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延川布堆画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5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延川布堆画,(左)喂牲口 (右)骑马娃娃     延川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全国现代民间美

  (左)喂牲口 (右)骑马娃娃 

    延川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在当地流传的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石雕、木刻、镶嵌、布堆画等民间艺术品种里,最具有特色和盛名的要数布堆画。

  布堆画,又叫布贴花,也叫摞花或拨花,它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最早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的相对不发达的物质生活方式的较为匮乏。

  人们过去有一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陕北的婆姨女子们出于朴素的审美意识,在打补丁时有意剪成一定的图形,细针纳缀,别出心巧。如小孩的鞋尖破了,爱美手巧的母亲就特制一块虎头形状的布缀在鞋尖上,就成了“虎头鞋”;枕头开了洞,找几片上了色的布头拼剪成花草鸟兽等形状缝缀上,称“堆花枕头”;铺盖烂了,选用不同颜色布块做个团花、“喜喜”字,就成了“堆花被褥”。黄土地的妇女们用自己美的心灵和精巧的手艺点缀生活,于朴素中见绮丽,艰辛中透出智慧、表现在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追求和憧憬。这就是布堆画的雏形。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布堆画渐渐脱离纯粹的实用原则性,它不仅仅是一种缝缝补补,而是人们特意将它装饰在裹肚、鞋顼、垫肩、钱包、烟袋等生活日用品上,既好看美观,又结实耐用,一些饰物简直就是精美的艺术品和收藏品,使观者赞叹不已。   

    布堆画,一般都以农家自织粗布为原料,用染料高温柒制成各种颜色,再巧剪绸贴而成。题材广泛,有各种民间故事传说,有传统戏剧人物,民谷风情、花鸟禽兽等等,每逢婚嫁喜事,讲究有“鱼戏莲花”、“莲生贵子”、“蛇盘兔”之类的,图个吉利。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布堆画作品,如冯云山的《黄河》,高燕燕的《九七回归》,其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更是宏大和深厚,更加具有艺术创作的独特审美价值,把布堆画艺术创作推向一个新的时期。   

    1994年,延川县成立“延川民间艺术开发研究中心”,随后又正式成立了“延川布堆画协会”。协会目前发展会员40余人,并形成以延川镇为中心并辐射其他乡镇的创作群体100多人,共创作作品600余幅,涌现出一批优秀民间艺术家。

  1995年8月,布堆画应邀在陕西省美术馆展出,陕西电视台予以报道。1995年2月, 布堆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给予及时报道;9月份,世界妇女大会期间, 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专题报道了冯云山、高凤莲及其创作的布堆画和剪纸;9月1日,布堆画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展出,延川镇中湾村村名袁随花随代表团赴丹麦作布堆画现场表演,深受外国友人喜爱。1995年9月,中国出口展览公司还组织了部分布堆画作品,在美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作巡回展出,声誉鹤起……布堆画作品纷纷被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购买和收藏。

    代表人物:①冯山云,男,51岁,延川文化馆干部,布堆画挖掘创始人。代表作:《陕北婆姨》、《世世代代》、《山汉》等。②高风莲,女,66岁,著名民间布堆画、剪纸大师,出版有《高风莲剪纸画册》有7幅作品被法国东方艺术馆收藏。 代表作:《财神》、《龙王》、《门神》等。③郭如林,男,38岁,著名布堆画、剪纸大师,出版有《郭如林剪纸百马图》,代表作:《连生贵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布玩具
布玩具是儿童所热爱的传统玩具艺术品之一。陕西民间布玩具主要流行在长武、岐山、风翔、城固一带,题材以虎、狮、猪、兔、鸡、猴、骆驼等为多,造型饱满生动,富于想象夸张,色彩鲜艳夺目。制作中艺人们很懂得因材施艺,充分显现材料的质地美和针法的工艺美。往往是利用平时攒积的各种布头、绸片、金属碎片、纸头,经过巧妙地组合、配置,收到奇妙丰富而妥贴的艺术效果。在这些布玩具中,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寓意对儿童幸福健康的祝愿。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富县薰画
富县薰画,起源于富县民间装饰工艺品──碗架云子。碗架一般为立式三层,是延安南部农村储盛米、面的瓦缸和餐具的一种家俱,类似现在的厨柜。薰画是村姑巧妇们为了装饰屋室、美化生活,将作品贴于碗架上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薰画在制作时,先构图,后剪样子,根据设计的要求分别将样子平铺在白纸或色纸上,以清水雾喷浸湿后,再用松枝、桦树皮或煤油灯反复薰熨,待黑烟将纸全部薰黑,轻轻揭下样子,即显露出黑分明、对比强烈的画面。薰画古朴浑厚,结构严谨,手法简炼,主次分明,虚实相映,形象夸张,主题鲜明。它与富县剪纸珠联壁合,为富县赢得荣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名。逢年过节,当地妇女聚在一起,画的画,剪的剪,薰的薰,家家户户墙壁、碗架贴满了薰画,五彩纷呈,美不胜收。在富县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整理下,富县薰画1986年赴法国展出,1990年和1993年两次应邀参加北京亚运会和上海东亚运动会民间艺术展览,展出作品84幅,全部...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布玩具简介
心灵手巧的陕西农村妇女们,用平时做衣服裁剪剩下的各种布头,经过一番艺术想象的再创造,通过剪、绣、贴、拼,用彩线作出一件件饶有情趣的乡土艺术品,威武逗人的布老虎最为普及,还有虎头猪头鞋帽、布娃娃、布猴、布鸡、布狮、布猫、布狗等,凝聚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倾注了生活的激情和对美的追求。这些艺术品与民间习俗礼仪密切相关,也是驾社在长辈与儿孙之间爱的暖流。外孙满月时,外婆把亲手做的布老虎送去,这些美丽奇特的礼物非常的可爱。这是劳动者的一种严谨的审美意识下的产物。布老虎的威风和震慑力说明它是外孙的守护神。它的壮观和美丽可爱又符合了儿童的审美心理,不失为孩子的忠实朋友。在大家的审美中,老虎是作为勇猛端详的象征,“虎”是威武雄壮的代名词,布老虎的内涵远远超过了玩具这个概念。在关中,民间有几种习俗:外孙成年结婚后外孙媳妇用布作做一只雄鸡,鸡身绣上花卉等,给外公外婆送去,祝长者长寿。这只寿鸡就成为外公一生...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宜君农民画
宜君乃偏僻小县,鲜为人知。宜君农民画却以其浓郁的黄土高原民俗风情,原始状态的山水风光,叫人猜不透的古老意识而震动华夏画坛,使宜君县在国内外有了名气。专家学者们感叹道:这真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神秘寻踪由于黄土高原的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宜君劳动人民淳朴、憨厚的北方农民气质。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特殊的审美情趣。在其艺术作品中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朴粗犷、耐人寻味的艺术风格。如董莲英画的《春耕图》,粗犷、简约的线条布局,真像东汉画像石一般的古朴淳厚。再如三头六臂的佛像,早在唐代壁画、佛龛中就出现了。王秀清画的《放马图》,把几匹吃草的马都画成了两个头,把牧马的孩子画成一头三脸。还有孟润凤的《放牛》、冯秀荣的《摘桃》、田亚丽的《放羊》等,都有这种多头多面的画法。这种“双头马”、“多面人”当然不能说作者是因袭佛像的结果,但作为盛唐时的玉华宫所在地,作为魏唐石窟众多的僻壤小县,也不能说没有影响。这种...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吴旗豆粘画
“豆粘画”由吴旗民间过春节时粘贴在门框上的“瓜子娃娃”演变而得。其用材主要有豆类、糜谷等农作物。粘贴内容主要表现民俗、民风、人物、动物等。由于其用材独特,线条粗犷,表现内容丰富,故形成了鲜明的民间艺术风格。一九九六年吴旗县文化馆积极落实延安市文化局下达的每县必须具有自己的“一艺一品”的战略任务,经过挖掘、整理、创作等工作环节,使吴旗豆粘画逐步形成规模,并于九九年在延安举办了吴旗豆粘画展出及研讨会活动。贵州电视台、《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等新闻媒体先后作了报道,被誉为“陕北油画”。目前豆粘画制作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周湾镇农民贾彩虹、铁边城镇农民李玉玲、长官庙乡农民齐桂芳及文化馆职工齐健、刘红梅、孙彩芹、张彦玲、赵丽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