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秦始皇与“蓬莱”的由来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1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秦始皇与“蓬莱”的由来,   蓬莱一直是历朝历代无数人望海祈仙的地方,秦始皇于此挥鞭兴叹仙踪难觅,徐福从

   蓬莱一直是历朝历代无数人望海祈仙的地方,秦始皇于此挥鞭兴叹仙踪难觅,徐福从此登船东渡求仙问药。同样渴求长生不老的汉武帝,曾遥望海上蓬莱山,仙踪茫茫,情难自禁,呼蓬莱山为“仙岛”,登州遂亦称蓬莱。  
  
    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实际上,早在秦始皇之前,“蓬莱”作为海上神山的名字就已经传开了。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就有“蓬莱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汤问》亦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兴,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日瀛洲,五曰蓬莱”的记载。可见,秦始皇并不享有神山“蓬莱”的发明权。 

  “蓬莱”作为地名(而不是神山名),最早有文字可考的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汉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汉武帝确曾于元光二年(前133)东巡至蓬莱,说他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聊以,这说法似乎可信:一、至今未见汉代以前的典籍中有“蓬莱”作为地名出现的;二、据清代《蓬莱县志》载,蓬莱旧城鼓楼(址在今画河桥西50米处)的前身,为古城东门,名“望仙”,为汉武帝登临望海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蓬莱”作为神山名,是战国时代的方士们首先叫响的;而作为实实在在的地名,则应当始于汉代。我们姑且相信是汉武帝把神山的名字送给了这方土地,为后人留下无边福泽的吧。 

  兴,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日瀛洲,五曰蓬莱”的记载。可见,秦始皇并不享有神山“蓬莱”的发明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大雁塔名称的由来
大雁塔自建成以后,就有“雁塔”之称。它的得名由来,流传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面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了这种形制。另一种说法是: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这天正好是菩萨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仰面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现,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雁塔。再一种说法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于沙漠,后来得到大雁领引,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建造这座佛塔是为报答菩萨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还有一种说法:它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唐代人习尚雁,通常以雁泛指...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翠姑与鱼郎
从前,陕西泾阳县有一户姓张的人家,老两口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进才,长得聪明伶俐,深得老人的宠爱,尽管张家并不富裕,只有几亩地和几只羊,老人还是供他上了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他妹妹名叫翠华,长得又黑又瘦,加上生了一头癞疮,老人一见她就讨厌,也不请医生给她治病,因之她头上的癞疮越长越厉害,头发也渐渐脱光了。有些人见了她不叫她的名字,干脆把她叫作“癞姑娘”。她在家里过着受虐待和受歧视的生活,不到十岁就天天被老人派到附近山上去放羊。她成了一个常在山上消磨时光的放羊娃。在她长到十八岁那年,老人死了,她哥哥进才考中了秀才,进才当家以后,花了些钱把房子修整了一番,娶了本村刘财主的女儿为妻。他们小两口万事都如意,就是不满意家里有这个癞妹妹。他们叫翠华搬到一间破草房里去住,每天让她吃的是糠菜饭,喝的是清米汤。她嫂嫂整天咒骂说不如让她死了好,她哥哥却说让她死了不合算,她活着家里省得雇长工。她嫂...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刘邦与张良的传说
张良,汉初大臣,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以成功后不贪恋权位,不追名逐利的高风亮节而受世人敬仰。相传他曾于镇安北阳山一带隐居。因而镇安许多地方流传着有关他与刘邦的片断传说。传说虽有虚构成分,但其中却闪烁着他道德的光辉。张良是刘邦重要的谋臣,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奇世功勋。刘邦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因而张良被封为留侯。但是张良却是个淡泊名利、功成不居的君子,他谢绝了赐封和利禄,却独自逃避到陕西镇安这个深山野林里隐居起来。刘邦听说他隐居的地方叫北阳山,便亲自骑马去探访,张良甚是感动,自知所隐居的北阳山系荒蛮之地,偏僻吊野,道路艰险,圣驾不堪其苦,便遣人于镇安县城东15公里,今铁厂乡庄河村,拦住圣驾马队,故称此地为“拦马河”。刘邦要见张良,恳请张良回朝辅政,并以功名官爵金钱美女许诺。张良却捎来书信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你封我留侯足矣。人生短暂,何苦贪...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宝塔与金人
延安的宝塔,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侵袭,却依旧巍然耸立于嘉岭山上,如巨人般顶天立地,似青龙俯瞰全城。据说关于宝塔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在大唐天宝年间,延安(那时叫肤施县)是南北上下的交通要塞。这里依山傍水,柳暗花明,别有景致,商贩来往歇宿,百货源源不绝,乡民安居乐业,市景十分繁华。不想一日,这里闹起水灾,是由两条恶龙互相争斗酿成的祸根。一条是盘据西川的黄龙,体大力猛,生性残暴,一条是独霸南川的青龙,体瘦力怯,却凶狠贪婪。两条恶龙厮杀起来,各不相让,一时兴风作浪,搅得天昏地暗。淹毁田地民房,伤害人畜生命,人民的灾难日趋加重。此后,地里的庄稼不是因水灾冲个精光,就是遇旱灾颗粒无收。乡民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一日,正当午时。晴天突然一声霹雳,顿时山摇地动,靠近市井的一座山头,如刀平削一般,出现一块平坦的地方。原来,恶龙和妖魔的胡作非为,被玉皇大帝知道了,龙颜大怒,派了众神仙下凡,个个变成力大无比,智...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宝珠与水神
黄帝总是喜欢到昆仑山游玩。有一次,他经由赤水去昆仑山,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把一颗最喜爱的又黑又亮的宝珠丢在赤水一带,黄帝心急如焚,他马上派聪明的大臣知前去寻找,知走遍赤水的山山水水,但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他只好空着两手向黄帝报告寻找的结果。黄帝便让大臣离朱去寻找宝珠。离朱是一个长着三个脑袋、六只眼睛,而且每只眼睛都很明亮的天神,可是他前找后寻,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于是,黄帝又派能言善辩、才华出众的契诟去找。找了一遍,依然没有找到。聪明的、眼睛明亮的、能言善辩的人都找不着,这该怎么办呢?黄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在无可奈何之下,黄帝只好派那个闻名遐迩的粗心大意的大臣象罔去寻找宝珠,象罔接受命令之后,飘飘洒洒,漫不经心地来到赤水岸边。他根本不把寻找宝珠一事放在心上,只是在吃饱睡足的同时偶尔把他那双本来就不明亮的眼睛向周围约略一瞥,然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在象罔约略一瞥的时候,猛然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