿为法堂,庙顶饰黄色琉璃瓦,脊饰黄色花格瓷砖,上饰二龙戏珠,狮象雕塑两脊头,脊中置宝葫芦、檐吻3层黄色短檐瓦,檐下翻卷棚,四角高挑,角系风铃,角翘上置鳌鱼收尾,门前有廊厦,4柱顶天地,恢廓磅礴。永安寺建成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班超城
位于喀什市东南郊的盘橐城,又名班超城。盘橐城的历史,和班超的名字紧密相连。史料记载,公元1世纪70年代,盘橐城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宫城。公元73年夏,东汉大将班超率36名勇士,出其不意地兵临盘橐城下,兵不忍血地活捉了鱼肉百姓、妄图分裂的部族首领兜提,使东汉初年被迫封闭65年之久的丝绸之路再度开放。随后18年间,盘橐城成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班超立足疏勒,荡平匈奴势力,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宏伟大业。班超铜像为纪念这位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喀什市人民政府在盘橐城遗址上兴建了班超纪念公园。公园占地1公顷,1994年开始修建,1996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园内立有3.6米高的班超全身像,1.9米高的36尊勇士像整齐地排列在班超像前两侧,威武雄壮,气宇轩昂。公园还建有城墙、烽火台、浮雕等。园内碧草萋萋,游园登览,缅怀先辈,必有一股豪情充满胸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