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迪坎尔百年民居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5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迪坎尔百年民居,瘸子帕孜力的百年古居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几千条,却没有听说和当地的民居有关联,

瘸子帕孜力的百年古居

  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几千条,却没有听说和当地的民居有关联,10月12日,记者又一次来到迪坎村,偶然听鄯善县的王书记说,迪坎村人是先挖井,再成家。没有坎儿井,就没有迪坎村的民居。

  早先在记忆中,金发碧眼的楼兰后裔,楼兰向导,百岁老人,早定格成522年历史的迪坎尔村印象,原先觉得似乎已经对迪坎尔村的古老神秘掀开了冰山一角,可经王书记的提醒,这才发现这个零海拔的村庄,一条条坎儿井,一栋栋土黄色的黏土房,还有许多没有挖掘的秘密。

  瘸子帕孜力坎儿井

  在村中一条至今依然雪水不断的坎儿井旁,村长告诉我们,这井叫“瘸子帕孜力”坎儿井,“瘸子帕孜力”是修造这个坎儿井的主人,在这个坎儿井边,瘸子帕孜力的百年前的房子保存完好,也是迪坎尔村古居中的代表。跟着村长找到瘸子帕孜力的年过半百的孙子买买提·阿不都,揭开了百年古居尘封已久的秘密。

  在迪坎尔村,有句这样的话流传已久:“家里有四个儿子,必须干点事。”族的家庭中,家中有四个儿子如果不挖一条新的坎儿井,而是用他人挖的坎儿井生活,会被人看不起。瘸子帕孜力家正有四兄弟,于是,四兄弟开始挖坎儿井。

  挖坎儿井是个大工程,要先确定挖坎儿井的位置,这据说都是当地的老人顺着天山脚下,根据地势和地脉,用眼睛看出来的。族老人称大地和人一样都是有血脉的,站在有地下水的地上,感觉都不一样呢。

  帕孜力四兄弟确定了挖坎儿井的线路,开始从地势高的天山脚下向地势低的村中挖,最开始要先挖竖井,间隔23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是用木棍定向,每挖一口竖井最少要用10天时间,共挖130口竖井,最深的竖井有30米深,在竖井出水后,利用油灯定向,在略高于水面的地方开始挖横井,用这个横井将130口竖井整个连成一体,在地下暗渠和地上明渠的交接处,就是坎儿井的龙口,从龙口处流出清澈的天山地下水。四兄弟花费了4年多时间终于建好了这条总长3830米的坎儿井。

  在坎儿井明渠两畔,四兄弟先“立业”再“成家”,分别盖了新房,沿水而居。

  没有家具百年“新”房

  买买提·阿不都带我们来到爷爷为结婚亲自盖的新房,如今已过100多年了。进入简单干净的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普通的木板门,这扇门是由几块木板拼装成的,陈旧得发黑,没有任何装饰,只有一个上了“年龄”的铁制门把手。

  推开这扇门,随着一阵灰尘的落下,右侧有一束昏暗的自然光从窄小的天窗射入。买买提·阿不都从我身后挤进,抢先跳上土炕,在土炕侧面的凹进的土桌上,点燃了一盏油灯,那是他爷爷挖坎儿井时用的定向油灯。借着油灯微弱的光,我看到门左面是占了半个房子的土炕,土炕右边缘有一个土砌的圆形灶台,沿土炕一周的墙面上有9个长方形的龛洞,发挥着壁柜的功能,零散地摆着些被褥、杂物、陶罐。

  整个房间没有一样家具,都是和房子浑然一体的黏土,凹下的龛洞、凸起的桌炕、灶台,就是这凸凸凹凹间,造就了一个家的摆设,造就了一间厨房、卧室、客厅合一的百年古老民居。

  整木凿成百年木盆  

  紧挨着炕的一个龛洞里放着两个陶罐,“胖”陶罐是茶壶,“瘦”陶罐是油罐,高约18厘米,带着单耳的磨沙把手,壶颈上绑着麻绳,充当简易的提手。在土炕右侧上面的龛洞上,放着一盏古老的油灯台,油灯台高50厘米左右,底部是个“十”字形木座,极为简单,不仅实用还是个值得赏鉴的艺术品呢。

  拂去尘土,发现一个木盆,令人诧异的是木盆用一整块木头旋凿而成,长一米左右,宽约50厘米,深约20厘米,没有任何雕刻的痕迹。买买提·阿不都介绍说,他奶奶和妈妈都是用这个木盆和面的。

  走出古居,一个大树枝做的古老的木梯子立在墙前,不禁惊叹老人的想象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塔吉克民居
塔吉克族是亚洲唯一的白种人。我国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莎车、泽普、叶城等地也有少数塔吉克族居住。塔吉克族兼营牧业和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加上地处帕米尔高原,冬季天气寒冷,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塔吉克民房——蓝盖力。蓝盖力是一种正方形土木结构平顶屋,四周没有窗户,只有屋顶开的天窗。由于房屋很大,有些蓝盖力有许多支柱。屋内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房门向阳,靠近左墙。进门后有一道土墙(或称档风墙),绕过此墙是脚地,脚地置炉灶,炉灶的上方是天窗(采光和排烟)。室内四周为土台,供坐卧饮食、休息,是活动的中心。富裕家庭和多人口家庭往往有庭院、牲畜栅圈、草房,其它客房及卧室等附属建筑围绕蓝盖力修建。塔吉克族没有分家的习惯,故一个大的院落就是一个大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蓝盖力也发生了变化。门后的土墙变成了书架或其它用途的架子,或者是烟道,天窗变成玻璃式。天...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安迪尔古城遗址
安迪尔佛塔位于民丰县安迪尔农场东南约27公里沙漠腹地中的安迪尔古城遗址内,安迪尔古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由佛塔和寺院组成,始建于汉代,于公元11世纪逐渐被废弃。安迪尔古城是丝绸之路南道一处汉唐时期重要遗存。本世纪初,外国探险家斯坦因曾盗掘大量土蕃文、婆罗迷文和汉文文书及一批精美文物。古城遗址现有环形城址(居止),佛寺,佛塔,墓地等。自唐代中后随着安迪尔河流量减小,遗址逐渐被废弃。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喀什的高台民居
居民院内高台民居的居民高台民居高台民居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民族聚居区,已经有600年历史了。目前共住有近600户人家。这里的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挤挤挨挨,据说最高的有7层,住过7代人。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有本地人带路,外来人一定会迷路。有的小巷,两边看都是土坯墙,进得各家院门,里面却别有洞天。院子里种着葡萄、无花果、花草盆栽,干净整洁,有的房屋建造装饰得艳丽华贵,富于民族特色。随着高台民居越来越有名,游客逐渐增多,不少人家把自家的房屋和院子装饰一新,敞开大门,做起了出售地毯、挂毯、花帽、小刀等民族手工艺品的生意。高台民居现在已成为...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巴勒根迪古炮台
位于阿合奇县县城以西140公里边防公路南侧。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为阿合奇县柯尔克孜义军反击阿古柏侵略所建。炮台规模宏大,结构坚固,两端为炮室,中间为掩体兼指挥室。炮台依北山而建,东南西三面是平滩。此处是通往契恰尔、科加尔特、巴勒根迪三处山口的三岔路口,实为一台镇三关的军事设施。
· 秦陇文化—古迹建筑—伊玛木加帕尔沙迪克麻扎
又称“大麻扎”。位于县城北90多公里的尼雅乡卡巴克阿斯干村以北5公里处,相传十一世纪,喀拉汗王朝征服于阗顾氏王朝的最后一战发生于此,战事激烈。教首领、穆罕默德第五代重孙伊玛木加帕尔沙迪克战死此地。十二世纪于此建寺纪念。现为南疆主要的教圣地之一。每到夏秋时节,来自和田、喀什、阿克苏、哈密等地的朝觐者络绎不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