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托忒蒙古文大藏经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2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托忒蒙古文大藏经,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东归祖国,先后驻牧巴音郭楞,他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东归祖国,先后驻牧巴音郭楞,他们从伏尔加河带回蒙古胡都木文、藏文和汉文书写的佛经几十箱,其中以藏文《甘珠尔经》最为有名,但残缺不全,往往是少函缺叶。1888年,黄庙落成,蒙古、和焉耆的各庙,赠送蒙古胡都木文、藏文《甘珠尔经》计100余部,45000叶,全书不连贯,虽可独立成章,但无法成册。

  民国20年(1931)生钦五世活佛多布栋,组织《甘珠尔经》托忒蒙文的翻译工作,因《甘珠尔经》卷轶浩繁,翻译工作艰巨,又加之次年生钦活佛被害,160多人仅完成翻译工作的1/3,但是翻译的《甘珠尔经》质量较高,书册类目叶连贯,符合原作语意,内容和形式较有特色。

  蒙古胡都木文《大藏经》由《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组成,均为贝叶本。《甘珠尔》108函,41500叶,《丹珠尔》226函约258500叶,共334函30余万叶。《甘珠尔经》的蒙古胡都木文翻译,从13世纪开始,经过将近400年,于1624年由林丹汗完成。清朝统一全国后,康熙年间组织蒙、藏、满、汉各族学者重新审订蒙古胡都木文《甘珠尔经》,并木刻出版。到乾隆年间,由于清政府有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组织国内400多名各族学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藏文《丹珠尔》也译成蒙文胡都木文,并木刻出版。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后又经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统治,大批佛教经典遭受严重破坏和损失,目前蒙古胡都木文《丹珠尔》我国仅存两套,一套存于内蒙古图书馆,残缺不全,一套存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缺42函,而蒙古托忒文《甘珠尔经》的1/3部,目前是我国仅有的,十分珍贵,可谓国家的无价之宝,现藏于巴音郭楞的黄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托忒蒙古文《大藏经》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东归祖国,先后驻牧巴音郭楞,他们从伏尔加河带回蒙古胡都木文、藏文和汉文书写的佛经几十箱,其中以藏文《甘珠尔经》最为有名,但残缺不全,往往是少函缺叶。1888年,黄庙落成,蒙古、和焉耆的各庙,赠送蒙古胡都木文、藏文《甘珠尔经》计100余部,45000叶,全书不连贯,虽可独立成章,但无法成册。民国20年(1931)生钦五世活佛多布栋,组织《甘珠尔经》托忒蒙文的翻译工作,因《甘珠尔经》卷轶浩繁,翻译工作艰巨,又加之次年生钦活佛被害,160多人仅完成翻译工作的1/3,但是翻译的《甘珠尔经》质量较高,书册类目叶连贯,符合原作语意,内容和形式较有特色。蒙古胡都木文《大藏经》由《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组成,均为贝叶本。《甘珠尔》108函,41500叶,《丹珠尔》26函约258500叶,共334函30余万叶。《甘珠尔经》的蒙古胡都木文翻译,从13世纪开始,经...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托忒语、托忒文
托忒语是原居住在准噶尔我国草原民族的古老的蒙古语言,语源来自蒙兀室韦部和克列特部,经过、匈奴、契丹、鲜卑等民族语言融汇而成,后经过和硕特学者扎雅班迪达于1648年在古代蒙语的基础上,整理和创新形成了简洁清晰、明白易懂的托忒语。主要的使用范围是巴音郭楞的蒙古族人民和新疆各地蒙古族人民。巴音郭楞蒙古族人民使用的托忒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卫拉特语支。和硕特学者扎雅班迪达在1648年在通用的胡都木文的基础上,结合托忒语方言特点创造的新文字,史称托忒文或扎雅班迪达文。托忒文由24个字母组成,其中元音字母7个,绝大部分词的末尾向下直写,有人称之为竖尾蒙文,以词为拼写单位。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常常连写在一起,结合的很紧,词与词有明显的界线,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胡都木语,现在为巴音郭楞蒙古普通语,官方文字语言,其原来是额尔古纳河两岸草原民族的蒙兀室韦语,经过空厥、匈奴、契丹、鲜卑等民族语言融汇而...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蒙古族托忒文
我国的蒙古族现使用着两种文字,一种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的蒙古族所使用的“胡都木文”,这种文字是13世纪在回鹘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另一种是居住在新疆地区的蒙古族所使用的“托忒文”,“托忒”是“清楚”、“明了”之意,“托忒”文是卫拉特蒙古高僧扎亚雅班迪达于1648年在回鹘式蒙文(胡都木文)基础上创制的,它至今通用于新疆蒙古族中,这就是我国蒙古族使用两种文字的由来,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和巴尔虎不亚特三种语言,新疆卫拉特蒙古讲卫拉特方言。扎雅班迪达在创制托忒文时采取了卫拉特蒙古人的日常方言,密切了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关系,因此,托忒文是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言,使文字更接近口语。托忒文蒙古文有32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7个,辅音字母25个,以加圈、加点及其他改变字形的办法使一个字母只有表示一个音,专设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使长元...
· 托忒蒙古文
字母表例文参见蒙古文字蒙古字母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桑株岩画
桑株岩画刻在县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画面正对着河滩。岩画在县城东南100多公里,已进入昆仑山的浅山区。岩画长3米多,高1.3米。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橡: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开,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还有人手形和不明其火简单线条等。人像大者高27公分,宽20公分,动物大都高20公分,宽23公分。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的。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在民间也无传说,大约年代过于遥远之故。人像和动物都很形象,线条古朴,风格原始。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