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民间传说:贤妇毛艳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7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民间传说:贤妇毛艳,很早以前,昌吉有个叫毛艳的媳妇,丈夫早年去世,给毛艳留下一个瞎了眼的婆婆。毛艳只

很早以前,昌吉有个叫毛艳的媳妇,丈夫早年去世,给毛艳留下一个瞎了眼的婆婆。毛艳只好到附近的一个财主家打短工来养家糊口。

毛艳每天给财主家和面做饭时,就故意在胳膊上粘一层面糊,回家后洗下来熬成糊糊给婆婆喝,糊糊虽说吃不饱但也能充饥。有一天毛艳刚刚回到家中,把胳膊上的一层干面糊洗下来准备给婆婆熬糊糊,突然天空电闪雷鸣,婆婆很害怕,就对媳妇说:“毛艳啊,这电闪雷鸣就在我头上响,莫不是你每天偷了人家的面叫我吃,现在老天来收我了?”

媳妇哭着说:“婆婆啊,面是我偷的,老天该是来收我呀!”婆媳俩哭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毛艳说:“我每次偷的面都是粘在胳膊上带回家的,我把胳膊伸出去,就让老天把我的一双胳膊收了去吧!”于是,毛艳把两只胳膊向电闪雷鸣的窗外伸了出去。

只听又一阵雷鸣电闪,一道亮光在窗前闪过,毛艳两眼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好一会儿,毛艳从黑暗中醒了过来,她把胳膊从窗外想拿进来时,却沉甸甸地怎么也举不动。毛艳费了好大的劲儿把胳膊拿了进来,一看,两只胳膊竟粘满了黄灿灿的厚厚一层金粉!

从此,婆媳俩就靠这些金粉过完了一生。她们也没有把这个事儿隐瞒,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都认为这是因为毛艳孝顺婆婆,是老天对毛艳的赏赐,就把这个故事流传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榆林毛毯
榆林毛毯是陕西传统工艺品。所织地毯多用富有变化的几何图案,色泽清雅,组织严密,驰名中外,被视为珍品。榆林毛毯选用本地产特种羊毛,经精细加工制成,用地毯、挂毯和盖毯三大类,被列为国家名牌。它采用“仿古式”、“美术式”图案,色泽清秀,质地厚重;盖毯的图案多彩多样,多用富有变化的几何……质地柔软舒适,保暖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爱。榆林毛毯品种包括地毯、炕(床)毯、踏垫、马鞍垫、挂毯等,习惯统称地毯。榆林毛毯系采用资源丰富的当地土种绵羊毛为原料,其纤维粗长,光译优良,抗压力大,富有弹性,可纺性佳。经选毛、洗毛、梳纺、染色、织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制成。主要产品有90道北京式、美术式及仿古式地毯,120道高档地毯,70道普通地毯等。常用色调有淡绿、米黄、浅蓝等色。图案装饰丰富,或用散点图案,或用几何图案,通常以二方连续作边,当中配衬大面积四方连续纹样;或用传统图案,中心团花成簇;或用本色花纹近似片剪,使...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洛川毛麻绣
俗语道:“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而洛川县的民间艺术家们硬是在麻布上绣出了美妙绝伦的艺术奇葩。洛川毛麻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多出自村姑农妇之手。构图上尽量将画面充满、平面展开、互不遮挡。造型上大刀阔斧,削繁就简,大胆夸张,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色彩艳丽。作品集精细华丽与粗犷拙朴于一体,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是我国民族壁饰的一支新秀。1984年王生毅创作的《艾虎》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及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1994年和1995年,世界妇联组织两度来洛川考察,参观了后子头乡的毛麻绣工艺品,并收藏了部分作品,中央电视台亦专题报道了洛川毛麻绣。1995年,洛川又组织民间艺术家们制作虎头图案绣品30多块和《丹凤朝阳》大型壁挂10块,参加陕西省为世界妇女大会献礼活动。洛川毛麻绣被中国美术馆收藏61件,陕西省展览馆收藏70件,上海展览馆收藏50件,并多次飘洋过海,赴国外展出,有500幅...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巧手媳妇绘彩蛋
在省疾控中心家属院又见到了一门特殊的手艺———彩绘。在蛋壳上画画,自己动手做脸谱,用普通的棉花做出漂亮的造型等等,王女士让记者见识了真正的巧手媳妇。自成一家的彩绘手艺五颜六色的小金鱼,紫色的葡萄串,大朵的花朵等等这些都可以在王女士家的蛋壳上找到,而且每一样都栩栩如生。没有老师专门教过,也没有专业基础,这些都是王女士退休后自己在家里琢磨出来的。记者在王女士家看到,普通的蛋壳被刷上了淡色的油漆,泛着浅浅的光泽。用毛笔画上去的葡萄、花朵、叶子等被映衬得很鲜艳,一堆五颜六色的“彩蛋”放在一起,看起来煞是惹眼。做好的彩蛋有的还被王女士做成了挂件:从蛋壳中穿过一条红绳,一头做成中国结,一头做成蓬松的穗,挂在墙上也是别有一番情趣。而最有创意的做法是把一个蛋壳做成一条金鱼:蛋壳被贴上剪成的鱼鳞、鱼尾、鱼鳍的彩色纸片,整个蛋壳作为金鱼的身体,整个小鱼比例恰到好处栩栩如生。除了彩绘,王女士对于制作戏剧脸谱也很...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民间传说:阿依古丽要跳舞
传说中,在古代叶尔羌河流域有一位名叫阿依古丽的族女子,她的美是语言无法描述的,她的舞姿令人眩晕和迷恋。所有的人都被她的舞艺迷得神魂颠倒。只要听到“阿依古丽要跳舞”的消息,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涌来,相聚在一起跳麦西热甫。不论哪里举办麦西热甫,哪里就有阿依古丽的身影。因而人们在向对方打听要到哪里去时,便以“到阿依古来克去”的答案代替了“看阿依古丽跳舞去”,指得就是要看麦西热甫舞。渐渐地,人们把阿依古来克这个词演变为麦西热甫的意思,后来阿依古来克这一名称就逐渐得以普及。现在叶尔羌河流域仍可以遇到将麦西热甫称为“阿依古来克”的情况。据研究结果证实,麦西热甫的名称也像木卡姆的名称一样,是根据场合、意义、舞蹈动作的内容与格式而定名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有过多次的改变。在这些名称中流传至今的有:布迪麦克、苏尔曲克、索格都积、阿依古来克、拜孜曼、麦西热甫等。“麦西热甫”一词是最后大众接受和得到普及的名称。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民间传说:阿瓦提的棉花
传说阿瓦提以前没有棉花。古代一个富家女子和一个放羊的汉子相爱了。这女子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结合,就百般阻挠。他们把她锁起来,不让她去见牧羊人。姑娘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很快消瘦了下来,但也没有感动她的父母,两个相爱的人痛苦万分。牧羊人见不到心爱的姑娘,就天天在她家的院子外唱歌,因为心里悲伤,其歌声也凄楚,姑娘听着爱人的歌,却见不了面,忧郁在心。牧羊人从叶子绿时唱到了下雪天,可还是见不到美丽的姑娘。天气渐渐冷了,牧羊人常常冻得发抖,就连歌声也有了颤音。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姑娘终于抑郁而亡。后来在姑娘的坟头长出了一种奇怪的植物,它在夏天开花,秋天结果,果实不能吃,却可以御寒,这种植物就是棉花。人们都说是姑娘不忍牧羊人挨冻,所以化成棉花给他御寒。传说只是传说,但如今阿瓦提的棉花非常出名却是真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