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王羲之与太后饼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5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王羲之与太后饼,古时候,富平县西门外有一座太后庙,古柏参天,雄伟壮观。传说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

  古时候,富平县西门外有一座太后庙,古柏参天,雄伟壮观。传说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未出名时,周游各地,曾来过富平,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太后庙。

  这一天,风和日暖,万里无云。王羲之踏着层层石级,走进庙院,只见里面空无一人。正殿上金碧辉煌,太后的塑像高居正中;侍女簇拥两旁,各具情态;卫士手执兵器,威风凛凛。两廊粉墙上尽是壁画,画中奇山异水别具情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王羲之一边走,一边仔细观看,看到高兴之处,手捻胡须,脸露微笑。

  正当王羲之穿走廊,入殿堂,绕花坛,游兴正浓的时候,忽然风儿送来了一阵扑鼻的香味,又看到庙东南角的一间厢房里炊烟袅袅。 “这是谁在庙里做饭呢?”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来到这间厢房外,朝里一看,只见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婆,满头银发,却满面红光,正在那里烙饼。 “这老太婆这么面熟。好象在哪儿见过……”他一时想不起来,再看锅台上架着一口平底锅,炉膛内柴火正旺,锅内的热油吱吱作响。那个老太婆站在案旁,一手拿一根一尺多长的小擀杖,将揉好的面团加上猪板油、葱和佐料,轻轻擀开,成为直径二寸左右的小园饼。然后,她连头也不抬,右手忽地扬起,将擀好的饼子向身后的平底锅甩去。只听“啪”的一声,小饼象有磁石吸引一样,恰好落在锅中。正当王羲之看得目瞪口呆之时, “啪”的一声,第二个小饼又凌空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刚才那个小饼旁边。如此这般,一连向锅里甩了八八六十四个,个个排列整齐,分布均匀,无一重迭挤压。看到这里,王羲之拍手叫绝,连呼: “妙极了!妙极了!”不料,老太婆听了这赞语,脸上并没有露出高兴的神色,却低着头说: “这算什么本事?和人家王羲之写字的功夫比,还差得远哩!”王羲之向老太婆请教这神奇的烙饼技艺,老太婆淡然一笑说: “这没什么别的窍门,只不过手熟罢了!”说罢:她送给王羲之四个香喷喷、热腾腾的小油饼。上面还有四个红字:熟能生巧。

  王羲之连声道谢。他拿着油饼一边品尝,一边继续在庙内游览。当他再次转到正殿时,不觉大吃一惊,发现刚才烙饼的老太婆竟与太后塑像一般无二。他二次匆匆返回厢房,老太婆连影儿也不见了,不但烟火俱无,就连锅灶案板也不见了。 “这才怪了!”王羲之喃喃自语,怀疑自己是否找错了地方。可是,把整个庙院都找遍了,他也没找出烙饼老太婆的踪影。他怅惘地离去,一路上还不住地念叨着“熟能生巧”四个字。

  回家后,王羲之更加勤奋地练字,铁砚磨穿,终于成了一位千古有名的大书法家。而那色黄质酥、油香叫溢的小油饼也流传了下来,人们把它称为“太后饼”。后来,太后饼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富平地区的传统名贵食品,既是给皇帝的贡品,也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珍品。油饼个头不大,香甜可口,上面还盖有鲜红的印章。你如果仔细看,或许还能看出“热能生巧”四个字样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翠姑与鱼郎
从前,陕西泾阳县有一户姓张的人家,老两口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进才,长得聪明伶俐,深得老人的宠爱,尽管张家并不富裕,只有几亩地和几只羊,老人还是供他上了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他妹妹名叫翠华,长得又黑又瘦,加上生了一头癞疮,老人一见她就讨厌,也不请医生给她治病,因之她头上的癞疮越长越厉害,头发也渐渐脱光了。有些人见了她不叫她的名字,干脆把她叫作“癞姑娘”。她在家里过着受虐待和受歧视的生活,不到十岁就天天被老人派到附近山上去放羊。她成了一个常在山上消磨时光的放羊娃。在她长到十八岁那年,老人死了,她哥哥进才考中了秀才,进才当家以后,花了些钱把房子修整了一番,娶了本村刘财主的女儿为妻。他们小两口万事都如意,就是不满意家里有这个癞妹妹。他们叫翠华搬到一间破草房里去住,每天让她吃的是糠菜饭,喝的是清米汤。她嫂嫂整天咒骂说不如让她死了好,她哥哥却说让她死了不合算,她活着家里省得雇长工。她嫂...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柿子饼慰劳黄巢军
(由上到下)图一:黄巢像;图二:黄桂柿子饼;每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时节,西安、临潼的大街小巷、饭铺摊头便会风行一种名叫黄桂柿子饼的时令小吃。这种黄桂柿子饼形美味佳,形似油糕而稍厚,两面金黄恰似初升的朝阳:饼心绵软似饴,远闻桂香扑鼻,近食甘糯可口,不但为古城老少所喜闻乐食,更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的眼、鼻、口,无不欣欣然品尝果腹而后快。此时节的宴席上也往往添一道黄桂柿子饼作为点心佐餐。人们品尝着这种古城西安特有的风味细点,赞誉之余,不由得在心中询问:如此佳美之细点是如何创制出来的呢?有一个民间传说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天高气爽、鸿雁南飞的日子,曹州举子黄巢在长安应进士考试,不第,与朋友一起来到曲江池畔散心。他看着残破的亭台楼阁,心里寻思着:三场考得都挺满意,还是落了榜,这都是因为朝败,贿赂公行之故!他又想到自己从山东荷泽到长安路上目睹的种种情景:穷苦百姓们的土地被皇亲宦官豪夺殆尽,又遭到连年灾荒,处...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宝塔与金人
延安的宝塔,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侵袭,却依旧巍然耸立于嘉岭山上,如巨人般顶天立地,似青龙俯瞰全城。据说关于宝塔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在大唐天宝年间,延安(那时叫肤施县)是南北上下的交通要塞。这里依山傍水,柳暗花明,别有景致,商贩来往歇宿,百货源源不绝,乡民安居乐业,市景十分繁华。不想一日,这里闹起水灾,是由两条恶龙互相争斗酿成的祸根。一条是盘据西川的黄龙,体大力猛,生性残暴,一条是独霸南川的青龙,体瘦力怯,却凶狠贪婪。两条恶龙厮杀起来,各不相让,一时兴风作浪,搅得天昏地暗。淹毁田地民房,伤害人畜生命,人民的灾难日趋加重。此后,地里的庄稼不是因水灾冲个精光,就是遇旱灾颗粒无收。乡民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一日,正当午时。晴天突然一声霹雳,顿时山摇地动,靠近市井的一座山头,如刀平削一般,出现一块平坦的地方。原来,恶龙和妖魔的胡作非为,被玉皇大帝知道了,龙颜大怒,派了众神仙下凡,个个变成力大无比,智...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宝珠与水神
黄帝总是喜欢到昆仑山游玩。有一次,他经由赤水去昆仑山,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把一颗最喜爱的又黑又亮的宝珠丢在赤水一带,黄帝心急如焚,他马上派聪明的大臣知前去寻找,知走遍赤水的山山水水,但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他只好空着两手向黄帝报告寻找的结果。黄帝便让大臣离朱去寻找宝珠。离朱是一个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而且每只眼睛都很明亮的天神,可是他前找后寻,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于是,黄帝又派能言善辩、才华出众的契诟去找。找了一遍,依然没有找到。聪明的、眼睛明亮的、能言善辩的人都找不着,这该怎么办呢?黄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在无可奈何之下,黄帝只好派那个闻名遐迩的粗心大意的大臣象罔去寻找宝珠,象罔接受命令之后,飘飘洒洒,漫不经心地来到赤水岸边。他根本不把寻找宝珠一事放在心上,只是在吃饱睡足的同时偶尔把他那双本来就不明亮的眼睛向周围约略一瞥,然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在象罔约略一瞥的时候,猛然发...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赵匡胤与华山
宋太祖赵匡胤幼年丧母,家道贫寒,靠父亲担在萝筐里走南闯北,打工卖艺,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长时期的江湖漂泊生涯,养成了他喜打架、爱赌博,而且赌输不给赌赢必要的赖皮性格。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力强,且又会一些武艺,凡是与他家发生争斗的,多为败家。有一年,赵匡胤在河南地面闯了祸,官府派人四处捉拿,他就偷偷地溜过潼关,来到陕西,进入华阴地面。当知道官府捉拿的危险已悄然离去时,他才觉得腹内空虚,四肢无力,实在是一步也挪不动了。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华山的陈抟老祖正在华山脚下恭候着他呢。陈抟老祖,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是北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道教诗人。唐朝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便发誓不求禄仕,遂隐身山林,以山水为乐。传说他来华山隐居的路上,碰见一位老者肩挑箩筐,两只箩筐中各坐着一个男孩,当老头从他身边经过时,他大呼一声:“天下由此定矣!”高兴得差点从驴背上掉下来。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