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传说—馕与神灵的故事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6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传说—馕与神灵的故事,  从至今流传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一带的题为《谁更伟大》的传
   从至今流传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一带的题为《谁更伟大》的传说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族的崇馕观念。
    “一位毛拉成天手捧《古兰经》向人们宣教,说明其的伟大,能够给人现世的安逸和来世的幸福.人们不以为然,且想试试是《古兰经》伟大,还是自己的馕伟大.于是把这位毛拉关进了一间除了房梁上悬挂着的一个馕外,再没有任何食物和依托物的房子里.第一、二天,毛拉都是在高颂《古兰经》中度过。
到了第三天,毛拉的颂经声已经听不到了。此时他已饿得头昏眼花、再也无力颂读经书。因为没有任何依托物,最终只好脚踩圣书取得了悬挂的食物,从而也维持了自己的生命.”物质决定人的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古兰经》固然是教的圣典,是穆斯林群众信仰的依据,但是人在生命受到饥饿威胁之时,当然首先要保护生命,只有生命得到保障,人才能有心于信仰.所以,《古兰经》中也要求信徒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这才能算是信奉安拉的保证。馕作为一种食物,包括了人整个食物的概念,有了馕才有生命,也才会有信仰,传说中的这种观念深刻总结了民族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馕就是生命”、“馕就是信仰”,这就是人对馕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他们崇馕观念的直接表现.“谁有馕,谁就有生命”,馕在人的思想观念当中是生命的象征.他们认为:有了馕,人的生命才会有保障,才会有生命的存在。没有它,则表示人的生命的终结。
    人日常生活观念中,对那些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均给予了相当特殊的关照,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由于对馕的神化和崇敬观念的影响,也就形成了一套有关馕的禁忌。有人在和面做馕,或者是在用馕坑烤馕时,是绝对禁止有人来为馕数数,或是在一旁盯着馕看。他们认为人的目光具有一种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如果家里心爱的器物,乃至弱小的儿童触及到这种目光,就可能导致种种意想不到的厄运。馕也会因此目光的影响还没有熟就掉进火灰里,或者根本就做不熟.他们还绝对禁止把馕乱堆、乱放,甚至连馕渣也不允许擞落在人能够踩着的地方。一般对那些已经无法食用、霉变或弄污了的馕,要收拾起来放在人们无法涉足的地方存储,或者直接给牛羊等家畜食用。自家剩余的馕都要用干净的餐布包好,或用篮子盛着置于高处.人绝对禁止浪费食物,尤其禁止践踏食物,禁止在有馕渣、食物残余的地方泼污水,大,认为这样会招致来自神灵方面的报应,或是长疮,或是生病瞎眼.
    古代人相信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一定的神奇力量,能够影响人类的命运,给人类带来吉凶祸福,因而产生了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敬感.这种观念后来渐渐演变成了赌咒.在日常生活中,人常常用一些伦理道德观念所不容的事作为誓言,以表示某种决    心,或对一定的事物做出某种程度的保证.如果事关重大,则会一反常态脚踩着幢或者盐等来宣誓,让神灵作证,让神灵来裁决.由于在人们的心目中,无论馕,盐都是神圣的,是神物,凭借着这些神圣之物发出的誓言,是有绝对说服力的,如果敢于违背,那么就等于亵渎和欺骗神灵,日后定会受到神灵的严历惩罚,不是走路摔成残废,就是喝水、吃饭时被噎死,即使到了另一个世界,也将受到地狱里烈焰的煎熬与铁锤的锻打.
    人的崇馕观念还表现在他们的相互交往和伦理道德之中.人有一条谚语说:“如果没有白面馈给人吃,希望有白面馕一样的语言”这条谚语意思是,即使没有好的东西给予别人,或招待客人,但希望有好的话、美好的语言来代之,这使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就如同吃到了美味佳肴一样使人兴奋.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你虽然拿不出实物来解除对方的困难,但也应有好的话语给人以安慰和理解.还有一条谚语,“吃了人家的馕,还往人家的头上拉屎拉尿”,是遣责那些忘思负义的人和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传说—美食馕的传说
馕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沫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
· 秦陇文化—民间传说—琴的故事
族乐器包括热瓦甫、艾捷克、卡龙琴、达甫手鼓等。这些乐器结构简单、旋律动听,在人的文化历史中,有很高的声誉。族乐器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在阿瓦提、巴楚、麦盖提等地区民间都有很多有关音乐及乐器的传说……传说音乐是在人的祖先出现以前就存在于天堂,最初人类被造成了一个内空的躯体,然后再用泥巴垒成。接着神在人的躯体内输入生命,但由于生命惧怕黑暗,不敢进到躯体里。神无论如何也不能将生命输入,最后便由仙女钻进躯体里弹起了艾捷克。不久艾捷克声停止,当生命醒来一看,发现自己是在一片黑暗的山洞里,于是在惊吓之中到处乱窜。忽然,发现有一处亮光。为了逃出黑暗,生命便向有亮光的方向奔跑,后来才发现这是人的鼻孔。当生命准备从鼻孔爬出时,鼻孔痒痒不止,打起了喷嚏。打第一声喷嚏的同时,从躯体里传来了艾捷克的声音。当然这只是个神话而已,但我想这是为了要说明艺术是精神生活的创造者这一道理,而编造的一个神话。人们这么传说是想表达...
· 秦陇文化—民间传说—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是族传说中的一个典型人物,“阿凡提”意思是老师、有知识的人,是个尊称,而不是名字,他的名字叫纳斯列丁,为了对他表示尊敬,大家又称他为霍加·纳斯列丁·阿凡提(霍加也是称号,意思也是“老师”)。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欢乐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脸的人就会展开笑颜。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嘲笑投机的商人,受贿的法官、伪善的毛拉们逞威作福的万恶的社会……一句话,他潮笑那些假仁假义的人,这些人在自己为了欺骗而制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护下,吸干了穷人的血。阿凡提的笑声是温和的,也是极具穿透力的,它响亮地经过了好多个世纪一直传到今天。而他的形象: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也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阿凡提的形象是民间幽默最光辉、最出色的创作之一,乃至今天在出现关于他的笑话的地方,都还有生动的反应。对于他,民族的爱好和概念都不是障碍,而他也确确实实已经被列入那些称为“世界...
· 秦陇文化—民间传说—“耳环河”与“手镯河”
在阿尔泰山脚下,民间叙事长诗《霍孜与巴颜》在哈萨克族牧民中广为流传。长诗中那对恋人美丽的爱情故事像流淌不息的甘泉,缓缓地注入额尔齐斯河的阿勒哈别克河与别列克孜河。传说,在一个遥远的部落里,拥有大片草场的牧主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叫巴颜。她看上了家里诚实肯干、体魄强健的雇工霍孜。巴颜背着父亲,经常到霍孜牧羊的地方幽会,两颗心渐渐地迸出了爱情的火花。一个寒冷的冬日,牧主听狗腿子说女儿爱上了一个穷雇工,当时就气歪了鼻子。他痛恨霍孜,如同痛恨吃羊的哈熊。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牧主命令家丁剥去霍孜身上的“托恩”(一种不带布面的皮大衣),将其毒打后逐出了牧场。第二天,当巴颜迎着瑟瑟北风再次来到霍孜放牧的地方约会时,却不见了霍孜的踪影。她心急如焚,跌跌撞撞地返回家里。在家丁们的议论声中,她感到不测的事正在发生。巴颜与嫂子年龄相当,都是那种视爱情为奶酪的情种。小姑子不嫌贫爱富,对霍孜的一片真心打动了嫂子。她把巴...
· 秦陇文化—民间传说—绑不直的树
从前玛纳斯一带有对夫妻,多年没生一男半女,一直到了三十多岁才生了个大胖小子。两口子别提多高兴了,对儿子惯得不得了。儿子长到十七八岁了,还样样都依着他。有一次,老爹喝酒忘了带儿子去,儿子知道了扬言要杀死他爹。老爹知道儿子可是说干啥就干啥的主儿,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在床头放了两个枕头。一个枕头上放一只葫芦瓢,盖上被子,自己就躲到别处睡了。半夜里儿子进来,朝床头就是一刀,转身朝外跑。他跑着跑着,害怕起来,心想:“我怎么把自己的爹杀了呢?杀人是要偿命的啊!”宝贝儿子就这样离家出走了。他一路要饭走了几百里,一天来到一个小镇上。站在小饭铺门口,又累又饿,闻到饭菜香,便向老板讨口饭吃。老板一看是一个年轻的后生,就说:“进来吧!”老板端来饭菜,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老板看他年轻力壮,就干脆把他留下干活,小伙子一干就是两年。老板有一个女儿,比伙计小1岁。这两年见小伙计干活勤快利索,人又老实,老板就向小伙子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