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杜康卖酒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3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杜康卖酒,杜康像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陕西白水县有个集贤村。村头有一口

  杜康像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陕西白水县有个集贤村。村头有一口泉水,甘甜醇美,净无一尘。泉旁,有户人家,老头儿姓杜名康,说是夏禹的后裔。老头和老伴,就象那口甘泉一样,性情温和,心地善良,是个远近闻名的好人。

  老两口儿,无田无地,就靠着那口泉水酿酒度日。他们清晨汲水,整日精心酿造。每月只酿得醇酒三坛。他们酿造的酒胜过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的琼浆玉液。传说有什么“竹叶青”、 “状元红”。但最醇美的要算“千日醉”了。 那“千日醉”真是:开坛三家醉,泛杯十里香。饮此酒者,不过三杯?就要醉倒。一醉就是一千日。好酒得有个好价钱。老头儿在酒馆墙上题了一首诗:

  一壶黄酒三百两;
  一壶烧酒换江山。
  君子但饮三杯酒,
  不醉三年不要钱。

  在一个百花争妍的三月天,老头儿因有事,需要外出三天,临行时,他对老伴儿说:“若要有人来饮高酒,须得留下姓名与地址,以便讨要酒钱。”嘱咐完,就出门去了。

  大约日将午时,从门外走来了一位面净衣洁、举止温文的半老头儿。他姓刘名伶,原是江南人,因为仕途坎坷,就和妻儿来到这白水县,置了几亩田产度日。刘伶有一个志趣和嗜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 “抱杯读经典,饮酒著文章。”他每日以酒为友,以酒为乐,还专门写过一篇《酒德颂》的文章。今日,他闲暇无事 就独自一人到郊外踏青赏春。当他正陶醉于春景之,忽然一股酒香扑鼻而来,这下可刺醒了他那肚里的“酒虫子”。于是,他就迎着酒香,一路来到泉边酒家。

  刘伶一踏进门,就看到粉壁墙上那首既象价目表,又象酒告儿的诗,不由得嗤之以鼻。心想:什么高酒, 这样夸口中。随即进桌旁一坐,呼唤; “酒家,拿酒来!”杜老媪走出来一看,是个陌生人,忙问:“客人,吃酒吗?”刘伶见是个老媪,就笑了笑,说:“嫂夫人,我是来吃酒的,却要高酒。”杜老媪问明姓名住址,就给棒了“千日醉”。刘伶接到酒后,一股浓烈的酒香直扑鼻腔,先就一阵喜欢。杜老媪取一杯,刘伶吃一杯。第一杯酒下肚,他就觉得天昏地旋;第二杯酒落肠,他感到浑身发软;第三杯酒吃尽,他已魂去醉乡再也不能吃了。杜老媪一看。刘伶醉了,就唤来酒保,把刘伶送回家去。

  刘伶回到家里,妻子一见,知道又醉了。和往日一样,忙去侍候。刘伶高卧在榻上,自觉这一醉不同往日,就对妻子嘱咐说: “人总有个到头的一天,只要死得痛快,也就瞑目了。我们夫妻了一场,我死后,你就把我埋在咱那酒缸旁。在世我爱吃酒,死后我还要醉倒在九泉。”说完,就渐渐地死去……

  刘伶叫酒醉死了,刘妻怎能不痛伤呢?她放声大哭了一场,看着把丈夫葬埋了。但是没有埋在酒缸旁,而是埋在了城南的一眼清泉边。

  三天过后,杜老头回到了家里,知道了在他走后的那天,安宿村有个叫刘伶的先生来到酒馆,吃了“千日醉”。于是,他取来帐簿,清清楚楚地记下了日期,姓名和村名。他还亲自到安宿庄走了一趟,知道人已经“死”了,也葬埋了,就把此事搁下了。

  月缺了,又圆了,每在月圆的时候,杜老头儿就在刘伶的名下,画上一个形似月轮的圆圈圈。等画到三十四个圈圈的时候,杜老头儿掐指一算,刘伶已到酒醒之日,于是,他就准备去刨墓、讨帐。

  杜老头儿来到刘伶家里,对刘妻说:“刘先生吃酒千日,已到了酒醒之时。”刘妻没有听完,就感伤地说:“老公,你何必这样说。人死哪会复生?”杜老头儿忙解释说:“刘先生吃的是‘千日醉’。是醉不是死。”刘妻略带愠色地说:“老公造的酒,也不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的仙酒,哪有一醉千日复醒的?一棵树儿死掉,只有一天天的腐朽下去,哪有再生之理?”杜老头儿劝不醒刘妻,就闷闷地走了出来。他一路想刘伶的妻子。不知道酒的奥秘,不愿意刨墓。我去刨必然会引起误会。刨不开墓,还要落个偷刨人家坟墓的坏名。若是不刨,刘伶酒醒后,必然会因憋闷而真地死去。这可如何是好?他边走边想?想着想着,眉头渐渐地展开了。头儿也抬起来了,急急地走回酒馆。

  天黑了,人静了,在头更鼓打过后,杜老头儿偕同酒保,掮上镢头、铁锨,出了酒馆,向刘伶坟上走去。

  两人来到刘伶墓前,就动手刨起来。刨呀,刨呀,直刨到三更过后,才露出花棺。两人一见花棺,欣喜非常,就忙去撬棺盖。棺盖揭开后,一股子浓郁的酒气,直冲上来,立即就把洒保冲倒了。杜老头儿一见,对酒保说: “你这一醉,也少不了千日。”随即把酒保送上墓去。杜老头儿回到棺材前,见刘伶已坐起来,情不自禁地说:“啊,刘先生已醒过来了!”刘伶听到有人说话,睁开惺忪的双眼,借着月光仔细地一看,唉! 自己怎么坐在土坑的棺材里,莫非自己已经死掉了?再一细看,面前站着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公。于是,他迷糊不解地问:“我是死掉了?还是做梦?”杜老头儿哈哈大笑地说: “刘先生是吃了‘千日醉’,酒后复苏的。”刘伶忙问:“老公是谁?”“我叫杜康,是来讨要酒钱的。”一句话说得刘伶恍然大悟,忙起身以揖为礼。

  东方发白,晨曦飞起的时候,刘伶偕同杜老头儿,回到家门前。叩开门,妻子一见,不由得踉踉跄跄地向后退了几步。她惊疑地盯着三年未见的丈夫,说不出话米。刘伶和杜老头儿一看,相视而笑。刘伶忙对妻子说: “是杜兄救我复生。快过来谢过杜兄。”妻子一听,惊喜得泪花扑簌簌地顺脸直流。她连忙对杜老头儿深深地拜了再拜,还说:“杜老公可是个大恩人。”

  刘伶偕同杜老头儿,走进家门,把他让在主位上。刘妻忙取来清茶,亲手捧给杜老头儿。于是,两人论酒说酿,促膝相谈,直谈了三天三夜,还是不忍分离。后来,刘伶搜寻家财,凑齐了酒钱。双手捧给杜老头儿。

  杜康接银在手,抚了又抚,叹息地说: “银钱可以通天地,利万事;也可以黑人心,绝亲友,伤骨肉。今日我不是讨钱而来。是为了寻觅好友而来。老弟你就跟我走吧!”于是,两人出得刘伶的家门,携手并肩,有说有笑地向南去了。

  从那天起,当地再也没有人看见过杜康和刘伶。不知隔了多少年,华山水帘洞的石壁上,出现了两个人的形象。人们都把它叫做“和合二仙”。凡是游过华山的人,都看到过它。

  后来,白水县的人们。为了怀念那位成了仙的酿酒大师——杜康,就把他住过的村庄叫“杜康庄”。把那口汲水酿酒的泉叫“杜康泉”。现在这个县虽然不酿造当年的“千日醉”了,但是, “杜康酒”仍名驰遐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杜康酿酒
传说杜康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一说是春秋时人。远古华夏族经过“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种”的原始农耕阶段,发展到黄帝建立强大的部落联盟,农耕技术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加。黄帝让杜康专门管理粮食生产,而杜康也很负责任。在当时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每年都是好收成,粮食越打越多。可是,那时没有仓库,人们更不懂得科学保管方法,杜康只有依照当时的习惯把大量的粮食储存在山洞里。但是,由于山洞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腐烂了。黄帝闻知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当即把杜康撤职,并指名要他保管粮食,而且还说,如果粮食再有霉坏,就处死杜康。杜康由一个专门掌管粮食生产大权的重臣,一变而为一般的粮食保管员,心情很不愉快。但当他一想起苍颉、风后等人都因有发明创造而名扬天下,为世人所敬重,就深感自己愧对黄帝,又有负百姓的重托,从而也就怒气全消,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粮食保管好。到底采用什么保管方法,粮食才会...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酒泉仙幻
相传明朝成化年间,太白山下有个小村庄,名叫花园寨,寨内住着一位姓金的,名叫金好善。夫妻俩好行善事:冬天舍衣,夏天放粮,修桥铺路,广行方便。五旬得子,视若掌上明珠,取名“金不换”。转眼之间,金不换长大成人,父母先后下世,家道渐衰,无以为生。开头.金不换尚能继承父母遗风。仍有一颗善心。他把家里祖传的一幅酒仙李太白画像,挂在堂屋,虔诚地供举着,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这一年,将近年关,金不换家里穷得没法过年,夫妻俩抱头痛哭,悲恸万分,直哭到深夜方才入睡。恍惚间,案头上灯光忽闪,烟雾缭绕,墙上画里的太白老人走子下来。只见他仙姿道骨,鹤发童颜,手持拂尘开口说道:“莫要啼哭,开个酒坊,定能转贫为富。”老人说着将拂尘一扫,灯下一道闪电,金不换才被惊醒,方知足梦。拂晓起来,见案前落下一帖,忙拾起一看,上写一首偈云:“三辈行善非等闲,切莫灰心志要坚;花园凉水当酒卖,仙家妙用乐无边。”金不换看过帖后,甚是惊奇...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洋县谢村黄酒的传说
文同出任洋州知府那天,衙门前挤满了人。父老乡亲们想看看文大人坐堂的气派,文人雅士们想看看他绘画的技艺。这时,前任州官趁机讨好,大摆筵席为文同接风,还特地从南郑请来一家汉剧班子。可是文同无心做官,有戏不看,逢宴不吃,常常漫步在汉江河畔,欣赏茂林修竹,清波激浪,寄情于山水之间。文同的墨竹画早有盛名,他到洋州任职后,常有富户豪绅持绢索画,但他总是拒之门外。这天,他出外查访,途经谢村镇一家黄酒作坊门前,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朝他点头微笑,热情的请他到屋里饮酒。闲聊中才知老人靠酿酒谋生,只因他的作坊地处偏僻小巷,销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艰难。文同饮罢一杯黄酒之后,顿觉心清神爽,于是,命随从取出文房四宝,一阵淡泼浓抹,便画成了一幅墨竹图。说来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画上落款之际,他表兄苏东坡也赶到谢村黄酒作坊来了。苏东坡一边喝酒,一边赞叹:佳作,佳作!说罢,操笔在墨竹图的右下方画了一头黄牛,并写了七绝一首:汉水修...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雪水佳酿太白酒
太白酒,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脚下陕西眉县金渠镇出产的一种历史名酒,是闪烁在浩瀚酒海中的一颗明珠,是我国惟一注册的正宗太白酒,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优质酒。金渠镇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秦时就有酿酒作坊。据《眉县志》记载:这里地处褒斜栈道要塞,又是水陆交通要冲,加上太白山雪水醇甘、物产丰富等优厚条件,因而酿造业堪称“得天独厚”、“誉满秦川”,素有“酒城”的美誉。太白酒何以出名?有一段颇有趣味的传说。当年金渠酒坊派了两个小伙计,抬着一坛酒到斜谷关参加品酒会,时值炎夏,小伙计口渴,在行路中又找不到水喝,苦于无法,只好偷酒解渴,边走边喝。后来,碰见了一溪山水,便歇下来喝水解渴,顺便打开酒坛盖子一看,两个小伙计大吃一惊,坛里的酒不觉被他们喝去近半,这样如何交得了差,怎么办?于是,他们急中生智,掺进山水,以便混哄过去。谁料,到了品酒会上,品酒的人打开酒坛,斟满杯品尝,却异香扑鼻,“一滴酒露落下口,千粒珍珠...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上善池趣闻
楼观台说经台前,有一座八角亭,八挂悬顶,建筑技术高超,亭下竖立石碑一通,碑上有我国古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隶书“上善池”三个大字,书法遒劲,气韵生动,是一通珍贵的古碑。亭侧有一石砌小水池,池内有一张口石龙头,龙口吐水,使池水终年不断。这就是有名的古楼观文物古迹之一的上善池。游人多在此亭下乘凉、休息、留影。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一二八三年)春,周至地区遭到千年不遇的时疫。古时医药条件太差,在这次时疫中死亡的人不少,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致坚,晚上作了个梦。他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一眼泉水,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奇怪,就命小道土在说经台山门前寻找石板。小道士果然在说经台前山门外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更觉神奇,就用此水治了三十余名道士的时疫。凡喝此水者,只要两个时辰,其病自愈。消息传出后数天时间,远近百姓皆来取水,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