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临潼火晶柿子的传说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4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临潼火晶柿子的传说,临潼火晶柿子     陕西人都知道临潼“火晶柿子”,它又红又软、皮薄瓤沙、汁

  临潼火晶柿子
 
    陕西人都知道临潼“火晶柿子”,它又红又软、皮薄瓤沙、汁多味甜、名气不小。可谁又知道,“火晶柿子”是由一种吃着发粘、吐时尽核,名叫软枣的小野果子变来的呢?

  这里还有个美好的传说呢。

  传说很早以前,临潼山里任村有个老头,和儿子四子一起过日子。在他家门前的一棵大树上,常年住着一只火鸟。四子很喜欢它,这年冬天还从两个小孩手下救起了它呢。在四子爷儿俩的精心照顾下,火鸟终于又能飞了。火鸟很感激,就从遥远的花果山给四子带回来一条果树枝儿,并对四子说:“它能结出又红又甜的果子。” 

  四子收下这果树枝儿,晚上就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穿火红衣裙的姑娘送给他一对火红色的水晶灯笼……

  天亮了,四子下地去,走到地头,见地畔上一棵软枣树不知被谁折去了头。没头的树咋活呢?四子想起火鸟给他的那条无名果树枝,觉得接到这儿挺好,就回家去拿。

  可一进家门,四子惊呆了:只见一位姑娘正在给父亲端饭!哎呀,她真像昨晚自己梦见的那个姑娘。姑娘听见脚步声,回头对他抿嘴一笑。这时,父亲说话了:“四子娃,这姑娘叫火晶,从小死了爹妈,无依无靠。今儿个讨饭到咱门前,是我把她领进屋来的。以后咱就三人过日子,你俩就是兄妹了。”四子听了,乐得合不拢嘴。其实,父子俩哪里知道,这姑娘是火鸟变的,是特地来报救命之恩的。

  火晶姑娘听说要给软枣树接头,就和四子一块来到地畔。她用镰刀在软枣树干上划了条裂缝,四子把果枝削成马耳子,插到裂缝中,她还怕插不牢,又用树皮绑了几圈。

  过了两年,这棵树长大了。到第三年,它开花结果了,满树都是红得像水晶灯笼一样的果子。火晶姑娘和四子把果子摘下来,让父亲尝鲜。父亲舍不得吃,一直放到来年春节,火晶姑娘和四子成亲那天,又拿出来让乡亲们品尝。怪呀,这果子放了这么多天,还是又红又软,汁多味甜。几位老人给这果子取个了名,叫“火晶四子”,意思是让大家记住,这果子是火晶姑娘和四子嫁接出来的。

  后来,“火晶四子”种满了任村,但“火晶四子”的音被叫转了,成了“火晶柿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神农火德
陕西宝鸡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故乡。文献资料、历史遗迹和学者印证都说明了这一点。《国语》中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水今称韦水,是渭水中游一条支流,位于陕西宝鸡境内。炎帝以地名取姓姜。相传炎帝生于瓦峪,生后其母姜氏抱至九龙泉沐浴,并在此长大成人。宝鸡市南五公里渭河南岸的峪泉村即炎帝沐浴处,后人为纪念先祖,在此建有神农祠。《帝国世纪》说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后汉书·荀爽传》云“在地为火,在天为日”。民间把炎帝神化为“火神”和“太阳神”,自然顺理成章。关于炎帝和太阳的关系,当地流传有两则故事。其一说:太阳躲在汤谷一颗扶桑树上睡大觉,懒得出工,闹得天下一片黑暗,五谷不生,野兽横行。炎帝为民请命,从西王母处得到伸缩木仗,拨开云雾,赶出太阳,百姓得救。其二说:神农炎帝把丹雀鸟赐给的五谷种子分给先民,但下种后不开花结果,颗粒不收。炎帝用八封占卜演算,找出“阴阳有差”,即五谷...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柿子饼慰劳黄巢军
(由上到下)图一:黄巢像;图二:黄桂柿子饼;每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时节,西安、临潼的大街小巷、饭铺摊头便会风行一种名叫黄桂柿子饼的时令小吃。这种黄桂柿子饼形美味佳,形似油糕而稍厚,两面金黄恰似初升的朝阳:饼心绵软似饴,远闻桂香扑鼻,近食甘糯可口,不但为古城老少所喜闻乐食,更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的眼、鼻、口,无不欣欣然品尝果腹而后快。此时节的宴席上也往往添一道黄桂柿子饼作为点心佐餐。人们品尝着这种古城西安特有的风味细点,赞誉之余,不由得在心中询问:如此佳美之细点是如何创制出来的呢?有一个民间传说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天高气爽、鸿雁南飞的日子,曹州举子黄巢在长安应进士考试,不第,与朋友一起来到曲江池畔散心。他看着残破的亭台楼阁,心里寻思着:三场考得都挺满意,还是落了榜,这都是因为朝败,贿赂公行之故!他又想到自己从山东荷泽到长安路上目睹的种种情景:穷苦百姓们的土地被皇亲宦官豪夺殆尽,又遭到连年灾荒,处...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华原磬的传说
传说在很远很远的年代,华原县城有个叫隆寿的财主,家有三位妙龄千金,妙善姑娘,生得眉清目秀,聪明颖慧,深受父亲疼爱。但因婚事有变,一心要出家为尼。隆寿不许,便向女儿提出:十冬腊月栽花北岭,如能盛开,即可离家修炼。果真如其所说,这年冬天,华原北山的插花岭上,鲜花争艳,浓香弥漫。隆寿见此情景,又向女儿提出:华原城东二山,如能宝鉴熠熠发光,磬玉娓娓自鸣,出家之事决不阻拦。妙善姑娘见父多次刁难,就于当天深夜逃出家门,孤身一人住进磬玉宝鉴二山之间的山神庙里。那年正值渭北地带遭受兵灾天荒,夏秋两料,颗粒无收,黎民百姓,饿死不少。妙善姑娘也只好上山采摘各种野果和草药根茎,带回庙里,煎熬充饥。但她依然拖着有气无力疲惫不堪的身子,天天念经,夜夜烧香,拜求佛祖保佑苍生度过大灾大难。妙善姑娘的慈善心肠,感动了佛祖和山神,遂使宝鉴发出闪闪祥光,磬玉阵阵幽鸣自响,接着又连降三场大雨,来年喜得丰收。这时,妙善的父亲又生...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磨扇桥的传说
从相传龙女牧羊的泾河河湾,北行四十余里,就是陕西三原县城。县城里有一座龙桥,又叫三原桥,横跨穿流三原县城的小清河上。“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就是对龙桥的形象描绘。“龙桥夕照”是关中一景。历代凡游历过秦川的文人墨客无不对之大加称赞。当地还广泛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三原桥,泾阳塔,高陵的牌楼一支花。”龙桥于明朝万历十九年破土兴建,十二年后方告竣工,桥长一百一十米,宽十一米,高二十六米,采用三孔拱桥形式,中间大,两边小,石砌铁钳,石缝用糯米石灰汁粘合。桥上两边修有石栏,上刻人物花卉,桥面用长方青石筑砌,安排整齐匀称。一些建桥的巨匠大师也常把这座桥与山西的飞虹桥和河北的赵州桥相提并论。龙桥宏伟壮观,坚固异常,虽曾久经劫难,却还巍然屹立。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一六年)六月二十二日,小清河水暴涨,滔滔洪水越桥而过,桥身巍然不动,坚如盘石。民国二十二(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九日,狂风怒吼...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秦陵风水的传说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这样秦始皇很快生长了一身的烂疮。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为什么特别迷恋骊山这块风水宝地呢?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骊山之阿,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郦道元的观点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笔者曾著文提出过异议。在笔者看来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见拙作《秦始陵园渊源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