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收藏远古“音乐”的人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收藏远古“音乐”的人, 八千年前的骨哨、骨笛;夏、商、周的磬、陶埙、编钟;秦、汉铜镜、石鼓以及隋、
八千年前的骨哨、骨笛;夏、商、周的磬、陶埙、编钟;秦、汉铜镜、石鼓以及隋、唐、明、清的乐俑、镏金乐人、镏金玉琴、玉瓶、瓷器等,这上下八千年、涉及古代乐人、乐器造型的一千多件民乐艺术藏品,日前在西安市南郊一民房中首次向世人展示时,引起人们的阵阵惊叹。收藏界专家称:个人收藏如此众多的民乐专题物品,在全国收藏界实属罕见。
痴迷收藏32年
今年49岁的收藏者田丰,是西安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少年在西安读书时,就对笛子、二胡、竹箫等民间乐器有着特殊的痴迷,由此成为学校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奏方面的文艺骨干。接着,跟随著名音乐家王海天先生学乐多年。
1973年的夏天,17岁的田丰在交通部公路二局当汽车司机。一天到礼泉县农村下乡时,在一位老乡家中的门背后,意外见到一件尺余高的陶俑。令他眼睛发亮的是那个憨态可拘、头戴胡人小帽的陶俑,正怀抱古筝跪坐弹拨。“当时,我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只觉得这个很好玩,于是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0块钱,从农民手中换回了家。”回家后,有老师告诉田丰:这应该是一个唐代的奏乐俑。从此,田丰对凡是有古乐人、古乐器图案、造型的艺术物品收藏一发不可收。
后来,他考进了财经学院。每年寒暑假时,痴迷收藏的田丰,就带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游走在三秦大地和周边地区,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各类民乐艺术品。这些年,尽管他在公司的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但仍然没有中断收藏。先后利用出差和节假日,奔走秦、晋、豫、沪、京等全国许多省、市、区的古玩市场和农村,淘选各类民乐藏品而不辍。迄今收藏了以民乐演奏及古乐器为专题的各类艺术品达1000多件。
千余藏物不少珍品
记者在田丰存放得满满当当两大间民房库房中看到,这些民乐藏品中,其中材质有骨、陶、石、玉、金、铜、铁、瓷器、木等,涉及体量各异的雕塑、浮雕、砖彩绘、陶俑以及古乐实物等表现形式十多类,反映仕女、宫廷乐俑、怪兽俑、骑马俑、生肖奏乐俑等形态各异演奏情景的乐人及动物达数千个,涉及的哨、磬、编钟、埙、排箫、琵琶、古筝、古琴、笛子、鼓、锣、号及一些失传的古乐器有百种以上。
西安几位收藏家,随记者观看了田丰的民乐专题藏品后赞叹说,以中国民乐为专题,收藏的年代、品类、形态、材质如此之多、之全,这在国内收藏界尚无前例。其中除少量近代艺术品外,大多数是周、秦、隋、唐时期的文物,有的属于十分罕见的珍品。“这些藏品,对研究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及乐器史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国庆与市民见面
对于这众多充满远古文化“韵味”的民乐藏品,已在田丰租用的民房中“隐居”多年。西安有人闻知他的收藏后,欲出“高价”收购。对国家文物及收藏政策比较了解的田丰,明白“买卖”这些藏品的后果,因此他断然拒绝了所有的求购者。
但是,这些民乐藏品,长期沉睡于密室中,对于他来说,也有不小的压力。如何尽快发挥应有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与社会分享,这成了田丰近来考虑的“头等大事”。对此,田丰说,由于对民乐的热衷,使他步入民乐艺术品的痴迷收藏之路。“这些藏品,是我国民乐发展历史长河中的精彩浪花和先人智慧的见证。因此,很希望与民乐爱好者、民乐研究者一起分享。”
田丰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利用业余时间,对这些藏品进行分类整理,撰写相关的研究文章。同时,目前已与有关展馆联系,准备在国庆节期间,在西安举办一个民乐专题藏品展览。“通过公开展出,让社会更多人士了解这些民乐藏品的艺术价值。对其中确定的部分珍贵民乐藏品,我愿意将其捐献给国家,使这些艺术珍品,能为国家文化研究发挥更大作用!”
痴迷收藏32年
今年49岁的收藏者田丰,是西安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少年在西安读书时,就对笛子、二胡、竹箫等民间乐器有着特殊的痴迷,由此成为学校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奏方面的文艺骨干。接着,跟随著名音乐家王海天先生学乐多年。
1973年的夏天,17岁的田丰在交通部公路二局当汽车司机。一天到礼泉县农村下乡时,在一位老乡家中的门背后,意外见到一件尺余高的陶俑。令他眼睛发亮的是那个憨态可拘、头戴胡人小帽的陶俑,正怀抱古筝跪坐弹拨。“当时,我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只觉得这个很好玩,于是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0块钱,从农民手中换回了家。”回家后,有老师告诉田丰:这应该是一个唐代的奏乐俑。从此,田丰对凡是有古乐人、古乐器图案、造型的艺术物品收藏一发不可收。
后来,他考进了财经学院。每年寒暑假时,痴迷收藏的田丰,就带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游走在三秦大地和周边地区,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各类民乐艺术品。这些年,尽管他在公司的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但仍然没有中断收藏。先后利用出差和节假日,奔走秦、晋、豫、沪、京等全国许多省、市、区的古玩市场和农村,淘选各类民乐藏品而不辍。迄今收藏了以民乐演奏及古乐器为专题的各类艺术品达1000多件。
千余藏物不少珍品
记者在田丰存放得满满当当两大间民房库房中看到,这些民乐藏品中,其中材质有骨、陶、石、玉、金、铜、铁、瓷器、木等,涉及体量各异的雕塑、浮雕、砖彩绘、陶俑以及古乐实物等表现形式十多类,反映仕女、宫廷乐俑、怪兽俑、骑马俑、生肖奏乐俑等形态各异演奏情景的乐人及动物达数千个,涉及的哨、磬、编钟、埙、排箫、琵琶、古筝、古琴、笛子、鼓、锣、号及一些失传的古乐器有百种以上。
西安几位收藏家,随记者观看了田丰的民乐专题藏品后赞叹说,以中国民乐为专题,收藏的年代、品类、形态、材质如此之多、之全,这在国内收藏界尚无前例。其中除少量近代艺术品外,大多数是周、秦、隋、唐时期的文物,有的属于十分罕见的珍品。“这些藏品,对研究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及乐器史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国庆与市民见面
对于这众多充满远古文化“韵味”的民乐藏品,已在田丰租用的民房中“隐居”多年。西安有人闻知他的收藏后,欲出“高价”收购。对国家文物及收藏政策比较了解的田丰,明白“买卖”这些藏品的后果,因此他断然拒绝了所有的求购者。
但是,这些民乐藏品,长期沉睡于密室中,对于他来说,也有不小的压力。如何尽快发挥应有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与社会分享,这成了田丰近来考虑的“头等大事”。对此,田丰说,由于对民乐的热衷,使他步入民乐艺术品的痴迷收藏之路。“这些藏品,是我国民乐发展历史长河中的精彩浪花和先人智慧的见证。因此,很希望与民乐爱好者、民乐研究者一起分享。”
田丰告诉记者,眼下他正利用业余时间,对这些藏品进行分类整理,撰写相关的研究文章。同时,目前已与有关展馆联系,准备在国庆节期间,在西安举办一个民乐专题藏品展览。“通过公开展出,让社会更多人士了解这些民乐藏品的艺术价值。对其中确定的部分珍贵民乐藏品,我愿意将其捐献给国家,使这些艺术珍品,能为国家文化研究发挥更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民间收藏的魅力
民间收藏浮出水面俗话说:“盛世玩古物,乱世收黄金”。记得改革开放之初,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因收藏而产生的逸事:如某某家传一件古玩被外商以巨资收购,其家也一夜之间成为“巨富”云云。当时类似的传闻很多,听者表示羡慕、妒忌者大有人在。其实自古以来,古玩、名人字画就是官宦、富商和文人所看重的财富载体。至于富有天下的皇室、贵族,更是把其收藏作为炫耀,积累财富的手段。如今,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古玩、名人字画之类收藏品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民间收藏现在已经成为收藏界的主力军。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民间收藏品交易市场和拍卖行200余家,我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我省收藏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在全省各地市都有收藏品交易市场,仅在西安就有国家批准的大型市场三家,从事收藏行业者近万人。人们从事收藏,除了它们自身珍贵的艺术、历史意义之外,它们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高。民间收藏品种类越来越多收藏品是指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安康市民间音乐综述
水绕峰叠的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部。方志中说:“东接襄沔,西连粱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到目前为止在这里长期居住的人大致可为楚语、川语、秦语三种语言音调。有着明显地南北文化交融、过渡的风格特点。因而,在民间音乐形式上也形成了品类众多,支系繁荣的繁荣景象。安康素有“民歌之乡”的美称。汉江两岸是唱山歌、情歌、小调的胜地;各种劳动号子以汉江号子最为著名,她以乐句短、起伏大、节奏紧、气氛跌宕豪放而激荡着汉水文化的发展进程,是安康民间音乐中一份宝贵的财富。民间鼓唱乐,锣鼓乐为生活中的红、白喜事争光添彩。民间小戏陕南道情、弦子腔、大筒子戏等等,以及曲艺形式的安康曲子(坐唱),常年活跃在城乡,村舍,现众无不喜闻乐见,久演不衰。安康市民间舞蹈。小场子流传于秦巴山区、汉江两岸的安康、旬阳、汉阴、石泉、紫阳、宁陕等地,以安康市恒口、五里、大河等农村乡镇为普遍和活跃。过去每逢春节、灯节、庙会或群众办喜事时,常由...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社火
陕西在春节,庙会或其它喜庆之日表演的各种民间歌舞,一般统称为“耍社火”。在这些活动中有陕北秧歌、旱船、转九曲;陕南花鼓子、采莲船,及关中各地的秧歌等。演唱形式大致有两类:一类由领舞者即兴领唱,舞队接唱应和,在锣鼓声中边唱边舞;一类由艺人单独或结对表演小歌舞,表演唱或初具雏形的对子戏。闹社火虽然全省盛行,但陕北秧歌由于场地宽广而规模盛大,载歌载舞,豪放恢宏;陕南社火轻巧玲珑;关中平原社火气势宏伟,有向戏曲演进的趋向。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刁鼓
“刁鼓”流传于宝鸡县香泉乡水柏村。由于化装奇特,形式别致,鼓不像一般放在地上,而是由两人侧着鼓面抬起,让鼓手相互争抢敲击,故称刁鼓,“刁”为当地土语,即争抢之意。表演时,以两人敲鼓为主,另有三五人在鼓后成半圆或站八字形敲锣、敲铙进行伴奏。全舞分为五段,即“刁鼓”、“两不见面”、“猴儿耍鼓”、“鼓带锣”、“胯腿钻”(当地俗称“翘尿梢”)。每段表演内容、形式和鼓的排列位置不同,鼓手的击鼓方法和节奏也不同。五段表演互不衔接,各自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刁鼓”矫健沉稳;“两不见面”亦庄亦谐:“猴儿耍鼓”滑稽诙谐;“鼓带锣”洒脱流畅;“胯腿钻”热烈活泼。独特的表演、古朴的音韵,成为陕西民间鼓舞中一种较为罕见的形式。刁鼓的打击乐谱称为[德行鼓],共分七个段落,根据每段表演,敲击不同的段落,表现不同的情绪。舞者服饰均为头扎白毛巾(结扎额前),穿对襟上衣、黑长裤,扎红布腰带。鼓手穿大襟上衣。表演“猴儿耍鼓”...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撂锣
“撂锣”目前仅有渭南地区合阳县的黑池镇、马家庄乡所属的太定、南吴仁、西中雷三个村庄还保存着。“撂”是当地土语,意为“抛”、“扔”。撂锣,即是手持大锣边舞边敲边将大锣扔向空中的一种表演,当地又称其为“抡锣”。表演时,除以大鼓、小鼓伴奏外,击铙者与敲锣者必须人数相等,少则各三四十人,多则可达近百人。另有数十名舞花杆的姑娘两人一组站在队伍中间,随着节奏边舞边跳。上百人组成一支队伍庞大、响声震天的表演大队。特别是数十面大锣随着节奏同时抛向空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齐上齐下,犹如彩蝶翻飞,金龙飞舞,给人们以新颖、壮观的气势感染。撂锣只有—个基本动作,即边舞边走边将大锣抛向空中。表演分为“行进式”和“场地式”两种。行进式常和高跷、花杆、彩伞(即儿童*(左扌右周)花伞组成的队伍)等组成综合性民间舞队,在打击乐队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进行游乡转村表演。场地式即广场表演,将大鼓撂于场地中心,击铙队、花杆队、撂锣队依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