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四川三台发现明清时期文庙建筑基址

2018-01-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9
转发:0
评论:0
四川三台发现明清时期文庙建筑基址,中新网绵阳1月18日电(杨勇吴功斌)“根据现场暴露出的基址结构及其分布,这两处建

中新网绵阳1月18日电 (杨勇 吴功斌)“根据现场暴露出的基址结构及其分布,这两处建筑基址是明清时期潼川府文庙的一部分,现存基址为明清时期遗存。”18日,在绵阳市三台县城拆迁市场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经过半个月抢救性清理发掘,基址规模轮廓初现。

去年12月,三台县城老东门市场进行拆迁,工作人员在施工中发现了一些类似建筑基址的石头,因为三台县城有古城墙,施工人员怀疑这是文物,于是立即停止施工,上报当地文物部门。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清理发掘的明清建筑基址共有两处。其中探方一的内侧宽4.5米、长25米,东南方向有5个房屋柱头的柱础,为四柱三间的房屋规格。稍往北,是排列相对规整的六角亭的柱础,其中两个柱洞保存完整。柱洞下是方形石块,再下面则是条石。在六角亭遗存周边,还有其他构筑及石板铺设的路面。

距离探方一北向约100米处的探方二,也清理出一处建筑基址,长、宽约10米左右,保留有四个相对完整的柱础。从格局上看,也属于四柱三间的房屋格局。在柱础的条石缝隙间,还有部分瓷片、瓦块等物。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明清文庙基址,东去300米左右,是保存至今的潼川古城的东城墙。在清理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两处建筑基址范围内发现了宋代的瓷器碎片和明清时期的瓦块、砖头,而暴露出的基址也是层层叠叠堆砌而成,印证了历史上层多次修复的记载。

“清理发掘基址所在区域至少从宋代始建文庙开始就是主城区,属于繁华之地。”考古工作者认为,现场暴露的基址有明确的结构,这对研究三台的历史文化、城市结构、古代教育和当时人们的活动区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图为绵阳市三台县发现明清时期文庙建筑基址。 绵阳市博物馆提供

绵阳市博物馆考古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地方县志留存的潼川府文庙结构图可以看出,探方一中的六角亭基址应该是文庙范围内的奎星阁。但结构图中的奎星阁为四方亭,而基址遗存则是带围廊的六角亭。“这二者是否属于同一建筑,或者是画图者失误,则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清理发掘的基址属于潼川府文庙内的建筑,这也是绵阳境内首次发现明清时期的文庙建筑基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北黄骅发现金元建筑基址
河北黄骅市海丰镇遗址2016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已接近尾声,经过近4个月的发掘清理,现场发现金元时期建筑基址及人类活动遗迹。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发掘区北部有灶、火炕、墙基等遗迹,土层中包含有大量的砖瓦及陶瓷残片。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清理土层,并将发掘出的陶瓷残片进行分类收集。据工作人员介绍,发掘区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约10米,最深处约4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探方中南部暴露东西向主干道一条,宽约6米,其剖面厚达3米多,土层致密,包含物、颜色、硬度与一般文化层截然不同,该道路从金代一直沿用到元代。道路两侧分布有金元时期的建筑遗迹。此外,还清理出火炕2处、灶9座、灰坑近40座,灰沟5条,房址6座。发掘现场负责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雷建红介绍说,根据现场发掘出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出土遗物,初步判断发掘出的建筑遗迹分属金元时期。此次发掘出的建筑遗迹只是整个海丰镇遗址建筑聚落群的一...
· 四川三台发现萧何后裔原姓“萧”简化为“肖”
文/图记者姚茂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黎曙镇萧氏家族,有可能就是萧何的后裔。”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闻讯后,驱车来到三台县黎曙镇1村油麻灯梁子脚下,见到一处老宅的前门口,矗立着一座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忠孝牌坊。村里68岁的肖久远老人说,他们原来姓氏为萧,后简化为肖。“牌坊上的碑文均出自名家之手,其上面的内容是鼓励宗族子孙好好读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肖久远告诉记者。“我们是准备重修祠堂才知道,自己这一族是萧何的后裔。”肖久远说,老祠堂多处出现破损,萧氏子孙决定筹钱重建祠堂。而就在这次萧姓子孙认祖归宗整理过程中,发现还有一本保存完好、清朝同治年间编撰的萧氏族谱。在族谱的序里面,参照南宋中议大夫萧演萧氏源流谱序,可以认定萧何为萧氏宗族的延续。据史料记载,萧何为殷商时期商纣王同父异母弟弟、微子的子孙。萧氏宗族会长、现住中江县黄鹿镇75岁的肖家顺说,搬迁到四川的先祖叫萧承祚,广东嘉应州平远县东石乡自廉坪...
· 四川三台发现萧何后裔原姓“萧”简化为“肖”
文/图记者姚茂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黎曙镇萧氏家族,有可能就是萧何的后裔。”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闻讯后,驱车来到三台县黎曙镇1村油麻灯梁子脚下,见到一处老宅的前门口,矗立着一座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忠孝牌坊。村里68岁的肖久远老人说,他们原来姓氏为萧,后简化为肖。“牌坊上的碑文均出自名家之手,其上面的内容是鼓励宗族子孙好好读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肖久远告诉记者。“我们是准备重修祠堂才知道,自己这一族是萧何的后裔。”肖久远说,老祠堂多处出现破损,萧氏子孙决定筹钱重建祠堂。而就在这次萧姓子孙认祖归宗整理过程中,发现还有一本保存完好、清朝同治年间编撰的萧氏族谱。在族谱的序里面,参照南宋中议大夫萧演萧氏源流谱序,可以认定萧何为萧氏宗族的延续。据史料记载,萧何为殷商时期商纣王同父异母弟弟、微子的子孙。萧氏宗族会长、现住中江县黄鹿镇75岁的肖家顺说,搬迁到四川的先祖叫萧承祚,广东嘉应州平远县东石乡自廉坪...
· 四川三台发现萧何后裔原姓“萧”简化为“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黎曙镇萧氏家族,有可能就是萧何的后裔。”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闻讯后,驱车来到三台县黎曙镇1村油麻灯梁子脚下,见到一处老宅的前门口,矗立着一座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忠孝牌坊。村里68岁的肖久远老人说,他们原来姓氏为萧,后简化为肖。“牌坊上的碑文均出自名家之手,其上面的内容是鼓励宗族子孙好好读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肖久远告诉记者。“我们是准备重修祠堂才知道,自己这一族是萧何的后裔。”肖久远说,老祠堂多处出现破损,萧氏子孙决定筹钱重建祠堂。而就在这次萧姓子孙认祖归宗整理过程中,发现还有一本保存完好、清朝同治年间编撰的萧氏族谱。在族谱的序里面,参照南宋中议大夫萧演萧氏源流谱序,可以认定萧何为萧氏宗族的延续。据史料记载,萧何为殷商时期商纣王同父异母弟弟、微子的子孙。萧氏宗族会长、现住中江县黄鹿镇75岁的肖家顺说,搬迁到四川的先祖叫萧承祚,广东嘉应州平远县东石乡自廉坪人氏,生于大清顺...
· 四川三台发现萧何后裔原姓“萧”简化为“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黎曙镇萧氏家族,有可能就是萧何的后裔。”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闻讯后,驱车来到三台县黎曙镇1村油麻灯梁子脚下,见到一处老宅的前门口,矗立着一座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忠孝牌坊。村里68岁的肖久远老人说,他们原来姓氏为萧,后简化为肖。“牌坊上的碑文均出自名家之手,其上面的内容是鼓励宗族子孙好好读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肖久远告诉记者。“我们是准备重修祠堂才知道,自己这一族是萧何的后裔。”肖久远说,老祠堂多处出现破损,萧氏子孙决定筹钱重建祠堂。而就在这次萧姓子孙认祖归宗整理过程中,发现还有一本保存完好、清朝同治年间编撰的萧氏族谱。在族谱的序里面,参照南宋中议大夫萧演萧氏源流谱序,可以认定萧何为萧氏宗族的延续。据史料记载,萧何为殷商时期商纣王同父异母弟弟、微子的子孙。萧氏宗族会长、现住中江县黄鹿镇75岁的肖家顺说,搬迁到四川的先祖叫萧承祚,广东嘉应州平远县东石乡自廉坪人氏,生于大清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