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详话民间写意雕刻艺术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3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详话民间写意雕刻艺术,  中国写意雕刻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学科,谈及古老,可以追溯到八百多年

   中国写意雕刻艺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学科,谈及古老,可以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的宋代中国文人艺术思想。说它年轻,是因为作为一门独立的雕刻艺术学科,是近几年创立的。那什么是中国写意雕刻艺术,创立这门学科又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就此问题分别加以阐述。

  什么是中国写意雕刻艺术:
  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来给它一个概括性定义,我们认为:中国写意雕刻艺术是以天然材料为基调,见材生意,因意造形,以形抒情;作品形简意赅,不拘形似,注重神韵、意境,讲究形意相生,神情并貌,力求达到自然和谐、天人和一的艺术境界。

  创建这门学科的意义:
  中国写意雕刻艺术创立,填补了中国写意美术在雕塑领域的空白。
    任何一种美术体系,狭义上可大致分为平面的绘画和立体的雕刻。作为完整的美术体系来说,平面和立体应该相辅相成,平行发展。展开中国美术史,在秦汉唐时期,在美术体系上雕刻与绘画协调发展,已构成完整性。自宋以后,绘画界由于文人思想的介入,“写意”得以发展,到明清时,中国写意画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雕刻却朝着世俗化、装饰性、实用性方面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虽然有许多人将西方雕塑引入中国,所谓“洋为中用”,但是却没有摆脱“洋味”。中国写意美术体系的缺感性不得不说是一个现实。我们奋力担起历史重担,经过多年艺术探索,中国写意雕刻终于诞生,并受到了中外美术界的高度评价。我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艺术评论家肖云儒教授称道:“从张氏兄弟的作品中看到了中国文人雕塑精神执着的传承和独辟的发挥,这是地道的中国美学的写意追求。”原西安美院院长刘蒙天教授,陕西省雕塑院院长谢天德教授等知名专家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弥补了中国写意美术体系在雕塑领域的空白,吹响了中国雕塑复兴的号角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著名亚洲艺术评论专家卡桑.施卫斯教授看到写意雕刻展之后,认为:这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写意的核心。

  中国写意雕刻艺术创立,为中国雕刻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提及当代中国雕刻艺术品市场,除了南方仿宋雕刻(包括玉雕、蒸杨木雕、石雕等)以及仿古青铜器、瓷器之外,就是一些地摊式经营的民间雕刻小品登大雅之堂的中国雕刻品并不多见。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运作之后,中国雕刻品,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基本上已成弱软趋势。如果我们将雕刻品市场比喻成为一座宝塔,那么中国目前雕刻品市场是只有塔基、塔身、而无塔尖,就是说只有作为外围的民间手工艺品,以及作为国内的历史文物及其仿制品,而无具备时代性、民族性的内核,这其中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民族雕塑在汉唐之后主脉分流,造成的学科的断层之故。而中国写意雕刻艺术作为学科建立之后,在遵循中国传统美术发展源脉基础上,将文学与雕刻、结构之形与审美之神互相唱合。使中国写意绘画在近千年孤独之后,觅到了伴侣。同时中国写意雕刻弥补了中国雕刻品“宝塔”的塔尖,在“创新与发展”的写意追求主导下,中国雕刻品市场必将会前途无限,因此,我们说写意雕刻艺术创立,将为中国雕刻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中国雕塑走向复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雕刻技艺和艺术手法
西安皮影戏的人物造型与西安民间剪纸艺术都是以影像作为基本造型依据的艺术,它和汉代画像石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有着共同的特征。江玉祥先生专著《中国影戏》中评述:“陕西华县皮影雕刻久享盛名,代有人出。清末赤水镇的菊林,民初下庙乡的郭世安,莲花寺的李三喜,明末高塘镇的李长才,柳枝镇的李占文,赤水镇的孙书臣等,均致力於皮影雕刻艺术,各有千秋。郭世安具有独创能力,它的影人造型略小,但小而不贫,却颇为俏丽,俊俏中显示雍容大度,纤巧中可见幽雅风采。菊林则长於‘钉缝'即连接,他制作的影人站起来前不过挺,后不背锅,武士将军威风凛凛,精神饱满;小生小旦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李三喜却以刻工精细驰名于二华、大荔等地。李占文功力深沉,刀法犀利多变,对陕西东路皮影的发展和风格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运用洗练的轮廓造型,夸张的纹样装饰,疏密相间,虚实有致,雕镂刻工精巧缜密,色彩明快醒目,生动地表达了剧中不同人物的相貌、身...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陈炉民间陶瓷的艺术
陈炉是目前我国西北民间陶瓷烧造仅存的有重要窖系特征的一座大型民间陶瓷窑场。陈陶自金、元立烧,历明清、民国至今已近八百年,其历史承袭著名耀州窑一脉,而又与山西、河南及河北、江西等地民窑互有影响,创造制作了难以计数的瓷晶杰作。而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具有强烈民间传统风格的器物,则大多限于晚清以下,主要为民国及建国后止于文革后期。这里仅存的传统民瓷愈来愈稀。随着人们对民间艺术的不断深化认识和价值重估,它的历史含量与艺术风采远没有被后继者所咀嚼含化而光大。有感于此,笔者就多年之所见所触的欣赏认识,简述于后。一、陈炉民瓷的基本艺术特征。陈炉民瓷无论造型、釉色、装饰都继承了耀州窑的优秀工艺传统,而又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范和美感情致。其整体器物造型呈现端庄浑圆、质朴、大方的气格,釉色、装饰则给人素雅而又璀灿的生动、洒脱却复凝重的成熟。其中包孕着深厚的传统美学意蕴,散发出强烈的地域民风性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从所...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守望民间
左上图:剪纸艺术大师高金爱:要是有个徒弟该多好!右上图:很多珍贵的木偶和魏天财的年龄差不多,可惜大都已经流失了……下图:人山人海看社火的场面,如今在城市已很难见到了“守”不是保守,而是守护;“望”不是绝望,而是希望。有物存在,自然就有希望,当有物难守或无物可守时,才会绝望。在这次陕西民俗采访中,记者深刻地体会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上篇:现状“人亡艺绝”的残酷采访出发前,省文化厅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渭北某县有一位老艺人,虽然身为农民,但却身怀皮影雕刻的绝技。德国柏林大学准备邀请他去讲学,有关部门已将老艺人的资料全部寄过去了。很快,德方派了拍摄组赶到陕西,准备给老人拍摄一些生活的画面。可是拍摄组还没来得及给老人通个电话,老人已悄然离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其实,这样的遗憾已不是第一次。在记者到达采访的第一站安塞(中国著名的剪纸之乡)时,县文化局负责人遗憾地说,你们来的可真不巧。去年12月...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保护进行时
图一、制作精美的偶人;图二、銮架-龙首;图三、吼出阿宫腔从黄河古岸的合阳线戏到京兆长安的鼓乐再到西府凤翔的曲子,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艺术现在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失传。据了解,我省现存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字资料有8亿多字,但充分挖掘利用的却少之又少,如何保护和弘扬我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一封恳请书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封求助信,写信人:临潼区零口镇孙景发,时间:2005年1月6日,主题“关于抢救民间艺术——皮影戏的恳请书”。孙景发在信中写道:“我从事皮影戏艺术40多年,在我有生之年,惟一渴望的是将这一艺术充实提高,发扬广大。我们零口镇民艺皮影社源自1894年……自1952年始,我艺社已在华县、渭南、蓝田、宜君、黄陵等10多县表演了2000余场次……为了使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民间皮影艺术永不失传,且不断提高,并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我打算重新装扮团社,更新戏箱,吸...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踏访三秦民间艺术保护之路
阳春三月,正值“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一周年之际,传来了陕西省启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陕西民间艺术博览会开幕的消息。久闻陕西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并保护有加,为探寻个中奥妙,我们踏上了西行之路。陕西自古又称“三秦”,那里的民间艺术,因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博大精深,因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而绵延悠远。古城西安,虽已被现代文明建设所笼罩,但随处可见的民间艺术品销售却为其增添了浓厚的传统气息。在市中心举办的陕西民间艺术博览会,专门辟有民间艺术展销厅,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参观者,更使西安多了一个特殊的亮点。作为展示陕西民间艺术保护的一个主要窗口,博览会可谓荟萃,美不胜收。数百件来自全省近百个乡镇的艺术,全部出自民间艺人之手。这些由文化工作者历经50余年搜集、挖掘和整理的民间艺术品,不仅蕴含着珍贵的审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研究取向。粗犷豪放的陕北剪纸之所以充满动感,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安宁的向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