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酒泉仙幻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3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酒泉仙幻,相传明朝成化年间,太白山下有个小村庄,名叫花园寨,寨内住着一位姓金的,名叫金

  相传明朝成化年间,太白山下有个小村庄,名叫花园寨,寨内住着一位姓金的,名叫金好善。夫妻俩好行善事:冬天舍衣,夏天放粮,修桥铺路,广行方便。五旬得子,视若掌上明珠,取名“金不换”。

  转眼之间,金不换长大成人,父母先后下世,家道渐衰,无以为生。开头.金不换尚能继承父母遗风。仍有一颗善心。他把家里祖传的一幅酒仙李太白画像,挂在堂屋,虔诚地供举着,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

  这一年,将近年关,金不换家里穷得没法过年,夫妻俩抱头痛哭,悲恸万分,直哭到深夜方才入睡。恍惚间,案头上灯光忽闪,烟雾缭绕,墙上画里的太白老人走子下来。只见他仙姿道骨,鹤发童颜,手持拂尘开口说道:“莫要啼哭,开个酒坊,定能转贫为富。”老人说着将拂尘一扫,灯下一道闪电,金不换才被惊醒,方知足梦。拂晓起来,见案前落下一帖,忙拾起一看,上写一首偈云:“三辈行善非等闲,切莫灰心志要坚;花园凉水当酒卖,仙家妙用乐无边。”金不换看过帖后,甚是惊奇,急忙往后花园跑去。来到池边,果然酒气冲天,醇香扑鼻。原来花园的水池是个酒泉,是太白仙人幻化而成。因之,金不换给取名叫“太白酒”。这太白酒一上市,远近闻名。这一来,金不换很快变成财东。

  越富越啬,越啬越贪。金不换早把穷人忘得一干二净。穷乡亲借金家一斗,还二斗;还不上债的,就得把土地押给他。不到一年的光景,花园寨周围的良田,十有八九都姓金子。这里土地肥沃,就是缺乏水源。金不换想,如果变成水浇田,岂不更富!于是他大放高利贷,凡是还不起债务的,就逼着去修渠。终于修好了一条渠,引来太白山的水,浇灌了金家的田地,花园寨也越来越繁华,就成了一个集镇一金渠镇,就是现在眉县的金渠。

  有一年春天,百日大旱,禾苗干枯,人心慌惶。金家独霸金渠水,穷人那能沾边!金不换作梦都在想;渠淌银永,卖的凉水, 日进斗金,换来珠玉!再旱十年。又有何妨?越早越能发财,真是天赐洪福!就在他得意忘形的当儿,门外来了一位长老,白发苍苍,弯腰驼背,自称是南山道人,求金不换布施一千两,救济百姓,金不换听了,嘿、嘿一笑说道: “道长,这年头,只能自己顾自己,那来的银两施舍?我即便有点积蓄,也要买地置房哩!”那道人道: “施主不愿施舍,也不勉强。听说你家后院有一酒泉,能否叫贫道前往一观?”

  金不换心想,只要不化我千两白银,看看泉水又有何妨!?于是二人来到了花园。果然,小小水池,酒气醇香扑鼻,老者说:“施主真是福大财大命大!”金不换一听,却摇了摇头说:“好是好,就是没有酒糟喂猪!”道人听后,把金不换狠狠地盯了几眼,手向清泉一点,一股清风冲向池中,水里“哗”地冒出了几个水泡。金不换大吃一惊,回头再看道人,老道随着轻风而去。只见从空中飘下一张纸条,上写道:“吃饱不知饱,野心比天高,清水当酒卖,还嫌猪没糟。”金不换急忙向池边扑去,指头蘸水尝,淡而无味,全无酒气,酒泉变成死水一潭。

  如今,倒是花园寨的人民终于用自己辛勤的劳动,酿造了真正的太白酒;人民倒是真的变成传说中的太白仙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闻仙沟传闻
在“说经台”南面,有一座山峰叫炼丹峰,至今上面还有一个砖砌的炼丹炉,传说是老子当年冶炼金丹的地方。在炼丹峰的左侧,有一条花木葱笼,秀逸幽深的山沟,沟口有一个洞,名叫“吕祖洞”,据说是吕洞宾当年修道成仙的地方。这条沟名叫闻仙沟。沟名何缘而得?北宋年间,西岳华山的陈抟老祖来周至县遨游。周至县的县令热情款待,并陪着他一同游览楼观台。他们瞻拜了说经台,又漫步了丛林院,后来便进了如今的闻仙沟。他们一边欣赏着优美的景色,一边愉快地聊着天。他们正走之间,一个道士打扮的出家人带着一个童子走了过来。那道士一见陈抟老祖,问好不迭。两人谈玄说妙,异常投机。县令不通道家精奥,只好呆站一旁,如听天书。他们欢洽地谈了一会儿后,那道士取出三枚枣子,两红一青,他自食一枚红的,送给陈抟一枚红的,而将那颗青的送给县令。周至县令接枣在手,心中好不气恼,心想;我乃堂堂一县之长,民之父母,这一贫道见了不打躬磕头已属可恼,给一颗枣已...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仙游寺的来由
仙游寺,在周至县南三十五里的黑水河畔,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别致,薄雾缭绕,甘泉飞瀑,古洞幽妙,自古以来吸引着许许多多爱好游览的人们。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巡幸天下,看上了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这儿修了座行宫,作为消夏避暑的胜地,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仙游宫,“仙游”的名字就从这时候叫起来。隋文帝建立仙游宫仅十四年,隋朝就亡了。宫内空空,当时离这里仅有三十多里的楼观台道士,看见这里殿宇巍峨,风景幽胜,迁来了一部分道士在此居住,因此,这里也曾经叫过“仙游观”。此后,佛教兴盛起来,道士们有的搬回了楼观台,有的四海云游去了。沙门和尚便居住在这里,诵经参禅成为寺院。从这时候起,叫成了“仙游寺”这个名字。唐懿宗李灌在这里建立了三寺:黑河南面的叫仙游寺。又称南寺。黑河北面的叫中兴寺,又称北寺。另一寺早已失传,不知道名字了。沧桑屡变,明哲宗正统六年,仙游寺由少数民族桑加巴主持,改名叫普缘禅寺。一直到清康...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韩憨大与白蛇仙
“韩家汤元”是具有西安风味的传统名贵食品。它之所以有名,除了香甜可口、独具风味外,还因为它的诞生与一个脍灸人口的美丽传说紧紧地连在一起。西湖之滨的杭州城里有一座古石拱桥,名叫菜市桥。为啥叫菜市桥呢,因为桥头有一片菜市。每天清晨,四郊八乡的宽裤脚农家阿囡挑着青菜、鲜藕、活鱼大虾、青笋豆腐,到这里来摆摊出售,河埠头的航船上则卸下成船.成船的甘蔗、糖梗……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士民百姓到这里来买菜蔬,吸引着一群一群穿开裆裤拖鼻涕的小“野猫”到这里来给甘蔗、糖梗相面,趁人不注意,拖一根就逃。在这菜市桥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挑担卖汤元清瘦老头。他自称姓韩,可人们都喊他“韩憨大”、“老憨大”。因为他的确有许多“憨”处,比如,开市人稠时不见他的踪影,罢市和夜里他却挑着汤元担四处兜卖。说是兜卖,他却并不吆喝,而是默不出声的挑着走,只是在晚上时,担头挂一盏写着“韩记”两字的灯笼而已。他是生意好也不喜,生意赖也不急,...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环翠洞赵昌成仙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名叫赵昌。家嫂非常刻薄,只叫他拦羊干活,不管他吃穿。赵昌,穿冬衣没冬衣,换夏衣没夏衣,一年四季穿羊皮,冬天毛朝里,春秋毛朝外,夏季只穿皮板,饥饿难忍时吃羊奶。就这样还嫌他辱眉献眼要和他分家。说是要分家,实际是要把他赶出门外。给他在清凉山分了几亩山地和几只羊。他将地献给道观,每天牧羊于清凉山。他的羊都有名字,什么茂樱、弯角、黄蛋、青背等等,这些羊都很听话,呼之即来,驱之即去。牧于森林,松柏茂盛;牧于田间,吃草留苗,五谷丰登;牧于山间,百花盛开。他手拿铁铲唱着山歌无忧无虑天天放羊。饥吃山果,渴饮羊奶。附近农民争着请他在自己田野里放牧。他几次路过清凉山畔时,听到石崖里边有叮哨的锤声。一天,忽然听到石崖里边有人喊:“我要出来!”赵昌信口答道:“你就出来!”话音未落,只见山崩地裂,眨眼之间一个石窟出现在他眼前。洞内平躺着一尊安祥的大佛像。这就是左边孔雀殿下的睡佛洞出世的传奇(此...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上善池趣闻
楼观台说经台前,有一座八角亭,八挂悬顶,建筑技术高超,亭下竖立石碑一通,碑上有我国古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隶书“上善池”三个大字,书法遒劲,气韵生动,是一通珍贵的古碑。亭侧有一石砌小水池,池内有一张口石龙头,龙口吐水,使池水终年不断。这就是有名的古楼观文物古迹之一的上善池。游人多在此亭下乘凉、休息、留影。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一二八三年)春,周至地区遭到千年不遇的时疫。古时医药条件太差,在这次时疫中死亡的人不少,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致坚,晚上作了个梦。他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一眼泉水,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奇怪,就命小道土在说经台山门前寻找石板。小道士果然在说经台前山门外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更觉神奇,就用此水治了三十余名道士的时疫。凡喝此水者,只要两个时辰,其病自愈。消息传出后数天时间,远近百姓皆来取水,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