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布玩具简介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0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布玩具简介,   心灵手巧的陕西农村妇女们,用平时做衣服裁剪剩下的各种布头,经过一番艺术想象

   心灵手巧的陕西农村妇女们,用平时做衣服裁剪剩下的各种布头,经过一番艺术想象的再创造,通过剪、绣、贴、拼,用彩线作出一件件饶有情趣的乡土艺术品,威武逗人的布老虎最为普及,还有虎头猪头鞋帽、布娃娃、布猴、布鸡、布狮、布猫、布狗等,凝聚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倾注了生活的激情和对美的追求。这些艺术品与民间习俗礼仪密切相关,也是驾社在长辈与儿孙之间爱的暖流。外孙满月时,外婆把亲手做的布老虎送去,这些美丽奇特的礼物非常的可爱。这是劳动者的一种严谨的审美意识下的产物。布老虎的威风和震慑力说明它是外孙的守护神。它的壮观和美丽可爱又符合了儿童的审美心理,不失为孩子的忠实朋友。在大家的审美中,老虎是作为勇猛端详的象征,“虎”是威武雄壮的代名词,布老虎的内涵远远超过了玩具这个概念。在关中,民间有几种习俗:外孙成年结婚后外孙媳妇用布作做一只雄鸡,鸡身绣上花卉等,给外公外婆送去,祝长者长寿。这只寿鸡就成为外公一生珍藏的“无价之宝”了;去世时还要放在棺材里,让雄鸡引路使其灵魂升天。

    布玩具在民间有许多传统式样,有摆件挂件之分。一般采取简洁明显的方式,形式简约,刻意传神。蕴藏着祈望幸福、美满、欢乐、健康兴旺的思想感情。从中可悟到质朴而又奥妙的“乡土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布玩具
布玩具是儿童所热爱的传统玩具艺术品之一。陕西民间布玩具主要流行在长武、岐山、风翔、城固一带,题材以虎、狮、猪、兔、鸡、猴、骆驼等为多,造型饱满生动,富于想象夸张,色彩鲜艳夺目。制作中艺人们很懂得因材施艺,充分显现材料的质地美和针法的工艺美。往往是利用平时攒积的各种布头、绸片、金属碎片、纸头,经过巧妙地组合、配置,收到奇妙丰富而妥贴的艺术效果。在这些布玩具中,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寓意对儿童幸福健康的祝愿。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泥玩具
(榆林)福禄寿三星陕西的彩绘泥塑玩具主要产地在凤翔县城东的六道营村,农闲时(尤其是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大部分人家都制作泥玩具,近年来有不少泥玩具专业户,出售给四乡人们作为互相赠送的礼品。这些彩绘泥塑玩具,在我国民间艺术中风格独特,造型优美,生动逼真,活泼可爱,以成为雅俗共赏的乡土艺术品。它的历史相传起于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内容有神话故事及历史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八仙、西游记等)、动物(虎、狮、牛、马、狗、鸡骆驼等)和植物瓜果等,多是空心的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如虎头、孙悟空、麒麟送子、福禄寿、刘海戏金蟾等)。泥玩具制作简便,由匠师先捏制模型,用当地的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按模翻制胎坯。晾干修饰,再泥坯罩粉,墨勾彩绘,最后清漆上光。凤翔泥玩具用色以大红、大绿和黄为主。酣畅的线条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的浪漫而神奇的纹饰,使人感到明快醒目,散发着泥土的氛香。西安鱼化寨和狄寨烧制的泥哨(泥叫叫...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木偶简介
木偶戏又称为傀儡戏,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它的品种繁多、制作技艺精湛。原形来源于俑。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奴隶陶俑;春秋、战国有了木俑;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掘出的乐俑、歌舞俑。最初的木偶,经历了从工艺到表演的变化过程,开始由祭仪上的表演到以后木偶能表演各种杂技,开始在宴会上演出。敦煌莫高窟壁画“弄皱”的形象,就是古代木偶的生动写照。元、明、清以来,木偶戏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合阳线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木偶等等,尤其近几十年,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业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剧场,木偶造型逐步现代化,雕绘工艺也达到了相当难度。木偶的类型: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主要流行在陕西、甘肃等地,唱腔以秦腔为主,不但善于表演传统戏,而且能把传统的操纵技巧应用到现代戏表演上。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它与头相连,两...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延川布堆画
(左)喂牲口(右)骑马娃娃延川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在当地流传的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石雕、木刻、镶嵌、布堆画等民间艺术品种里,最具有特色和盛名的要数布堆画。布堆画,又叫布贴花,也叫摞花或拨花,它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最早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的相对不发达的物质生活方式的较为匮乏。人们过去有一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陕北的婆姨女子们出于朴素的审美意识,在打补丁时有意剪成一定的图形,细针纳缀,别出心巧。如小孩的鞋尖破了,爱美手巧的母亲就特制一块虎头形状的布缀在鞋尖上,就成了“虎头鞋”;枕头开了洞,找几片上了色的布头拼剪成花草鸟兽等形状缝缀上,称“堆花枕头”;铺盖烂了,选用不同颜色布块做个团花、“喜喜”字,就成了“堆花被褥”。黄土地的妇女们用自己美的心灵和精巧的手艺点缀生活,于朴素中见绮丽,艰辛中透出智慧、表现在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追求和憧憬。...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印染花布
民间印染工艺,归纳起来主要有印染、蜡染、扎染、拔染四种,其中印染和扎染最为突出,蜡染和拔染次之。民间印染花布,从实用意义上讲,是物质产品;从装饰纹样来看,又是精神产品,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也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同时它选用的纹样素材往往都会含有某种吉祥的意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传统的民间风俗和人民的审美情趣等。印染花布分蓝印和彩印两种。蓝印花布相传久远,是目前农村、城市都流行的一种富有乡土气息和中国民族特色的绵制印染品。它的生产工具简便,手工操作,虽然只用一套色彩且色泽经久不变,它的花纹都是些喜庆吉祥题材,富有变化而又实用。它是用油纸刻板,由于纸面的限制,线条不能互相连续,只能用短的断线、点或大块面的图形来表现纹样,不是白底蓝花就是蓝底白花这两种,可作门帘、被面、床单、头巾等等。彩印花布多用于用作包袱皮、桌帘,是在白布或浅色布上用三四种色彩套印而成,绚丽多彩而又散发着泥土芳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