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蒙古族和硕特部民间文学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蒙古族和硕特部民间文学,和硕特部的民间文学也和蒙古族其他部落一样,内容丰富、品种繁多,以口相传为主,

  和硕特部的民间文学也和蒙古族其他部落一样,内容丰富、品种繁多,以口相传为主,文字记载甚少,其主要的形式可分为:英雄史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童话、谚语、格言、祝词、赞词、謎语及长短民歌,这些民间文学不仅丰富了蒙古族的文学宝库,也是我们祖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绚丽的瑰宝。

  历史传说

     和硕特蒙古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是:《嘎勒丹拜的故事》、《顾实汗的传说》、《丹津洪台吉的传说》、《日月山的传说》。

  嘎勒丹拜的故事

  《嘎勒丹拜的故事》讲述了和硕特部哈夏王--才琴王--嘎勒丹拜三代所经历的苦难历程及嘎勒丹拜战斗的短暂的一生,这个故事据说很长很长,可连续讲述几天几夜,但后来大部分故事情节都失传了,现在能讲这个故事的老人已寥寥无几,而且也只能讲出其中一些片断,仅存的情节,大致可分为五章:第一章,嘎勒丹拜的母亲为平息战乱而自刎,血染乌兰拜里;第二章,嘎勒丹拜为母亲报仇苦练本领,并寻得宝马洪古尔祖力;第三章,嘎勒丹拜从他与浩屯公主的初恋悲剧中受到教育;第四章,嘎勒丹拜战胜了怪面魔王,但他并未征服浩屯的臣民;第五章,嘎勒丹拜与浩屯弟弟发生了误会,而且因此在博格达峰结束了生命。

  顾实汗的传说

  顾实汗作为统一青藏高原的重要历史人物,给后代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顾实汗支持黄教,受五世的请求率军进入青海抗击支持红教的却忽图台吉的残暴统治,解救了百姓的苦难,顾实汗在柴达木与却忽图开战,三战皆输,后听伙夫建议改变战术,一战告捷,却忽图逃跑后被追兵捉杀,顾实汗对却忽图的头颅历数其罪,头颅即翻滚表示认罪,留下了“只要说真话,死人也点头”的俗语,顾实汗获胜后,立即进攻,传说顾实汗的兵将拿着冒烟的火器,骑着头上下雪、屁股上结冰的龙(实际上是抽旱烟,骑骆驼),藏巴汗听后害怕而投降,在欢迎顾实汗的宴会上,藏巴汗被部下所杀,从此,青民过上了安定团结的幸福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蒙古族托忒文
我国的蒙古族现使用着两种文字,一种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的蒙古族所使用的“胡都木文”,这种文字是13世纪在回鹘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另一种是居住在新疆地区的蒙古族所使用的“托忒文”,“托忒”是“清楚”、“明了”之意,“托忒”文是卫拉特蒙古高僧扎亚雅班迪达于1648年在回鹘式蒙文(胡都木文)基础上创制的,它至今通用于新疆蒙古族中,这就是我国蒙古族使用两种文字的由来,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和巴尔虎不亚特三种语言,新疆卫拉特蒙古讲卫拉特方言。扎雅班迪达在创制托忒文时采取了卫拉特蒙古人的日常方言,密切了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关系,因此,托忒文是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言,使文字更接近口语。托忒文蒙古文有32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7个,辅音字母25个,以加圈、加点及其他改变字形的办法使一个字母只有表示一个音,专设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使长元...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蒙古族老人的谚语
我一到乌苏市就总想见到好朋友金兰,因为她身上有一种东西感染着我。除了工作以外,她每天要忙的事情很多,她的电话也成了求助电话了,而她总是皱紧眉头爽快地答应,接着马不停蹄地去办事情;她的家也常常响起牧民的叩门声,她经常要为他们的事去奔走。当我开玩笑说她成了“救世主”时,她却很诚恳地告诉我:“我的爷爷常对我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你做了一点善事或伸出手帮别人一下,那盏灯就会亮一些。”而每次我遇到烦心的人或事时,她又总会对我说:“我的爷爷常对我说,做人要宽宏大量,人毕竟不是两座山,总有一天要遇到一起,那时会感受到对方,一切都会化解的。”在欣赏金兰的热心和诚恳的同时,我深深地为这些蒙古族谚语感动了。金兰的爷爷还知道什么蒙古族谚语呢?由此我对她善于说谚语的爷爷好奇起来。近日,当我再次来到乌苏市时,金兰和我聊起了她的爷爷。金兰说,她爷爷的名字叫焦口,他虽然身体瘦弱,没有高大剽悍的蒙古族男人的外形,但他...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和硕特蒙古人的绘画与刺绣艺术
和硕特蒙古人从祖辈起就富有艺术才能,他们为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刺绣及手工艺品,在历史上一度闻名。和硕特部蒙古族人民在古代寺庙、纪念塔等各种建筑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纪念品上设计绘制的艺术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各有其固定的名称。在历史上,蒙古族各部出现在大漠南北的广阔草原上时,已开始了以牲畜皮毛为重要原料的手工业加工,如碾毡毯、制绳等,随着与其它先进民族及北方各部落的交往,逐步形成了以刺绣和纺织为主的民间文化。草原上的蒙古族妇女,强健、丰腴、能歌善舞,不仅能刺绣,而且是放牧好手。他们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用自己的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纹样粗犷、线条明快、具有游牧民族风格的蒙古刺绣。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土尔扈特文学
土尔扈特部落人民的文学绚丽多彩并富有特点,在吸收了古代各族劳动人民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土尔扈特文学。土尔扈特部落的文学可分为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格言、谜语和史诗等。土尔扈特口头文学流传最广、历史最长的是《江格尔》。它是我国目前著名的三大史诗之一,产生于土尔扈特人民中间。江格尔是人民爱戴的英雄,为了创建一个人畜兴旺,没有压迫剥削,没有战乱和贫穷,生活富裕安宁的人间理想乐园——奔巴的地方不息地奋斗。他带领12位英雄,32名虎将,8000勇士南征北战,抵抗外敌,惩处内奸,解救了奔巴人民,建立自由幸福的乐园。史诗《江格尔》,语言优美,风格独特,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史诗。“故事产生于13世纪(《江格尔论文集》第2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经过民间长期的流传,逐步加以完善,史诗全长72章,13万行,33000个段落,土尔扈特靠演唱艺人“江...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蓝特盘”及其艺人
“蓝特盘”是族独具一格的口头文学艺术,意即说笑话、奇闻、讲故事。人们把从事这种民间艺术的匠人称为“蓝特匹其”(说艺人)。它的特点,不是由说艺人重复别人的故事,而是由说艺人自己创伤或再加工的故事。通常说艺人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加上个人风趣的语言,不动神色的表情,往往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蓝特盘的故事,一般都是短小精悍,语言简炼,充满幽默、机智和风趣,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哲理性。如新疆脍炙人中的阿凡提故事、毛拉再依丁故事等等,都是由蓝特蓝艺人不断再创伤加工的。伊犁的艾沙木·库尔班是当代新疆著名的蓝特盘艺人,被人誉为活的阿凡提。他出生在伊犁河,祖父和父亲都是蓝特盘艺人,从小受到蓝特盘艺术的熏陶。他的蓝特盘艺术风格形成于新中国,特别是80年代初达到成熟,形成了以艾沙木为主人公的系列故事,被人称为“艾沙木蓝特盘”,在新疆广为流传。由于其故事的背景多为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具有其独特的现实在意义和教育意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