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司马夫人乘龙化仙

2018-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4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司马夫人乘龙化仙,   相传司马迁的夫人柳倩娘,她隐身在芝秀庵,过着看守丈夫衣冠冢的生活,不觉已过

   相传司马迁的夫人柳倩娘,她隐身在芝秀庵,过着看守丈夫衣冠冢的生活,不觉已过了九年,师父法静“坐化”,她做了主持。儿子司马江反汉,落草太行山为王,今日征,明日剿,那里的胜败消息、她时刻打听着……

  反汉义旗高举后,凡是奸贼李广利得有家难归的人,或者穷困无法谋生者,都纷纷上了山。反汉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强大,意志统一,万众一心,济贫打富,杀贪官、除恶霸,在太行山区轰轰烈烈展开了,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官府对他们恨之入骨,又惧之如虎。告急表文,不断飞报朝庭。

  汉武帝认为这是心腹大患,连年派大军征剿,都被义军打得一败涂地,能征惯战的将领,也劳而无功。最使他头痛的,连被称为朝庭“撑天柱”的李国舅的外甥也被司马江杀死!这好比毁了他的长城。若不及时踏平太行山,社稷难保、神器动摇。

  他招来李国舅、共议进军大事。李国舅对司马江有刻骨之恨,他火上泼油说: “万岁!司马江与陛下有杀父之仇,他招兵,志在夺万岁的十万里江山,招降纳叛,攻州夺县,如虎生翼,不可收拾。以为臣之意,调遣举国精兵猛将,圣上御驾亲征,方可马到功成”。

  汉武帝言听计从,下旨调遣了六路人马,命李广利保驾为帅,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太行山进发。早有探马,报知司马江。义军分路把守要道,做好战备,官军密密,向山上冲来,擂木矢石齐下,打得官军翻身滚下山岗,跌为肉泥。李元帅亲自监战,一层打下去,又一层齐摆摆的冲上来了,如此不断头。继而火箭射进山林,时值腊月,树枝荒草皆枯,火趁风势,风助火威,哗哗剥剥地烧了起来,义军的衣服着火,只得后退。这时,山下官军,接到命令,点起号火,四面的火箭,环山射来,寡不敌众,义军被围火中,圈子越来越小,失败之局已成,义军入林,钻入地洞逃走了。官军冲上险峰,对面山头万箭集中射来,义军神出鬼没,官军多死于箭下。李国舅的二公子眼中毒箭,吼声如雷: “痛煞我也”,扑身于万丈深沟。司马江为了替父报仇,命军士下沟找到他的尸体,割了他的首级,作为祭奠父亲亡灵的献礼。太行山征剿九年,无法踏平,汉武帝下旨,率残兵回朝。

  太行山反汉二十五年,返乡的老牛坡亲族子弟,把司马江病故深山韵消息,告禀了柳倩娘。对于儿子的噩耗,她没有流眼泪,面部也没有丝毫痛苦!含着带泪的笑说: “他算报了父仇”。

  从此以后,她万念俱灰,不复再问世间事,把精神寄托在参佛念经上。丈夫孩子在生前得不到尘世上的幸福,她要超度他们的亡魂,到天国的极乐领域中。人!竟究是有感情的,往事历历,血迹斑斑,亲人死于魔刀之下,多少夜晚,恶梦惊醒了她,睁眼观望,禅堂空寂,冷月半帘,佛堂木鱼,声声凄凉,她痛定思痛!怎能不悲从中来……“苦行尼”的生活,是对人性的束缚,她抑制着奔放的情感,隐忍着难以隐忍的痛苦!一个目的,苟全性命于空门,不忘丈夫咐托的重大任务——保存史记,永传于世。

  古历二月初八日,是司马迁的生日。老牛坡的亲族子孙们,暗传司马迁的坟在芝川镇。每年清明节,他们不敢公开到衣冠冢前为司马迁焚化纸钱,却在周围的荒坡上,夹杂在当地上坟的人群中,面向高岗,洒酒焚钱作祭,表示他们的敬意孝心……。柳倩娘每每看到这种情景,她有无限感慨!暗地哭得眼肿如红桃,众尼姑问她,只说:“眼病又犯了”。行云流水,年复一年,柳倩娘在芝秀庵度过了四十几个寒暑。这时,汉宣帝登极,准将“史记”公布于世,她仍守墓如一。当她八十四岁时,有一天黎明,她出了禅房,看见浓雾滚滚而来,有如奔马,集结在司马祠的高岗周围,历久不散。她好奇地走到岗西的百丈断崖之处,要看个端的,哎呀!不看则已,一看万分惊奇,白茫茫的浓雾中;皆是佛座莲花,大的套小的,雪白雪白的盛开着,圣洁、雅观,可爱……,一层比一层耀眼,一层比一层壮丽,好似无底的喷泉,升腾不断头。”她忽然心血来潮,悟到,自己莫非已至“坐化成仙”之时?或者是丈夫司马迁的神灵来接自己同归仙境?神机不可错过,她匆忙返身禅房,更衣梳洗后,纵身跃于深谷的莲花座中,说也奇怪,跳下悬崖绝壁,哪有不粉身碎骨的道理?但她安然无恙。发现莲座驮在一条巨龙背上,龙身摆动,有如飞鸟,由低而高,由慢到快,驮着倩娘,飘飘荡荡地冲向九天去了……。

  芝秀庵的尼姑,发现她坐化成仙,齐摆摆的跪在崖边遥送师傅。只见她摆动宽大的佛袖,向弟子们告别。身影由大到小,最后白光一点,有如明星,渐渐消失在万道金光之中,众尼姑合掌祝祷: “阿弥陀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闻仙沟传闻
在“说经台”南面,有一座山峰叫炼丹峰,至今上面还有一个砖砌的炼丹炉,传说是老子当年冶炼金丹的地方。在炼丹峰的左侧,有一条花木葱笼,秀逸幽深的山沟,沟口有一个洞,名叫“吕祖洞”,据说是吕洞宾当年修道成仙的地方。这条沟名叫闻仙沟。沟名何缘而得?北宋年间,西岳华山的陈抟老祖来周至县遨游。周至县的县令热情款待,并陪着他一同游览楼观台。他们瞻拜了说经台,又漫步了丛林院,后来便进了如今的闻仙沟。他们一边欣赏着优美的景色,一边愉快地聊着天。他们正走之间,一个道士打扮的出家人带着一个童子走了过来。那道士一见陈抟老祖,问好不迭。两人谈玄说妙,异常投机。县令不通道家精奥,只好呆站一旁,如听天书。他们欢洽地谈了一会儿后,那道士取出三枚枣子,两红一青,他自食一枚红的,送给陈抟一枚红的,而将那颗青的送给县令。周至县令接枣在手,心中好不气恼,心想;我乃堂堂一县之长,民之父母,这一贫道见了不打躬磕头已属可恼,给一颗枣已...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酒泉仙幻
相传明朝成化年间,太白山下有个小村庄,名叫花园寨,寨内住着一位姓金的,名叫金好善。夫妻俩好行善事:冬天舍衣,夏天放粮,修桥铺路,广行方便。五旬得子,视若掌上明珠,取名“金不换”。转眼之间,金不换长大成人,父母先后下世,家道渐衰,无以为生。开头.金不换尚能继承父母遗风。仍有一颗善心。他把家里祖传的一幅酒仙李太白画像,挂在堂屋,虔诚地供举着,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这一年,将近年关,金不换家里穷得没法过年,夫妻俩抱头痛哭,悲恸万分,直哭到深夜方才入睡。恍惚间,案头上灯光忽闪,烟雾缭绕,墙上画里的太白老人走子下来。只见他仙姿道骨,鹤发童颜,手持拂尘开口说道:“莫要啼哭,开个酒坊,定能转贫为富。”老人说着将拂尘一扫,灯下一道闪电,金不换才被惊醒,方知足梦。拂晓起来,见案前落下一帖,忙拾起一看,上写一首偈云:“三辈行善非等闲,切莫灰心志要坚;花园凉水当酒卖,仙家妙用乐无边。”金不换看过帖后,甚是惊奇...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仙游寺的来由
仙游寺,在周至县南三十五里的黑水河畔,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别致,薄雾缭绕,甘泉飞瀑,古洞幽妙,自古以来吸引着许许多多爱好游览的人们。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巡幸天下,看上了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这儿修了座行宫,作为消夏避暑的胜地,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仙游宫,“仙游”的名字就从这时候叫起来。隋文帝建立仙游宫仅十四年,隋朝就亡了。宫内空空,当时离这里仅有三十多里的楼观台道士,看见这里殿宇巍峨,风景幽胜,迁来了一部分道士在此居住,因此,这里也曾经叫过“仙游观”。此后,佛教兴盛起来,道士们有的搬回了楼观台,有的四海云游去了。沙门和尚便居住在这里,诵经参禅成为寺院。从这时候起,叫成了“仙游寺”这个名字。唐懿宗李灌在这里建立了三寺:黑河南面的叫仙游寺。又称南寺。黑河北面的叫中兴寺,又称北寺。另一寺早已失传,不知道名字了。沧桑屡变,明哲宗正统六年,仙游寺由少数民族桑加巴主持,改名叫普缘禅寺。一直到清康...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龙泉汉桂
圣水寺,位于南郑县冷水区的灵泉山下,距汉江千米,离汉中城约十五华里。此寺,明朝嘉靖年间(世宗朱厚聪),将汉高祖刘邦时期原建的三间殿堂,从青龙泉以西移至五泉之中,并扩建厢房、殿堂,使白龙泉、乌龙泉布东,黄龙泉、青龙泉布西,让黑龙泉泉水从中大殿佛座下潺潺流出,与殿堂中院汉桂相映,以显壮观。汉桂,大四、五合抱,每年七、八,十,十一月开放,花开五至八瓣,连放三至四回,延续三十余日。盛开时,撩人眼花,沁人心脾,香飘十里之外……这龙泉、汉桂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哩:传说上古时候,有一年洪水泛滥,东海九尾老龙携带五个龙子来到汉中盆地,使秦岭、巴山之间的平原变成了一片汪洋。百姓逃奔山中,风凄雨惨,千里悲凉。一天,有一神箭手众恒,怒视洪水乱射,恨不能降龙伏水。忽然,九天飞来一只大鹏,落在众恒面前呱呱而语:“呱!呱!破金峡,水入海,人安家......”大鹏飞走,众恒找着东方卡山金石,率领百姓用力开凿。历尽千...
·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禹凿龙门
传说禹是一位巨人,他身材魁伟,象一座高山,头戴的斗笠象巍峨的峰顶。他人大,手大,力气更大,一步能跨二里半,因而人们称他为大禹。大禹带领万民挑走了积石山的乱石,疏川浚河,经历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终于来到龙门山。龙门山象屋脊一样横亘绵延,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大禹登上山顶,看到了他的父亲鲧错开河道的遗迹,又看到无边无际的洪水淹没了山脚下广大的农田,便决心开凿龙门,让滔滔的河水从龙门奔流而过。大禹在龙门山相公坪召集能工巧匠商议开凿龙门之事,大家纷纷赞成大禹的主张。大禹一声令下,臣民一起动手,大家挥舞石斧、石刀,骨铲、木来,齐心协力,开山凿石。大禹身先士卒,奋力大干。他足踩之处,立即下陷,手到之处,坚石变软。他们辛辛苦苦挖了一天,好容易挖了个大缺口,想不到隔了一夜,第二天又长平了。大家并不气馁,继续狠挖。这天挖的缺口既宽又深,但第三天又长平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大禹只好暂时停工,打算向附近居住的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