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如何开发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思考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0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如何开发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思考,   铜川位于陕北和关中交界地带,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山城。铜川的历史文化源远流

   铜川位于陕北和关中交界地带,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山城。铜川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宋代布衣画家范宽以及著名的“药王”孙思邈都曾诞生在这里。名扬海内外的耀州瓷也出自这块古老的土地。铜川市民间美术犹如一颗新鲜夺目的奇葩,亦茁壮的生长在铜川古老的土地上。宜君的农民画、剪纸、耀县的刺绣、面花,王益区的手工制作铜车马,印台区的传统陈炉陶瓷等,都以自己独有的古朴的艺术创作形式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以其特有的悠悠清香,浸润着铜川大地。

    一、现状、特点

    铜川的民间美术基本分布在文化相对封闭的乡村,如宜君县、耀州区、印台区的边远山区,尤其是宜君的农民画代表了铜川民间美术的主要特征。 

    宜君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历经新石器时代和汉、魏、唐宋几个文化高潮时期。现今还遗留有一部分具有明显草原风格的石窟,宋之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形成了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文化相对封闭落后的状态,很少受外来文化影响,因此保留了大量的内陆文化的乡土气息。因而在民间艺术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特色,宜君农民画、宜君民间剪纸,在此文化氛围影响下基本已形成了自己纯朴、豪爽的创作风格,几乎成为广大群众自娱自乐且结合审美欣赏为一体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方式,并具有相当的创作实力,作者分布地区也较普遍。

    耀州区相邻关中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基础较好,人们的观念向城市化靠拢,因此民间艺术已逐渐脱离原始、古朴的创作内容,向实用经济方面转化,较有代表的是现代刺绣,刺绣艺人较多,分布地区也广,工艺手法大多采用先进技术,如机绣等,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另在寺沟乡、董河镇、小丘镇、孙塬镇、下高埝及城关地区,也有较多的民间剪纸及面花等传统民间美术作品,新形式的黑陶、牛皮画、烙画在寺沟乡和城关镇也暂露头角,登上新时期的民间美术舞台,与本地区的民间传统美术交相辉映。

    印台区较有代表性的要属陈炉陶瓷(即耀州瓷)。耀州瓷始烧于唐,有青釉、白釉、黑釉和酱釉等品种,北宋时青瓷有很大发展。它的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流畅,构图匀称完美,纹饰多样,器型丰富,器物造型多变,近年又新研制出许多外形新颖的现代工艺瓷,倍受外界青睐。耀州瓷凭着得天独厚的历史积淀,为当地群众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印台区的金锁、红土、陈炉等地农村,还残存一部分民间剪纸,绣花烟袋、裹肚、香包等常用祥瑞服饰用具,由于邻近陕北地区,这些工艺品都略带陕北风味,很有民俗风情。在焦坪矿一带,还有一群根雕爱好者自发组织在一起、创作研究,根雕艺术活动搞得也很活跃。

    王益区的民间美术相对较弱,主要分布在邻近市区的黄堡镇、王家河乡、王益乡,主要项目品种有工艺刺绣、泥塑,彩绘面谱,石头彩绘,金属工艺制造等,表现形式已不仅是满足于精神愉悦,而向物质需求转化,因而作品较接近时代需求,注重经济效益,常用作馈赠礼品或现代装饰,虽规模不大,但就个体而言,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回报。

    二、作者、作品

    在铜川民间美术领域内,宜君县农民画、宜君剪纸作者作品均阵容庞大、有一定的气势。陈炉陶瓷在我国的声誉也不容质疑,名扬中外。耀州区刺绣近年来也以较猛的势头得以长足发展,铜川的民间美术,从整体来看,还是较为繁荣与积极向上的,尤其是宜君县,是我市重点发展民间美术的地区。且成就非常突出,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支持。1988年宜君县成为首批由国家文化部命名的“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更是坚定了我们发展民间美术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多年抓创作、抓培训、抓辅导、组织展览、提供展示、宣传机会,民间美术作者队伍不断扩大,年龄结构也由过去大都为农村老太太发展到现今以中青年为主(其中还有城市的干部、工人)的创作群体,创作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以下是我市一些较为突出的民间美术作者的情况简介:

    冯秀荣,女,62岁,宜君县农民,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员。主要创作民间绘画和剪纸,她的作品《包饺子》,1989年赴德国展出,1990年在陕西省举办的首届剪纸画花大奖赛中荣获剪纸二等奖,农民画《摘核桃》、《娶亲》先后登载于《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曾有多幅作品先后在国家及省市展出。

    孟润风,女,37岁,中国农民画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员,铜川市政协委员。孟润风是宜君农民画作者中的佼佼者,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展览。其主要作品《放羊》、《转秋》、《回娘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作品《回娘家》被选送到挪威、瑞典、美国等国展出。她本人也受到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市、县文化部门的表彰奖励。县政府还破格录用她为国家正式干部。

    田星,女,35岁,干部,美协陕西分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田星是宜君县优秀农民画作者之一,她的作品构图奇特,洒脱大方,线条流畅,色彩明快,装饰感强。她的作品《百龙图》获九七年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三等奖;90年陕西省首届剪纸大赛一等奖;96年出版个人画册一本,作品多次在国家及省市展出、发表和刊登。现受聘于深圳民俗村专门从事民间美术工作。

    王秀清,女,38岁,高中毕业,宜君县五里镇杨沟村人,农民,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会员。优秀青年农民画作者之一,她的作品《喂猪》、《放鸭》、《牧马》、《哪咤》、《养驴》、《抓鼠》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养驴》随中国农民画送展法国挪威等国,十多幅作品先后刊登于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人民画报》等报刊杂志,并多次在国家、省、市展出。省电视台《三秦风》栏目对她作了和报道。

    冯华荣,女,57岁,耀州区火车西站家属。她的刺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在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荣获三等奖;同年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陕西日报》、《陕西人工报》登载“绣女情思”、“耀州绣女”、“一根银针绣乾坤”专题采访。作品《健身图》被日本友人收藏。其代表作品有巨幅刺绣《清明上河图》、《于佑仁千字文》、《廿四孝图》、《十二生肖》图,《韩熙载夜宴图》等。99年参加了全国妇女巧手作品展览,近年来又不断钻研烙画技艺,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

    赵春,女41岁,耀州区寺沟乡崔下村农民,95年她的刺绣《江风绣帐》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并被收藏。89年《贵妃出浴》等五幅作品在西安古都大厦展出,代表作品有刺绣《寿星老》、《龟蛇图》、《虢国妇人游春图》等。

    张爱芳,女,42岁,耀州区林业局家属。85年刺绣作品《老虎》、《仕女》在全国劳动服务公司展出。中国艺术名人录作品展示会获“欣赏奖”。代表作为《百蝶图》、《猫戏图》等。

    王晓霞,女,35岁,水泥厂家属。剪纸作品“望子成龙”,96年在陕西职工美术剪纸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虎啸”98年刊登《中国建材报》,96年“五号窑之光”发表在《陕西文艺报》,代表作品剪纸“百蝶图”、“一百单八将”等。

    胡升杰,男,60多岁,是一位从艺四、五十年的多才多艺的  民间美术家。作品形式多样,作品《孙思邈》塑像被省列为旅游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他在雕塑方面的独特技艺被《铜川报》专题介绍,“海绵画”在全国独一无二,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李明,印台区福利院残疾人,男,40余岁,多年来一直从事木雕、浮雕等雕刻艺术,多幅作品被收藏,近来着重研究镂空绣球,层数竟达12层之多,已破吉尼斯记录,多幅作品在国家、省级残疾人比赛、展览中获得一、二等奖,并收录在《残疾人名人汇编》一书中。

    师川虎,40岁,基建公司工会干部,中国煤矿美协会员,主要作品剪纸“笑喜系列”。他通过民间剪纸的特殊形式,将寿宴、婚庆等吉祥、喜庆与汉字“喜”相结合变形创作出新的审美意境与实用效果,是国人首创的构思,此作品已申请国家专利,并制作出光盘,“笑喜系列”已成为国家民族喜庆象征的标志,成为一种民族吉祥物。99参加全国总工会与澳门工会联合在北京举办的美术作品联展,中央电视台专门报道。全国妇联组织2000年跨世纪集体婚礼,把“笑喜”定为现场装饰背景,并制成纪念品颁发。

    李振华,男,47岁,东风机械厂工人,主要作品金属工艺品制作,代表作是手工制作铜车马系列及铜狮印,他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年代,不同等级人使用的车马特征,制造的仿古车马,极具历史研究和欣赏价值,他的作品曾获中央美院颁发的民间艺术大奖。97、98连续两年应邀参加黄帝陵民间艺术专题展,97年参加了西安古文化节艺术展览并获一等奖,其作品被省级命名为艺术产品名优产品。

    任有义,男,60岁左右,铜川市秦腔团退休人员,业余时间喜好绘制戏剧脸谱,他的彩绘脸谱,不论是同真人大小,还是鸡蛋那么大,都刻划的惟妙惟肖。他在长期的彩绘实践中,结合传统秦腔剧目的脸谱造型,重新创作了一些新面孔,为现代秦腔剧目的脸谱提供了可取图样,97、98年参加省民间艺术村展示销售,收效很好。

    柳振明,58岁,矿务局中机厂职工。十余年来,付出极大的精力,个人投入巨大的资金,制作大小盆景数千件,作品中山石、奇木、花卉,应有尽有,构图奇特,气势非凡,特别是制作的电动喷泉瀑布,更是令人赞叹。他的“盆景作品展”曾在铜川公园、铜川市图书馆展出,后到西安、临潼等地展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孙庆铭,60余岁,铜川市东风机械厂退休职工。退休后,利用路边的小石头的自然造型,潜心钻研,别具匠心,彩绘出一大批石头工艺品。其作品有古装人物,小动物,山水、器皿等,内容丰富,形态各异。作品曾在“铜川市民间美术展览”中展览,反响强烈。

    孟小虎,三十余岁,耀县寺沟乡农民,虽不曾学过绘画,但凭自身对绘画艺术的天赋,开始学画牛皮画,且创作出了形式古朴、却又别具一格的牛皮画,已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

    三、辅导、培训

    近十年来,铜川地区的民间美术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不仅与上级领导的支持扶持有关,也与各馆美术干部的辅导培训分不开,各县区分别举办民间美术创作、培训班30多次,为民间美术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有的辅导干部主要有:孙相武、陈忠学、赵青、王丽丽。

    孙相武,男,高中文化程度,51岁,副研究馆员,宜君县文化馆美术干部,现任美协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农民画协会理事。孙相武长期从事民间绘画的辅导、创作和研究工作,是宜君农民画的主要组织者和辅导者,他先后参与组织举办农民画创作培训班9期,组织举办农同画展10次。1985年文化部社文司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宜君农民画展”,他本人也受到了文化部的表彰;一九八六年,宜君县被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他获全国民间绘画优秀辅导工作者,其论文《民间绘画与生殖崇拜》获省优秀论文并收编论集。《人民画报》刊登了他辅导的作品和文章,他辅导的200余幅作品曾被国内外报刊登载、收藏。

    陈忠学,男,46岁,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宜君县文化馆馆长,在他上任期间,宜君县民间美术正处在严重滑坡阶段。对此,他没有灰心气馁,多次下基层跑农舍、调查研究。在科学论证后,进行大胆改革和新尝试,提出搞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使农民通过剪纸由纯艺术品向商品化发展,把民间美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印制出装饰感极强的工艺品,其产品主要有门帘、窗帘、枕套、床单等,对民间剪纸从构图、选材、办法、内容也采取传统技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将其整理成册,使之装帧精美、携带方便,有利保管和收藏。从而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宜君县的优势和拳头产品。

    赵青,女,32岁,大学毕业,馆员,市艺术馆美术干部,主要负责民间美术及各类培训活动,组织辅导94年、99年两次铜川民间美术(工艺)作品展。常年辅导业余美术爱好者,经常走访各县区的民间艺人,多年来搜集整理了铜川较全的民间美术资料,并与本地区的美术作者联系紧密,积极组织协调各方业余美术力量,创造、提供研究阵地,为民间美术的发展开辟新园地。“铜川油画现状”收编《三秦放歌》省群文系流优秀论文集,全国业余美术考级优秀辅导教师。

    王丽丽,女,37岁,耀州区文化馆助理馆员,辅导剪纸,举办3次,其人荣获“九九全国书画联展”辅导奖、剪纸获银奖。  

    四、展出、研究

    近年来铜川文化部门很重视民间美术发展,几乎两三年举办一次民间美术展览,参与人数迅速增加,极大的调动了民间美术作者的积极性,同时也挖掘培养了一批很有成就的民间艺人。

    近十年,宜君县农民画曾参加过国家省级展览10余次,并被命名为“现代农民绘画画乡”,作者先后有20多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97年春节,应深圳世界之窗之邀,宜君组织民间美术骨干10人前往进行为期半月的创作表演。农民画作者孙景瑜应邀赴新加坡讲学表演,国家、省级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陕西日报》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等媒体都先后刊登作品,撰文报道宜君民间美术,对于宣传宜君,提高宜君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2002年7月,宜君县参加了全国农民画画乡联展。

    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美术干部边辅导边研究,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

    孙相武论文《民间绘画与生殖崇拜》获省优秀论文并收编论文集;

    杨洁冰的《黄土高塬上的山菊花》刊登于《宜君文史》;

    王秦君的《宜君农民画奇特美》刊登于《宜君文史》;

    杨晓明的《生命意识的拓展》刊登市群文通讯;

    田星的《浅谈民间绘画》刊登于田星现代民间绘画选集。

    五、开发、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变化,民间美术也受外来文化和其它文化的冲击,农民作者也意识到民间美术的实际价值,不甘于那种纯娱乐、欣赏、服务性的创作内容,过去那种靠政府投资,集中培训、辅导、单纯的展出形式,使其发展路子越走越窄,积极性得不到更大发挥,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求,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间美术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以我为主,面向市场,形成产业,滚动发展,艺术致富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一些实际效益。如96年宜君创建了民间美术工艺厂,主要产品即是有代表性的农民画、剪纸等,在2000年陕西省旅游产品定货会上,被列为省旅游产品定点生产厂家。民间美术作品已成为对外宣传和交流的一张名牌和名片。

    耀州区的巨幅仿古画刺绣,牛皮画;王益区的精装铜车马系列,礼品式彩绘脸谱;印台区的工艺精良的镂空绣球等极具特色制做精良的民间美术作品,虽比不上宜君的政府行为参与所产生的极大效益,但就作者个人而言,通过搞征集、展览、走访、交流,提供信息市场等形式,作者以个体创造者独立经营方式,也初步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整体环境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大量需求,为民间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通过对铜川主要地区民间美术分布、创作、研究、利用等情况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各个地区的创作人员,基本状况和创作倾向特点,而就如何发掘整理、传承、发展、创新、开发乃至经营等环节问题,还未形成深入的分析,与整体完善的思考,但就宜君对民间美术的挖掘,利用所产生的效益而言,可见民间美术的开发具有极大的潜值,应为我们所重视。

    六、前景

    民间美术的发展要与时代同步,要及时研究新形势下民间美术面临的问题,因此,就我市民间美术的发展前景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召开全市民间美术研讨会,形成具有铜川地域民间美术特色的代表作品。民间美术由最初自发式的自娱自乐、自己欣赏、向新时期的社会形式转变是件不易的事情,首先得从根本上即从作者自身出发,以美术研讨会形式,提高其对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从而挖掘它应有的价值,服务社会,受益社会,安塞有著名的腰鼓队,渭南有皮影、凤翔有彩绘脸谱,各地都发挥了自己独有的地方风格和特点,我们铜川也有自己的品牌,耀州瓷、农民画均享有盛名,从理论上、技术上提高创作者队伍多出作品,出好作品,是我们打响我们的品牌的重要途径。

    (2)、定期举办培训班,使民间美术被更多的群众接受并传承。民间美术这一群众性、业余性、自发性极强的艺术活动形式,在继承延续中存在封闭保守等弊端,直接影响了它的发展创新,因此,举办民间美术培训,使之融于现代美术与现代科技中,相互影响,渗透,不但使更多人认识继承了传统,又在其基础上创新提高,有利于传承并发展新形民间美术。

    (3)、加强对民间美术辅导干部业务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建立一支优秀的民间美术创作骨干队伍。民间美术作者多散布在各边远地带,极不集中,组织、辅导成了美术辅导干部难度较大的工作,这就要求美术干部要不断深入基层,搜集了解作者情况,学结各门类艺术特点,在与作者接触中增长见识,钻研专业理论,提高认识,从而建立以美术干部为首的创作骨干队伍,引导本地民间美术爱好者,凭借团体力量,创建自己品牌。

    (4)、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力争多方支持,使更多的民间美术作品进入市场,向产业化发展。民间美术由最初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到如今社会的经济价值,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已被世人付予不菲的价值,开发民间美术资源,不仅能弘扬这一传统文化,还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5)、创造条件,加强对全市民间美术作品、资料的搜集整理,在市艺术馆建立民间美术展示工作室,成为铜川地域文化特色的窗口。铜川市艺术馆是铜川民间美术挖掘整理、理论研究,组织辅导,开发利用的中心和龙头,建立“民间美术展厅”并列为涉外窗口,接待来宾,有利于宣传我们本地的文化资源,也有助于打响具有铜川地域性的民间美术这张文化品脾。

    纵观我市民间美术发展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不足之处,时至今天,我市的民间美术仍是发展时期的一株幼苗,有待于精心的栽培,才能茁壮的成长,我们坚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依靠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铜川民间美术必将成为宣传铜川、提高铜川知名度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一枝独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陕西民间美术概述
在华夏大地上,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早在原始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声息繁衍。而陕西地区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艺术最发达的地区。陕西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它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美体系,被历代劳动者承袭而积累下来。陕西境内已发掘出的质朴优美的半坡彩陶、唐俑,还有周代的青铜器、秦砖汉瓦、汉画象石和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汉唐石刻、壁画等等,这些在美术史上都具有典范性的艺术作品,无不凝聚着古代民间工匠的智慧和才能。陕西民间美术其自然性和自发性,是它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特征。民间艺术家们以这些艺术作品来表现陕西地区人民的生活民俗。凭借他们的直觉、印象、记忆和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去把握对象,使艺术品所塑造出的形象大大区别于自然原型。这些艺术造型在气质上直率、自然,不拘泥、不做作,生动、亲切,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曲折离奇地寄寓于形象之中。寓理于情、寓情于形,朴中见巧,粗中有...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安康市民间美术综述
安康市处于汉水流域中上游,川陕鄂三省毗邻之地,古称“秦头楚尾”。安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安康曾组织民间美术调查、搜集、展览和研究。安康市辖宁陕、石泉、汉阴、紫阳、岚皋、旬阳、白河、平利、镇坪九县和汉滨区。传统民间美术极为丰富。主要有:剪纸、刺绣、编织、石雕、木雕、泥塑、土陶、印染、面花、皮影雕刻等。这些民间美术品大多分布于广大乡村。其中蕴藏较多的是刺绣,多为旧时遗存,目前年轻的刺绣后继者极少见,民间刺绣濒临失传。一些地方的刺绣厂多为生产机织绣品。民间剪纸流行较广。多为喜庆节日贴的门笺(门吊子)婚聚时的喜字鸳鸯以及装饰室内的顶棚花等。岚皋县的藤编比较著名。主要产品有藤椅、藤沙发、藤篮等。白河县的绿松石工艺(生产项链、手饰等)。安康大同工艺厂的木雕花家具、安康新城陈继武的木雕神像和木雕装饰画、紫阳、旬阳、汉滨区的根雕艺术都较有影响。汉阴县刘同茂的皮...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守望民间
左上图:剪纸艺术大师高金爱:要是有个徒弟该多好!右上图:很多珍贵的木偶和魏天财的年龄差不多,可惜大都已经流失了……下图:人山人海看社火的场面,如今在城市已很难见到了“守”不是保守,而是守护;“望”不是绝望,而是希望。有物存在,自然就有希望,当有物难守或无物可守时,才会绝望。在这次陕西民俗采访中,记者深刻地体会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上篇:现状“人亡艺绝”的残酷采访出发前,省文化厅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渭北某县有一位老艺人,虽然身为农民,但却身怀皮影雕刻的绝技。德国柏林大学准备邀请他去讲学,有关部门已将老艺人的资料全部寄过去了。很快,德方派了拍摄组赶到陕西,准备给老人拍摄一些生活的画面。可是拍摄组还没来得及给老人通个电话,老人已悄然离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其实,这样的遗憾已不是第一次。在记者到达采访的第一站安塞(中国著名的剪纸之乡)时,县文化局负责人遗憾地说,你们来的可真不巧。去年12月...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凤翔泥塑现状带来的思考
凤翔泥塑由于连续两年登上生肖邮票而名声大震。泥塑产品也因而频频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要来源。现在的凤翔泥塑村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有的人家还买了汽车。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万元户、几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在当地比比皆是。原本生存艰难的凤翔泥塑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机。那么,它崛起的原因何在?它的发展之路能否带给其它民间文化一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一行特地来到宝鸡凤翔六营村的泥塑产地,希望能探得一些凤翔泥塑的发展奥秘。浓郁的“乡土”特色:凤翔泥塑因保留着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世人的喜爱。这里的泥塑受当地古代文化的哺育,以传统内容为主,艺术风格上粗犷大方,无纤弱之气,明显保留着周、秦、汉、唐的文化传统和风格。作品形态不一,手法细腻、造型洗炼概括、生动夸张,形态妩媚可亲,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上世纪80年代,凤翔泥塑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银奖,而与之齐名的无锡...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社火
陕西在春节,庙会或其它喜庆之日表演的各种民间歌舞,一般统称为“耍社火”。在这些活动中有陕北秧歌、旱船、转九曲;陕南花鼓子、采莲船,及关中各地的秧歌等。演唱形式大致有两类:一类由领舞者即兴领唱,舞队接唱应和,在锣鼓声中边唱边舞;一类由艺人单独或结对表演小歌舞,表演唱或初具雏形的对子戏。闹社火虽然全省盛行,但陕北秧歌由于场地宽广而规模盛大,载歌载舞,豪放恢宏;陕南社火轻巧玲珑;关中平原社火气势宏伟,有向戏曲演进的趋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