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装剧误导我们最多的一句话

2018-01-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6
转发:0
评论:0
古装剧误导我们最多的一句话 ,古装剧中,基本上都有宣读圣旨的情节出现,每当太监或者是钦差大臣们宣读圣旨的时

  古装剧中,基本上都有宣读圣旨的情节出现,每当太监或者是钦差大臣们宣读圣旨的时候,前面都会加上这样一句话:“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才说出圣旨的内容。

  虽然不一定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得多了,也就慢慢习惯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认为这句话是宣读圣旨时应当有的。

  其实,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被用于所有的圣旨中,而且,它的意思也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那个意思。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今睿宗元宗。既已祧去。又文敬等七太子。其中亦有追赠奉天承运皇帝之号。皆已停废。则让皇帝之庙。不宜独存。臣等参详。伏请准中书门下状。便从废毁。沿情定礼。实为协宜。制从之。”

  这段话选自《唐会要》中的卷十九,“让皇帝庙”这一条记载。

  这是有关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早来源的官方史书资料。

  我们可以从文字中看到,“奉天承运”这四个字其实是唐朝太子去世之后别人给追封的尊号,被用于加在称号前面,也就是说,他是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遵照上天的旨意而且承载运世之道的皇帝,是对于其人政绩和责任的一种赞赏。

  这样看来,“奉天承运”这四个字并不应该是单独的形容词,它应该和名词连起来,用来表示一个有特别尊号的人。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并不应该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应该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奉行天命的皇帝说的话,而不是为了奉行天命,皇帝这么说。

  看看吧,你是不是被古装剧骗了好多年。

  朱元璋的特别偏爱

  也并不是每一个朝代对于这句话都有相同的用法。

  《万历野获编》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继位之后,把自己称为“奉天法祖”,就连平时大臣们上朝时手里拿的玉珪都必须刻上“奉天法祖”这四个字,并且规定,今后所有的圣旨下达都要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作为前缀,太宗继位之后,进一步完善了这个规定,并且将这样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一直沿用到后来清朝灭亡。

  可见,朱元璋对“奉天”两字真是情有独钟。

  所以,我们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明朝之前,原本“奉天承运皇帝”这个前缀并不是被用于圣旨上,而仅仅是对于皇帝的一个称号,或者是书写史书的时候,描写皇帝说的话所加上的前缀。

  但是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朱元璋对于这个称号特别偏爱,所以,在圣旨的前面加上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影响后世。

  也就是说,这八个字是明清时期颁布圣旨的时候才能听到的,其他朝代极少用。

  圣旨的前缀

  其实,关于这圣旨的前缀,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比方说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中的“门下省”是为皇帝审核政令、复阅公文的机构,皇帝的圣旨,必须经过门下省的批阅才能够颁布,那么在唐朝的时候颁布圣旨,一般都是用“门下”两个字开头,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圣旨,开口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除此之外,还有些时候则会用“大唐皇帝令……”来作为前缀,《旧唐书》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总之,绝不可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再比方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书·元帝纪》中有“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的记载,那时候的圣旨,也是大多数以“应天顺时,受兹明命”来开头,意思是“顺应天道时局,给你下达这样的命令”。

  (《北京青年报》5.2 莫阑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那些误导我们的教科书故事牛顿根本没被苹果砸!
小时候看课本说月球上能看到长城——事实上如同人从50米外的距离看一根头发丝。牛顿同志和苹果的故事——关于牛顿和他的苹果是伏尔泰编的,据说他是听牛顿的侄女说的,当然牛顿的所有手稿中没提到那只苹果。达芬奇小朋友和鸡蛋的故事——达芬奇和爱因斯坦可爱的童年生活作者不明,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达芬奇成为韦罗基奥弟子的时候已经13、14岁而且有一定绘画功底了。爱因斯坦同学和小凳子的故事——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还行,就是有点偏科,干嘛非说人家小时候傻呢。瓦特看见水壶烧开产生灵感发明蒸汽机——蒸汽机在瓦特出生前就有,他只不过改良了而已。菠菜富含铁元素——菠菜铁元素确实比其他蔬菜高那么一点点,关键是当初科学家点错小数点,所以才有了大力水手的动画片。锂电池前三次充电要满12小时——以前电池是需要充分充电,用来激活,现在都是锂电池了,是不需要这样做的。老师常用“吾生有崖,而知无涯”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其实,原文是“吾...
· 对探讨姓源的严重误导
在“颍川钟氏网>钟氏论坛>百家争鸣”的栏目下,亚山先生在2016-1-23发表了他的最新文章《再谈姓源》。看得出来,这是他对《也談姓源——兼答锺勝宗親》的补充,也是对我的《再谈姓氏的源流和始祖》的第二次回应。他在文章中说:“为了讨论更清晰可见,把涉题的三人分为甲、乙、丙,我为甲,对方分别为乙、丙。”乙、丙是谁?他没有说。但从文章的内容看,“乙”就是台湾的读者钟银昌先生,“丙”就是钟胜我了。看得出来,亚山先生真的火了!为什么?他在认为,“乙”在跟他“玩文字游戏”!而“丙”将他的“研究结果”说成是“陷阱”!从文章的篇幅来看,他谈乙占三分之二,谈丙占三分之一。他与“乙”的讨论我不参与,因为我不懂古文古史。我只谈他对“丙”的回应,以及“丙”对“甲”的回复,因为我就是“丙”呀。一、先说“陷阱”亚山先生他要与“丙”讨说法,集中在“丙”的文章中用了“陷阱”一词。他说:【锺胜宗亲把“《宗谱》无...
· 您知道历史上那个姓氏的帝王最多吗?当然是我们刘氏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先后建立西汉、玄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刘)宋、南汉、后汉、北汉等王朝,这些都被《二十五史》所承认。此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国,以及其后代建立的西辽、北辽、后辽,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权等,并没有算在内。史料记载,辽王朝汉姓为刘,耶律阿保机的汉名叫刘亿。赫连勃勃是匈奴人,他的原名是刘勃勃,后来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改成意为“卑贱”的屈孑。刘屈孑后来背叛姚秦建立政权,国号大夏。后来,他改姓为“赫连”,意为“美好显赫与上天相连”。此外,刘姓人建立的另外一部分政权,因为当时处于分裂格局、为时较短等,未被史学界承认。如,西晋末年,刘芒荡在马兰山称帝,建国号“汉”;隋末唐初,刘黑闼在洺州自称“汉东王”,建元天造等。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达92人。可以说,从西汉开国到现在2000多年,前半段时间里,刘姓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当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匈...
· 亟待消除对鲍令晖解读的误导
网上署名凌迅的有一篇文章《“崭绝清巧”鲍令晖》(以下简称“凌文”),有多处明显错误。最近鲍氏网等加以引用,严重地误导了鲍氏文网等读者群。我建议尽早消除此类对鲍令晖解读的误导。凌文对鲍令晖诗歌“崭绝清巧”的特点阐述尚可。但文中多处乱点鸳鸯谱,说“兄妹之间亲爱异常”。具体有6处严重错误:1、说“鲍照曾写有抒发自己离家羁旅惆怅情怀的《代东门行》,兄妹深情溢于言表。”凌文说“这首诗写自己离家时的伤感情景,而送行的人之中当然是以鲍令晖为主角。”这纯粹凭空想象,没有任何证据!2、鲍照写了《登大雷岸与妹书》。凌文说“这些情意深长的诗文,传到鲍令晖的手中,使她如睹鲍照的艰难旅程,于是写下了‘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这又是凭空想象。我认为不可能做哥哥的写了一封“色彩瑰丽、写景如绘”的骈文家书寄给妹妹,而妹妹回...
· 古装剧中酒被指十饮九不对
《武媚娘传奇》第40集中,皇上给侯君集倒的酒那可真是比自来水还清啊春节贺岁档,《天将雄师》票房拔得头筹。当然,咱这栏目不是来八卦票房的,是想说一下这部电影里的一个镜头。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西汉汉元帝年间,当剧情发展到罗马将军卢魁斯护卫罗马小王子逃命至雁门关,与遭奸人陷害沦为雁门关修城奴役的大都护霍安相遇后,二人从兵戎相见到惺惺相惜,最终化敌为友。而二人成为朋友的一场喝酒的戏,明眼人都能看到,霍安给卢魁斯倒的那酒晶莹剔透,倍儿透明,这倒出来的是从元代穿越而来的白酒?还是自来水?中国人喝酒的资格最老。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中国的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具体是在仰韶文化时期还是在龙山文化时期尚有争议,总之是洋人望尘莫及。酒的种类,尧舜禹三代时就有澄酒,又称“清酒”,是久酿后又滤去酒糟的米酒;还有醴酒,又称“醪糟”,是短期内酿成的连糟糯米酒;再有香酒,又称“鬯”,主要用香茅草加在米酒里浸泡的酒。这些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