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鼓吹乐述略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6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鼓吹乐述略,概况    鼓吹乐是陕西各地普遍流行的一个民间器乐乐种。过去未有这个乐种的正

  概况
    鼓吹乐是陕西各地普遍流行的一个民间器乐乐种。过去未有这个乐种的正式称谓,习惯上以对从事鼓吹乐演奏的人或对其主奏的乐器的称谓,如“吹鼓手”、“乐人”、“响子”等,现统称“鼓吹乐”。
    陕西鼓吹乐分布比较普遍并有一定影响的市、县有:陕北的米脂、绥德、子长和延长,关中的渭南、华阴、韩城、乾县和兴平,陕南的镇巴、安康、旬阳和洛南。

  鼓吹乐与风尚礼俗
  陕西鼓吹乐,从来就是和民俗结合在一起活动,而其本身,也就成为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各地,在春节或其他喜庆活动中,唢呐班社的演奏和秧歌的锣鼓乐融为一体,成为“闹红火”的依仗和秧歌,旱船等歌舞节目的伴奏乐队。关中地区,在春节、元宵节“耍社火”或其它喜庆活动中,鼓吹乐也必不可少。

  主要应用乐器
  陕西鼓吹乐使用的吹管乐器,有以下几种:
  唢呐,大多数鼓吹乐班社配备有两支唢呐,主奏者为上手,配合者为下手。
  海笛,称为小唢呐,多为竹制,发音清脆。
  管子,用铜、铝、锡、铁等金属材料或用木、竹、芦苇等材料制作。
  笛子,已失去“百韵之首”的地位,成为加花填隙,流利亢羁的“游浪笛”了。
  大号,音响粗壮威武,用以起威,制造气氛作用。

  陕西鼓吹乐所使用的打击乐器有鼓、锣、镓三类
  1`、鼓,鼓类繁多,鼓只乐班中使用的形制较小,两面均张牛皮或羊皮,圆而扁,一般称为小鼓,陕北称为皮鼓,汉中称为小扁鼓。
  2、锣,陕北常用乳锣,发音浑厚,关中、陕南多用手锣和云锣,汉中称之为铛铛。这两种锣,声音清脆、明晰。
  3、镓。普遍应用的是苏?艺人大都叫它为镓。
  4、碰铃,俗称“水水”、“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西安鼓乐述略
西安鼓乐为吹管乐器与锣鼓乐器有机结合的大型传统乐种。西安鼓乐主要流利于西安市以及南郊沿终南山一带的所属各县。西安古城和城南各县,有许多名山寺院,如蓝田县的水陆庵,长安县的南五台、小五台,周至县的楼观台、仙游寺,西安市的大雁塔、西五台,过去都有盛大的庙会活动,各种民间文艺也在逢会期间活跃起来。如农历六月初一的终南山南五台古会,六月二十的小五台古会和西安市的西五台古会,就是西安鼓乐活动最多、最集中的时间和场地。西安鼓乐,依靠师承关系,传统分为玄、释二门,玄、释两门,俗称道、僧两家。道家相传为九曜街城隍庙首七所传,讲求在技术上的“磨工加花”,演奏较为细致幽雅,代表乐社有城隍庙、迎祥观,僧家相传为一位毛和尚和一位袁和尚所传,其演奏悠扬而较热烈,代表乐社有车仓、面仓。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锣鼓乐述略
陕西的锣鼓乐可分为伴奏锣鼓、清锣鼓和表演锣鼓三类。陕北多为伴奏锣鼓,关中一带以表演锣鼓和清锣鼓见长,陕南以伴奏锣鼓和清锣鼓显现其特色。(一)伴奏锣鼓·以伴奏社火节目为主,这些节目,有陕北的秧歌舞,跑旱船,关中的狮子、龙灯、高跷,陕南的彩莲船、耍狮子。(二)清锣鼓·这种锣鼓乐,也常在年节喜庆时演奏,但它不带任何舞蹈表演动作,也不为社火节目伴奏,而是纯锣鼓乐器合奏。(三)表演锣鼓·这是指演奏者同时作各种简单舞蹈动作的锣鼓乐,舞蹈的表演者也就是各乐器的表演者,几乎每一种表演锣鼓都有一段传说故事。这种锣鼓乐,只见于关中一带。应用乐器和组合形式陕西锣鼓乐所用乐器可以归入鼓、锣、镓三类之中。鼓,有大鼓、堂鼓、小堂鼓、板鼓等。锣,有大锣、马锣、小锣、双云锣、云锣。镓,大镓、小镓、大饶、小饶、大钹、小钹等。曲目有的班社,为继承一个大型曲目的演奏而存在,这个大型曲目,也是一个曲种。因此,曲目、曲种、班社三者...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乾县刘家鼓吹乐班简介
乾县长留乡乐楼店刘家鼓吹乐班,是一个驰名关中西府(西部)一带的乐行大户,声誉很大,妇孺皆知。刘家乐班,4人为最小编制,只吹奏唢呐,8人便要演奏“管哨戏”(俗称“哑巴戏”);8人以上则有唢呐、管子、板、弦,是吹、拉、弹、唱的全能乐队。他们的演奏气质浑厚,委婉细腻,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关中西府一带的鼓吹乐行当,大都受到他们的影响,演奏曲目和艺术风格均与刘家乐班如出一辙。他们的演奏分“行乐”和“坐乐”,行乐以唢呐为主,坐乐以笙管曲和管哨戏为主。常用唢呐曲牌有《小开门》、《水龙吟》、《对美人》、《柳青娘》等30余首;管哨戏除《道情》、《铁角坟》外,大都属于秦腔、眉户“咔戏”,笙管曲现在只能凑合演奏《海青拿鹅》,其余如《上霄楼》、《大青天歌》,已基本不能演奏。以巳故著名老艺人刘振全(即刘六)为代表的刘家乐班,曾三次参加陕西省民间文艺会演。在1955年3月陕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观摩演出大会上,以唢呐曲《...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旬邑县周家鼓吹乐班简介
旬邑县周家鼓吹乐班世代承续,历史很长,具体起始于何时,虽无据可考,但据该乐班第十代继承人周拴娃(周车儿的长子)和年近古稀的老艺人潘进喜(周车儿的外甥)说,小时听周车儿讲,周家唢呐传到他,已是第九代了。另外,据了解周家原籍华阴县周家营,一次,周家艺人在为人顾事(为顾主服务)时,得罪了豪门富户,无法在当地,继续生活,兄弟三人只好逃亡出走。周拴娃的祖上到了旬邑县,落户于赤道乡魏洛村。周车儿生于1905年,按此推算,周家乐班约有200余年历史。当源于清乾隆年间。周车儿六岁时,随父亲周信学艺,1957年因病去世,时年52岁,从艺40余载。周车儿天资聪明,刻苦好学,吹、拉、弹、打、唱样样皆会,且都是高手。特别是他的唢呐演奏,华丽典雅,轻柔潇洒,细腻委婉,在当地及附近诸县都有较大影响,是周家唢呐音乐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被群众誉为“唢呐王”。周车儿主持的乐班,当时共8人,除唢呐(不少于两支)外,还有丝弦乐...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安康市青年鼓吹乐队简介
安康市恒口大同乡东红村有一支引入注目的年轻的鼓吹乐队,由唢呐吹奏者陈志惠和卢达勇、锣鼓演奏者汪定宇和韦元兴四位青年组成。他们深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对鼓吹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长辈与民间艺人的影响和指点下,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了解和熟悉了许多民间乐曲。演奏技艺不断得到提高。他们除演奏传统曲目如《大开门》、《小开门》、《梳妆台》、《祭灵》、《朝天子》、《闪断桥》等外,还把群众喜爱的地方小戏七岔、八岔、花鼓等曲牌与民歌小调分别连缀起来,进行演奏,博得群众的赞誉,说他们的演奏是“字摆的真,音韵好,年轻气饱肯出力,吹的花哨,入耳中听”。这支年轻的鼓吹乐队作风正派、态度谦和、服务热情,于演出中还注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开创了新一代鼓吹乐班的良好风尚。他们活动不误农时,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外出演奏,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与支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