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禹女献策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2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禹女献策,   相传大禹的女儿三岁时。父亲就出门治水,整整十三年没回过一次家。母亲常把大禹

   相传大禹的女儿三岁时。父亲就出门治水,整整十三年没回过一次家。母亲常把大禹的事迹讲给女儿听,这就使得禹女想念父亲之情日益迫切。她常常依门远望,巴不得父亲突然出现在眼前。

  有一天,禹女又在家门前远望,忽见从极远的天边有位身穿长袍的人向她飞奔而来。禹女惊喜地喊:“妈,爹爹回来了!”母亲闻声赶出门来,却见一只大丹顶鹤向她家徐徐飞来,然后停在门首。母亲忙问,“仙鹤,你莫非能驾我女儿寻找她爹?”话音未落,这只仙鹤就温顺地卧在禹女面前。禹女骑在仙鹤背上,也不知飞了多长时间,飞到了龙门山上。这时,大禹正在用石斧敲打着坚硬的岩石,旁边放了一大堆弄坏的工具。大禹抡起石斧,只听“咣噹”一声,石斧被震得开了花,可岩石上只留下一道白印印。大禹开山遇阻,心里闷闷不乐,正在这时,禹女来到父亲面前。她见此情景,心中已明白大半,就低头仔细地端详着山石,细心的禹女发现那青色的山石中夹着一条条丝线一样的白线。她站起身,抚摸着自己那乌黑的青丝,忽然想起自己每天不是顺着它梳理头发吗?何不也顺着这白色的石线击破顽石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父亲。大禹依照女儿的建议,抡起一把石斧,顺着白色石线奋力砸去,只听“咯噔”一声,顽石沿石线裂开一条长缝。众人也抡起石斧,顺石线敲击,果然斧落石裂,工程又飞速地向前进展。禹女献策有功,得到众人的称颂,称颂之声震撼山岳。大禹领着女儿向众人再三拜谢,说“且莫颂功,抓紧时机开山事大。”那知众人称颂之声早已惊动龙门山上众位仙姑。她们乘风来到龙门工地,把禹女接到相公坪北悬崖上的“莲花洞”里。风姑把莲花洞边三尺见方的一块青石吹得干干净净,为禹女作梳妆台,石姑在台上给禹女打了个石坑作为脸盆,泉姑给禹女送来了清冽的泉水;只有金姑想得好,她把金子镀在一块光滑的褐石上,使石头日夜金光闪闪,作为禹女梳妆用的镜子。这些东西至今还在龙门山上。 

  禹女就住在莲花洞里。她的破石良策广为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禹王锁蛟
传说龙门山原先是一条阻挡黄河入海的恶龙。这恶龙有个最小的龙儿,叫做“蛟”。别看蛟小得象条七寸蛇,可魔力大得能掀起平地三重浪。恶龙挡河的时间,蛟就常常盘在洪水头上,使大水象猛兽一样吞没田地,伤害人畜。黎民百姓早就对恶龙、恶蛟恨之入骨,人们一见发大水,就知道又是蛟在作怪了。至今韩城人把遍地洪水还叫“平地起蛟”。禹王凿龙门那当儿,把那条恶龙拦腰斩断了。恶龙临断气时,唤来了它那恶贯满盈的“蛟儿”,要它毁坏黄河河岸,叫洪水再次泛滥成灾,使禹王治水大业前功尽弃。蛟领会了龙父的恶意,暗藏在黄河滩的马蔺草中,伺机兴风作浪。六月到了,黄河又发大水。只见那黄浪滚滚触龙门,奔流到海不复回。突然间,河水掀起几丈高的滔滔巨浪,浪头却不再前进。本来由北向南流的河水竟然向东西两岸横冲直闯,直冲得岸边的高土崖大块大块地向下倒塌,一片片良田,一个个村庄直崩到黄河水里,人畜死伤,不计其数,父老兄弟,叫苦连天.同百姓患难与共的...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禹凿龙门
传说禹是一位巨人,他身材魁伟,象一座高山,头戴的斗笠象巍峨的峰顶。他人大,手大,力气更大,一步能跨二里半,因而人们称他为大禹。大禹带领万民挑走了积石山的乱石,疏川浚河,经历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终于来到龙门山。龙门山象屋脊一样横亘绵延,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大禹登上山顶,看到了他的父亲鲧错开河道的遗迹,又看到无边无际的洪水淹没了山脚下广大的农田,便决心开凿龙门,让滔滔的河水从龙门奔流而过。大禹在龙门山相公坪召集能工巧匠商议开凿龙门之事,大家纷纷赞成大禹的主张。大禹一声令下,臣民一起动手,大家挥舞石斧、石刀,骨铲、木来,齐心协力,开山凿石。大禹身先士卒,奋力大干。他足踩之处,立即下陷,手到之处,坚石变软。他们辛辛苦苦挖了一天,好容易挖了个大缺口,想不到隔了一夜,第二天又长平了。大家并不气馁,继续狠挖。这天挖的缺口既宽又深,但第三天又长平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大禹只好暂时停工,打算向附近居住的百...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禹王庙前的檐檩
司马坡下的的禹王庙,有一根大得惊人的前檐檩,为禹王庙添了宏伟壮观的景象。据说夏禹开凿龙门的时候,玉帝为了不阻碍工程进展,不让雷公击鼓,不许雨师降水。禹王喜逢晴天,日夜不停地起石开漕。偏偏到了五黄六月,骄阳似火,禹王穿着草鞋,站在山石上竟如立在热鍪上一般。那些民工们一双赤足,被烫得脱了一层皮。这事儿风快地传给了舜帝。舜立即筑台祭天,乞求天公为大禹降雨消伏。玉帝就命雷公击天鼓,雨师降大雨。雷公性子急躁,立时猛击天鼓三声。雨师正要布云降雨,已升天的尧王赶忙参议说:“若降大雨,山洪暴发,凿山就得停工,那巨龙就有喘息的机会。”雨师听言,随即来了个“轰雷大,雨点小”,三声干雷倒把龙门山石炸开了一条缝。禹王发现石缝,喜出望外,命人担土灌水,并亲自栽上了一棵小树,众人称为禹树。山神被禹王的精神所感动。他集全山的精气,使小树一夜之间长成树身如柱、绿荫如伞的大树。禹王就让民工们轮流到树下乘凉。众人深感禹王爱民...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旱神女魃
黄帝战蚩尤的时候,有一次,蚩尤唤起茫茫大雾,使得黄帝的士兵不辨东西南北。无奈,黄帝即让应龙行云布雨以制服蚩尤。不料,就在应龙还未摆好阵势之时,蚩尤已请来风伯、雨师,先纵起一场猛烈无比的大风雨,吹得黄帝军队连脚都站不住,结果纷纷逃散。站在山顶上观战的黄帝见情景,只得叫旱神女魃上阵助战。据说这个女魃,是黄帝的女儿,住在系昆山的共工之台上,常穿一件青颜色的衣服,传说还是秃头。女魃身上储存着大量的热量。她来到战场上,狂风暴雨马上消失,紧接着便是烈日当头,比酷暑还要炎热,蚩尤的弟兄们刹那间惊惶诧异,不知所措,应龙趁机扑上前去,把蚩尤的士兵杀得鬼哭狼叫,四处逃跑。女魃在帮助其父诛杀蚩尤的过程中,大概由于用力太猛,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结果再也无力飞上天空,只好留住在地上。她居住的地方,常常是旱云千里,滴水不降。附近的人民由于备受旱灾的折磨,从而也都非常痛恨她,称她为“旱魃”。人们千方百计地赶逐她,她被赶来...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黄帝娶丑女
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一生娶了四个妻子,其中,唯有嫫母“貌恶”,“甚丑”。人们不禁要问,黄帝为何要娶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子为妻呢?原来,黄帝经过连年战争击败蚩尤以后,在黄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由于当时黄帝德冠天下,各部落共推黄帝为盟主。也就在这时,各部落之间接连发生暗地抢婚事件,不仅男的抢女的,而且女的也抢男的。结果是人心慌恐,社会不安。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矛盾激化,导致各部落间的重新分裂。为此,人们纷纷报告黄帝,请他设法予以制止。黄帝立即招来苍颉、风后、常先等大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用暴力制止,杀一儆百,但黄帝不同意。本来,黄帝完全可以采用暴力的手段制止部落之间的抢婚事件,他之所以不愿意这样做,就在于他认为,一旦采用暴力,就会失去民心。他郑重其事地告诉众臣说:人民不拥护蚩尤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蚩尤以严刑苛政滥杀无辜。我们必须以此为戒,决不能步蚩尤的后尘,否则一定会失掉民心,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