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泥玩具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0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泥玩具,(榆林)福禄寿三星     陕西的彩绘泥塑玩具主要产地在凤翔县城东的六道营村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泥玩具

  (榆林)福禄寿三星 

  陕西的彩绘泥塑玩具主要产地在凤翔县城东的六道营村,农闲时(尤其是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大部分人家都制作泥玩具,近年来有不少泥玩具专业户,出售给四乡人们作为互相赠送的礼品。

  这些彩绘泥塑玩具,在我国民间艺术中风格独特,造型优美,生动逼真,活泼可爱,以成为雅俗共赏的乡土艺术品。它的历史相传起于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内容有神话故事及历史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八仙、西游记等)、动物(虎、狮、牛、马、狗、鸡骆驼等)和植物瓜果等,多是空心的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如虎头、孙悟空、麒麟送子、福禄寿、刘海戏金蟾等)。

  泥玩具制作简便,由匠师先捏制模型,用当地的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按模翻制胎坯。晾干修饰,再泥坯罩粉,墨勾彩绘,最后清漆上光。

  凤翔泥玩具用色以大红、大绿和黄为主。酣畅的线条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的浪漫而神奇的纹饰,使人感到明快醒目,散发着泥土的氛香。

  西安鱼化寨和狄寨烧制的泥哨(泥叫叫),高六七公分,头部和背后有两个小孔,可吹响。造型简练,突出形象特征,多以传统戏曲人物和历史神话人物为主,是关中民间小地摊上买的一种小耍货,能观赏、能吹响。

  在榆林、蒲城、乾县等地也有少量泥玩具生产,风格各异。榆林万家的泥塑注重逼真写实,曲雅自然。蒲城、乾县的泥娃娃挂片、圆塑,粉底上稍施点染,拙中见巧,生动有趣。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宋时陕西鄜州田化以所制泥孩姿态无穷而驰名。看来,历史较为悠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布玩具
布玩具是儿童所热爱的传统玩具艺术品之一。陕西民间布玩具主要流行在长武、岐山、风翔、城固一带,题材以虎、狮、猪、兔、鸡、猴、骆驼等为多,造型饱满生动,富于想象夸张,色彩鲜艳夺目。制作中艺人们很懂得因材施艺,充分显现材料的质地美和针法的工艺美。往往是利用平时攒积的各种布头、绸片、金属碎片、纸头,经过巧妙地组合、配置,收到奇妙丰富而妥贴的艺术效果。在这些布玩具中,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寓意对儿童幸福健康的祝愿。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布玩具简介
心灵手巧的陕西农村妇女们,用平时做衣服裁剪剩下的各种布头,经过一番艺术想象的再创造,通过剪、绣、贴、拼,用彩线作出一件件饶有情趣的乡土艺术品,威武逗人的布老虎最为普及,还有虎头猪头鞋帽、布娃娃、布猴、布鸡、布狮、布猫、布狗等,凝聚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倾注了生活的激情和对美的追求。这些艺术品与民间习俗礼仪密切相关,也是驾社在长辈与儿孙之间爱的暖流。外孙满月时,外婆把亲手做的布老虎送去,这些美丽奇特的礼物非常的可爱。这是劳动者的一种严谨的审美意识下的产物。布老虎的威风和震慑力说明它是外孙的守护神。它的壮观和美丽可爱又符合了儿童的审美心理,不失为孩子的忠实朋友。在大家的审美中,老虎是作为勇猛端详的象征,“虎”是威武雄壮的代名词,布老虎的内涵远远超过了玩具这个概念。在关中,民间有几种习俗:外孙成年结婚后外孙媳妇用布作做一只雄鸡,鸡身绣上花卉等,给外公外婆送去,祝长者长寿。这只寿鸡就成为外公一生...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凤翔彩绘泥塑
虎头挂片凤翔县地处陕西关中西部,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汉唐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孕育了深厚的民间文化传统,彩绘泥塑便是一只耀眼的明珠。凤翔泥塑主要集中在六道营村,凤翔县志记载:“六道营泥塑,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此村家家户户都习惯于农闲季节制作泥塑。”相传明太祖洪武初年,朱元障的一个兵营(六营)驻扎于此,其中有一些在江西烧过陶瓷的人。明建立政权之后,撤消了兵屯制,这些军人就在此安家落户,开始了泥塑的营生。文革前已有六十多家制作泥塑。凤翔泥塑大致可分挂片(浮雕)和圆雕,挂片以虎头挂片为主,圆雕分人物、动物,人物有戏曲、钟馗、骑动物的娃娃等;动物有虎、狮、蟾、十二生肖等。共计二百多个品种。凤翔泥塑在制作特点上称之为“脱胎泥偶”,即翻模、制坯、刷白、勾线、敷彩。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七十年代末开始恢复制作,代表艺人胡深、胡新民)作品曾先后在国内外展出四十余次,产生...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洛川杨梅英泥塑
杨梅英,女,63岁,洛川县城关镇村民,她心灵手巧,剪纸、绘画、刺绣纸扎样样做得好。她捏一手好面花,在省城西安获过二等奖。她从80年代开始,用本地传统的方法捏制泥塑,而且做的数量很多,大件有100X60cm,小件有5X10cm。她的泥塑吸收运用了面花的捏制手法和造型特点,形象生动,构思新颖,而且非常古朴。虽然她捏制泥塑的历史不算长,但从文化内涵与造型特点上看,她继承了洛川民间文化的特点,唐宋画像砖的某些特征。分析杨梅英泥塑的特点,就会发现泥塑的造型大多来自面花,比面花刻画的更细更精彩。洛川面花艺术历史久远,每逢年节,有作面花的习俗。清明节时制作鸟蛇形的祭祀供品,端午节时制作面虎、面鸡,小孩生日时制作动物花馍,给新婚夫妇赠送的圆形花馒,作为圆满吉祥的祝福。这些造型与内容在杨梅英的泥塑作品里都能找到相似之处。但放在一起相比较,就会发现其独到之处。杨梅英泥塑在西安展出后,受到专家与群众的高度赞扬,...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刺绣
(西安)秦绣文成公主我国的刺绣历史非常的悠久,是我国古老民族手工艺术之一。俱文献记载始创于舜,刺绣用途,本为装饰衣服以表徵地位尊卑,具有政治辅助工具的作用;後来始逐渐扩充为美化生活的装饰物,并且普及民间。至於刺绣具备的艺术性,随着发展阶段变化,呈现不同的特色。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寿绣”“信物绣”表明在两三千年前,中国绣品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晋代王嘉《拾遗记》中也有记,三国孙权曾让吴主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据说早在5000年前,黄帝教导人们种桑养蚕,抽丝织布。后来人们开始在服饰上刺绣五彩花色,并以图案纹饰的多寡和变化以区别官职的高下。刺绣逐渐成为中国大地上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中国刺绣分四大流派,分别是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陕西的刺绣虽说不属于中国的名绣,但它也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它继承了我国的传统工艺,从款式、图案组成和形象、色彩变化上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展示出陕西妇女们巧手美思。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