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地名故事:玛纳斯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地名故事:玛纳斯,清代,玛纳斯建县以前,“玛纳斯”3个字一直被用作地名;建县之后,称“玛纳斯协

  清代,玛纳斯建县以前,“玛纳斯”3个字一直被用作地名;建县之后,称“玛纳斯协营”。1954年2月1日,改“绥来县”名为“玛纳斯县”,延用至今。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进入石河子建立垦区,把北部乌鲁木齐河以南的玛纳斯湖等地划出。这些城镇、湖泊为什么不谋而合都用“玛纳斯”命名呢?这里有一个壮美的故事。

  柯尔克孜族群众中,有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加库甫,晚年得子,十分高兴。

  可是,加库甫的妻子怀孕后,20个月才分娩。不仅分娩推后10个月,而且生下的是一个肉蛋。加库甫转喜为忧,断定是魔鬼在作怪,吩咐妻子赶紧把肉蛋扔掉。

  妻子不肯扔掉肉蛋,说:“不管怎样,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还是打开看看吧!”

  打开肉蛋一看:哇,原来里面是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子!加库甫高兴坏了,立马给孩子起了名字——“玛纳斯”。

  玛纳斯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9岁时就学骑马,上马就会骑;学射箭,箭箭不虚发。

  玛纳斯还是天生的热心肠,他看见穷苦牧民没有马骑,没有奶子喝,就把自己家里的马和奶子送给他们。

  加库甫把玛纳斯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认为玛纳斯疯了。加库甫对老伴说:“我早就讲过,这孩子生得奇怪。现在,他竟敢把家里的东西拿去送人,这不是疯子是什么?”

  盛怒之下,不由分说,加库甫绝情地把玛纳斯赶出了家门。被赶出家门的玛纳斯从此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艰苦的生活像磨刀石一样,磨砺了玛纳斯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武艺。12岁时,玛纳斯打败了长期欺压柯尔克孜族人民群众的卡尔玛克统治者。之后,又战胜了许多欺压人民群众的仇敌。

  玛纳斯不畏强权,敢于碰硬,专门打击恃强凌弱的统治者,保护穷苦百姓。

  玛纳斯深受柯尔克孜族群众的拥戴。他去世后,人们纷纷用玛纳斯的名字为他生前曾经留下足迹的河流、城镇、湖泊命名,以使玛纳斯的英名与山河同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史诗《玛纳斯》
史诗《玛纳斯》最初产生于9至10世纪,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琢磨,溶进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浓烈的民族特色。相传《玛纳斯》的创作并非来自诗人的灵感,而是来自神授,演唱玛纳斯的歌手往往在一梦醒来后突然间获得背诵百万行史诗的能力,这点常常不为人所信,酷爱玛纳斯的柯尔克孜人民却深信不疑。《玛纳斯》在开篇唱道:“……为了人们的心情愉快,我给大家演英雄,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不演唱怎么能行?……大地经过了多少变迁,戈壁沙漠变成了林海,绿色的原野变成了荒滩,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祖先留下的史诗仍在流传。”至今,柯尔克孜人中仍在传说着玛纳斯英雄没有死去,依然活在人间,可见史诗影响之深远。《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柯尔克孜人民为缔造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创造丰富的物质...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桑株岩画
桑株岩画刻在县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画面正对着河滩。岩画在县城东南100多公里,已进入昆仑山的浅山区。岩画长3米多,高1.3米。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橡: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开,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还有人手形和不明其火简单线条等。人像大者高27公分,宽20公分,动物大都高20公分,宽23公分。画面左上方还有象文字一样的符号,利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的。岩画附近和河谷中没有找到什么古代遗物,在民间也无传说,大约年代过于遥远之故。人像和动物都很形象,线条古朴,风格原始。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且末岩画
位于且末县东南约180公里处的阿尔金山北麓,莫勒切河东西两岸山腰及山丘的岩石上,海拔2570─2600米。且末古代岩画,引起国内外考古专家和中外旅游者极大的兴趣和广泛关注。在1公里长,20米─80米高的岩石上刻着数千幅岩画。且末岩画分四个类型:一、人物画。有单人舞,双人舞,多人舞,面具舞(舞者头插鹿角,羽毛和其它饰物,有的臀部系尾,拖生殖器),这些舞姿明快大方,造型豪爽简炼,节奏明快生动,使我们当代人看了都不得不认真学习的一种真正野趣舞蹈。表现战争的场面更是使人拍手叫绝。最古老的战争,膘焊的山民,充满生气的部落争执,最后是和平解决,似乎人类在古代就把和平当做艺术永恒的主题。粗线条而又古老的人物体育活动的形象,有的手脚十字交叉,有的脚下好象跺着云雾奔跑跳跃,有的好象在作操练招,使我们看到古代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二、动物画。有奇特怪异的骆驼奔跑,有健壮的野牛在角抵,有勇敢的牦牛爬山峰,有奔...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墩墩湾岩画
位于哈密市沁城乡头宫村,有沥青马路直通,交通极为便利。岩画位于墩墩湾山沟的西面,沟宽100米,大多为现代农田开垦利用,有小溪从岩画旁流过。岩画位于一块花岗岩上,岩面节理非常清楚,岩石为不规则的方体形状,长3.3米,南面最长处4.1米,高2.4米.岩画内容为牛的造型,尺寸为45×45厘米,另一幅为山羊的造型,幅面尺寸为50×30厘米。岩画表面风化严重,从岩画的风格看,雕刻手法简单、粗犷,具有原始的岩画制作工艺。
· 秦陇文化—文化艺术—兴地岩画
兴地岩画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兴地峡谷中,是新疆发现较早的也是较大的岩画,岩画长约15米,高约6米,有大小图像300余个,反映了远古牧民牧民狩猎、建筑婚嫁、舞蹈等场景。该画结构宏大,意境深远,在我国岩画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