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民间乐手走上高校讲台继承传统演出典雅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6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民间乐手走上高校讲台继承传统演出典雅,艺人介绍民间乐器云锣    高等学府的讲坛何等高,然而,一群老人26日走上西

  艺人介绍民间乐器云锣

    高等学府的讲坛何等高,然而,一群老人26日走上西安音乐学院的讲台。他们是城隍庙鼓乐社乐手,特来为音乐学院师生演奏长安鼓乐。台下不仅有本科生、研究生、教授,还有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共100多人。老艺人们古朴、典雅的演出赢得一阵阵掌声。这次活动的名称叫“民间与学院的对话”,作为音乐学院音乐学术活动月内容之一,应邀参加学术活动月的我国著名音乐学家、原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赵宋光教授闻讯也到教室,从头听到尾。 

  用鼓乐对话 

  这次活动分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鼓乐社先演一曲鼓乐,然后由音乐学院演一两首创作的乐曲。音乐学院的每一首乐曲都有经典之作之势,令人赏心悦目,但每一首都让人听到了鼓乐的底蕴。 

  民族器乐系主任周煜国泄露了其中的秘密。他说,演奏的7首作品,都是以鼓乐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的。以鼓乐“柳青娘”、“月儿高”、“香山射鼓”等曲牌连缀而成的“香山射鼓”1983年被评为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优秀作品,现已成为筝界陕西筝派优秀代表曲目之一。以鼓乐同名曲牌《遐方怨》为素材创作的《遐方怨》,在“第三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作品征集活动中获三等奖。同样以鼓乐为素材创作的《音诗——骊山吟》,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 

  鼓乐与羊肉泡 

  周煜国说,作为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根,作为音乐,更是如此。西安有鼓乐这么优秀的音乐,它是一座宝库,我们应当好好挖掘。 

  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说,我们在这里听到了活的音乐,看到活的传统,进行了活的教学,比读死书,不知强多少倍,有战略意义。我们要记住自己的根在哪儿,情在哪儿,未来在哪儿,如果都去吃肯德基,而都不吃羊肉泡,都去听帕瓦罗蒂,都不听秦腔,我们还是陕西吗?如果培养出来的都是黑头发的贝多芬,我看西安音乐学院就不需要办了。但是我们不封闭,欢迎外来音乐,只是不能丢了中国的、地方的音乐。 

  原汁原味继承传统 

  冯亚兰教授说,民间乐社是智者,变化手法非常高明,我们要好好学习,寻找鼓乐的源头。赵宋光教授被誉为音乐界的通才,兼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激动地说,长安鼓乐所使用的笙、云锣等都是定音乐器,而且鼓乐有乐谱和传承系统,西安音乐学院和鼓乐这样一个优秀的民间音乐在一个城市空间,与其他音乐学院相比,特别地幸福。中国音乐学院正在高唱传统音乐,西安音乐学院守在鼓乐旁,可以将其作为研究项目。学院应当有一个专门的编制从事传统音乐传承,原汁原味继承传统,以专业的水平来继承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守望民间
左上图:剪纸艺术大师高金爱:要是有个徒弟该多好!右上图:很多珍贵的木偶和魏天财的年龄差不多,可惜大都已经流失了……下图:人山人海看社火的场面,如今在城市已很难见到了“守”不是保守,而是守护;“望”不是绝望,而是希望。有物存在,自然就有希望,当有物难守或无物可守时,才会绝望。在这次陕西民俗采访中,记者深刻地体会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上篇:现状“人亡艺绝”的残酷采访出发前,省文化厅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渭北某县有一位老艺人,虽然身为农民,但却身怀皮影雕刻的绝技。德国柏林大学准备邀请他去讲学,有关部门已将老艺人的资料全部寄过去了。很快,德方派了拍摄组赶到陕西,准备给老人拍摄一些生活的画面。可是拍摄组还没来得及给老人通个电话,老人已悄然离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其实,这样的遗憾已不是第一次。在记者到达采访的第一站安塞(中国著名的剪纸之乡)时,县文化局负责人遗憾地说,你们来的可真不巧。去年12月...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保护进行时
图一、制作精美的偶人;图二、銮架-龙首;图三、吼出阿宫腔从黄河古岸的合阳线戏到京兆长安的鼓乐再到西府凤翔的曲子,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艺术现在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失传。据了解,我省现存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字资料有8亿多字,但充分挖掘利用的却少之又少,如何保护和弘扬我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一封恳请书省文化厅副厅长刘宽忍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封求助信,写信人:临潼区零口镇孙景发,时间:2005年1月6日,主题“关于抢救民间艺术——皮影戏的恳请书”。孙景发在信中写道:“我从事皮影戏艺术40多年,在我有生之年,惟一渴望的是将这一艺术充实提高,发扬广大。我们零口镇民艺皮影社源自1894年……自1952年始,我艺社已在华县、渭南、蓝田、宜君、黄陵等10多县表演了2000余场次……为了使这个具有光荣传统的民间皮影艺术永不失传,且不断提高,并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我打算重新装扮团社,更新戏箱,吸...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社火
陕西在春节,庙会或其它喜庆之日表演的各种民间歌舞,一般统称为“耍社火”。在这些活动中有陕北秧歌、旱船、转九曲;陕南花鼓子、采莲船,及关中各地的秧歌等。演唱形式大致有两类:一类由领舞者即兴领唱,舞队接唱应和,在锣鼓声中边唱边舞;一类由艺人单独或结对表演小歌舞,表演唱或初具雏形的对子戏。闹社火虽然全省盛行,但陕北秧歌由于场地宽广而规模盛大,载歌载舞,豪放恢宏;陕南社火轻巧玲珑;关中平原社火气势宏伟,有向戏曲演进的趋向。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民间陶瓷
从公元前206年至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才有了“瓷”字。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在此时陶瓷的工艺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现在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唐末大乱,但就在这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此瓷器质地上等,但传流下来的极为罕见。陶瓷业至宋代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出口。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兴起,陶瓷品种日趋丰富。到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逐渐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声名远扬世界各地。景德镇生产的饰有蓝色纹饰白底的瓷器别具一格,自此青花瓷开始兴起。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陶与瓷却具有不同的质地。陶是以粘性很高、可塑性强的粘土为主要原...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刁鼓
“刁鼓”流传于宝鸡县香泉乡水柏村。由于化装奇特,形式别致,鼓不像一般放在地上,而是由两人侧着鼓面抬起,让鼓手相互争抢敲击,故称刁鼓,“刁”为当地土语,即争抢之意。表演时,以两人敲鼓为主,另有三五人在鼓后成半圆或站八字形敲锣、敲铙进行伴奏。全舞分为五段,即“刁鼓”、“两不见面”、“猴儿耍鼓”、“鼓带锣”、“胯腿钻”(当地俗称“翘尿梢”)。每段表演内容、形式和鼓的排列位置不同,鼓手的击鼓方法和节奏也不同。五段表演互不衔接,各自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刁鼓”矫健沉稳;“两不见面”亦庄亦谐:“猴儿耍鼓”滑稽诙谐;“鼓带锣”洒脱流畅;“胯腿钻”热烈活泼。独特的表演、古朴的音韵,成为陕西民间鼓舞中一种较为罕见的形式。刁鼓的打击乐谱称为[德行鼓],共分七个段落,根据每段表演,敲击不同的段落,表现不同的情绪。舞者服饰均为头扎白毛巾(结扎额前),穿对襟上衣、黑长裤,扎红布腰带。鼓手穿大襟上衣。表演“猴儿耍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