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神秘神奇的伊犁历史文化(一)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4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神秘神奇的伊犁历史文化(一),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旅游的人,不仅能够被美丽的草原风光所感染

  到新疆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旅游的人,不仅能够被美丽的草原风光所感染,那里的历史文化也会让他们感到惊叹。

  2100多年前,哈萨克人的祖先乌孙人便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古代西域36国中的第一大国——乌孙国。汉代皇帝为了巩固边疆,曾派手下一个大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了伊犁乌孙国后,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他历经艰险回到中原,给汉武帝提了许多建议。汉武帝接受张骞的建议,其中一件事就是将一个叫细君、一个叫解忧的公主先后嫁给乌孙王。此后,乌孙国作为汉朝的属国,一直与汉朝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我们在伊犁采访时,正赶上这里修一条十分宽阔的新路,叫“江苏大道”,而江苏大道的顶端正在修建一座“汉家公主”纪念馆。现任伊犁州党委副书记的俞明博士是从江苏省来伊犁工作的官员,他告诉我们,2100多年前,汉武帝将两个公主嫁给乌孙国的国王,这两个公主都是江苏省的。一个是来自扬州的细君公主,另一个是来自徐州的解忧公主,她们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边境的稳定,作出了贡献,因此,当地人在这里建了一座汉家公主纪念馆。

  如俞先生所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如今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哈萨克族、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回族、俄罗斯族等47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沿革的长河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又各自保持了鲜明、浓郁、独具特色的风情。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组合成伊犁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

  作为古丝绸之路北道重镇,伊犁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交融。作为中亚草原文化发祥地之一,伊犁草原民族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有神秘莫测的草原石人,有具有浓郁道家色彩的草原八卦城,有不同时期的壁画、石刻、古墓、古城等。这里有乌孙土墩墓,有成吉思汗时代留下的阿力麻力古城,有充满教色彩的吐黑鲁帖木尔汗麻扎(指圣人住的洞穴),还有具有佛教色彩的圣佑庙、靖远寺等。可以说,伊犁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大舞台。

  在伊犁,你可以看到强悍、惊险的哈萨克叼羊比赛,激烈、刺激的蒙古族赛马、赛骆驼,可以观赏到族欢快、风趣的 “麦西来甫”(族的一种民族舞蹈),锡伯族热烈的贝伦舞,俄罗斯族踢踏舞,可以听到古朴的哈萨克族阿肯弹唱,深情优美的俄罗斯族情歌,回族的“花儿”,也可以欣赏到锡伯族弓箭手百步穿杨的风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锡伯人的祖籍原在东北,清朝乾隆年间即1764年,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东北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移驻伊犁河南岸。这一年农历四月十八这天,这些人离开故乡,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了伊犁。从此,他们在这里屯垦戍边,兴修水利,为保卫边疆立下了很大功劳。200多年过去了,锡伯人把每年农历四月十八这天定为“西迁节”。每逢这天,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人们都载歌载舞,开展隆重而热烈的纪念活动。

  “察布查尔”是锡伯语“粮仓”的意思。锡伯人自古尚武,射箭是锡伯族人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至今,察布查尔的锡伯人仍然保持着射箭的习俗,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也成了中国著名的“射箭之乡”。现在,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兴建了一座十分壮观的锡伯族民族风情园,在这里,您可以观赏到锡伯民族歌舞、风情画,欣赏射箭好手精彩绝伦的表演,也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弯弓射大雕”的草原豪情。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旅游局局长邱玉章先生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努力反映锡伯族的民族史、西迁史、屯垦戍边史,展示锡伯族文化,锡伯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风情园里还有射箭厅、舞台、巴尔扎庙、文化长廊,这个小园子把锡伯族的文化浓缩了起来,对锡伯族民族文化的抢救和挖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神秘神奇的伊犁历史文化(二)
在新疆,流行着一首名叫《故乡》的歌曲。歌中唱到:我的故乡特别美丽富饶,看到她我感到特别的亲热和自豪。我不管走到哪里,总想着家乡的名字和它的美誉…这首歌曲的创作者是卡迪克·克尔克孜拜先生。他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哈萨克族。他唱的这首歌在草原上流传了20多年,不仅哈萨克族喜欢,生活在伊犁草原上的各民族都喜欢。这首歌还从草原传到全国,传到了世界。为什么一首歌曲如此受人喜爱呢?这主要是它唱出了生活在伊犁草原上人们的心声。歌曲创作者卡迪克·克尔克孜拜说,他写这首歌曲是因为他的故乡伊犁的环境很美。伊犁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伊犁的山和水养育了他,给了他深深的爱,伊犁各民族人民也给了他深深的爱,他爱伊犁,爱伊犁人民,所以他写下了《故乡》这首歌。如卡迪克·克尔克孜拜所说,伊犁丰厚的历史文化就孕育于伊犁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辽阔的伊犁草原,奔腾的伊犁河水,营造出伊犁丰富的文化氛围。我们在采访伊犁音乐文化时,有人告诉我...
· 秦陇文化—节日饮食—伊犁美食
啤沃又称卡哇斯,是新疆伊宁市特有的一种俄罗斯风味的饮料。口味有点像蜂蜜味的啤酒,开胃,喝多了会醉。如果能配合羊肉串吃,那种感觉简直就是美轮美奂。其制作方法有如下几种:1.玉米粉制格瓦斯。原料:脱胚玉米粉、酵母、白糖、蜂蜜及其它调味料少许。2.玉米花酿制格瓦斯。配方:玉米花600克,白糖1千克,蜂蜜200克,糖精少许,大枣1千克,引子适量(也可用啤酒花代替)。3.炒麦茶制作格瓦斯。麦茶500克,开水12000克,生酵母35克,白糖600克,葡萄干60粒柠檬皮1个,蜂蜜60克,以上原料用量可制出格瓦斯饮料10000克(约合55杯)。4.以麦芽、面包干、酒花、蔗糖、菌种和水为原料,通过将面包干和麦芽粉碎→浸出液化→糖化→蒸煮→冷却→发酵→冷却→过滤→加糖→充二氧化碳→灌装封瓶→巴氏杀菌冷却即可成品,所生产的饮料具有开胃健脾、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能,产品质量稳定,不含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保质期可达3...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桑株岩画
桑株岩画刻在县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画面正对着河滩。岩画在县城东南100多公里,已进入昆仑山的浅山区。岩画长3米多,高1.3米。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橡: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开,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还有人手形和不明其火简单线条等。人像大者高27公分,宽20公分,动物大都高20公分,宽23公分。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的。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在民间也无传说,大约年代过于遥远之故。人像和动物都很形象,线条古朴,风格原始。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且末岩画
位于且末县东南约180公里处的阿尔金山北麓,莫勒切河东西两岸山腰及山丘的岩石上,海拔2570─2600米。且末古代岩画,引起国内外考古专家和中外旅游者极大的兴趣和广泛关注。在1公里长,20米─80米高的岩石上刻着数千幅岩画。且末岩画分四个类型:一、人物画。有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面具舞(舞者头插鹿角,羽毛和其它饰物,有的臀部系尾,拖生殖器),这些舞姿明快大方,造型豪爽简炼,节奏明快生动,使我们当代人看了都不得不认真学习的一种真正野趣舞蹈。表现战争的场面更是使人拍手叫绝。最古老的战争,膘焊的山民,充满生气的部落争执,最后是和平解决,似乎人类在古代就把和平当做艺术永恒的主题。粗线条而又古老的人物体育活动的形象,有的手脚十字交叉,有的脚下好象跺着云雾奔跑跳跃,有的好象在作操练招,使我们看到古代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二、动物画。有奇特怪异的骆驼奔跑,有健壮的野牛在角抵,有勇敢的牦牛爬山峰,有奔...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墩墩湾岩画
位于哈密市沁城乡头宫村,有沥青马路直通,交通极为便利。岩画位于墩墩湾山沟的西面,沟宽100米,大多为现代农田开垦利用,有小溪从岩画旁流过。岩画位于一块花岗岩上,岩面节理非常清楚,岩石为不规则的方体形状,长3.3米,南面最长处4.1米,高2.4米.岩画内容为牛的造型,尺寸为45×45厘米,另一幅为山羊的造型,幅面尺寸为50×30厘米。岩画表面风化严重,从岩画的风格看,雕刻手法简单、粗犷,具有原始的岩画制作工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