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陕西—张琏卖布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陕西—张琏卖布,   眉户传统剧目。李卜口述。写张琏家贫,靠妻纺织度日。一日他卖布赌博,输钱回家

   眉户传统剧目。李卜口述。写张琏家贫,靠妻纺织度日。一日他卖布赌博,输钱回家,妻子追问卖布钱,张琏胡拉乱扯,气得妻子上吊,邻居相救,并劝张琏改错戒赌,张始回心转意。

    此剧各剧种多有演出,人物、情节大致相同,唯内容有长有短,有连演一个下午的,也有演半个小时的,对问对答对唱,风趣活泼,生活气息浓烈。为丑脚、青衣唱做工并重戏。有1959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眉户》第一集书录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陕西—秦琼卖儿
汉调桄桄传统剧目。又名《打临洮》,事见《说唐》第二十三回至二十七回。写隋时,山东大旱,秦琼奉母携妻子前往陕西临潼,访求盟弟谢映登。不料,谢出外经商,其妻赠金十两,托兄谢映双转交秦琼。映双见财忘义,只转交白银一两,秦琼甩银而去,困于客店。老母亡故,无力棺殓,乃卖儿于谢映双,欲安葬其母。谢映登归来,得知兄长不仁,抱儿还琼,杀兄谢罪。时登州王率兵攻打临洮,秦琼出击败之,遂与程咬金、谢映登同上瓦岗寨。此剧为文武须生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悦来客店》一折,常单独演出。昔有王喜满主演,观众称“活秦琼”。1949年后有谢兴隆、李忠禄、白海禄、黎林明等演出。1958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一集收录程海清、谢兴隆、罗德安等口述本。
· 秦陇文化—陕西—王成卖碗
二人台剧目。事出民间故事。写仆人王成外出卖碗,财主薛称心不放心尾随王成欲察究竟。薛称心意欲整治王成,偷偷挑走碗担。村女香兰与王成相好,听见卖碗声,探望是否王成。薛称心见香兰貌美欲娶之,王成使计,让香兰将其痛打一顿。生、旦、丑唱做工并重戏。李静林整理,府谷县二人台剧团1980年首演。导演武玉英,音乐设计淡文玲,王向荣饰王成,邬果英饰香兰。同年参加陕西省及全国群众文艺调演演出。剧本刊于《群众艺术》1981年第八期。
· 秦陇文化—陕西—张化买妾
眉户传统剧目。又名《老换少》、《老少配》。写于乡霸黑夜选妾,将一老妇、少女关在一房,让一老夫、少男去拉配。言明:拉谁配谁,不准调换。结果,老夫拉了少女,少男拉了老妇。到一家店里,四人发现错配,均有难言之苦。后在店主周旋下,老少互换,各自欢喜。此剧生活情趣浓郁,人物活灵活现,语言通俗,形式活泼,老生、老旦、小生、小旦唱做工戏。西府曲子各班社长期于地摊演出。1957年搬上大戏舞台。赵志勤饰老妇,杨宏儒饰少妇。1958年参加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获演出二等奖。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
· 秦陇文化—陕西—张松献图
汉调二簧传统剧目。又名《献地图》。事见《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叙张松绘西川地理图一张,晋献曹操,曹不赏识张松其人,乱棍赶出。张怀愤离开中原,欲将地图献给荆州刘备。十里长亭,赵云、关公、张飞及刘备率孔明、庞统等将张松迎入荆州大堂。经孔明等劝说,张松始将地图献出。刘备因嫌张松背主求荣,虽接收地图却未加重用,反而开门送客,打发其返回西川。剧中张松由丑扮演,操川白,唱西皮调。清代因神化关公,由关公主演。清末民初,此戏关公为配角,演出时多改由黄忠出场,后来又变为关公上场。民国时期汉二簧艺人张庆鸿饰张松名噪一时,道白、演技为秦腔名丑大麻子(杨保善)、樊新民推崇并吸收。他的眉毛可上下耍动,有“活眉毛”之誉。1956年张庆鸿以此剧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获荣誉奖。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
· 秦陇文化—陕西—线戏
线戏又名“线吼”、“线胡”、“线猴”,1957年定名为“线戏”。发祥并盛行于关中东府地区的合阳,流行于朝邑、大荔、澄城以及山西的芮城和河南的灵宝等地。民间有“合阳线戏”之称。合阳线戏的声腔渊源与形成时代不详,明代末年,已有演出活动,并成为农村春祈秋赛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合阳线戏被人称为“小戏”,它的戏箱很简单,用一个靴子或一个笼,即可装着带走,民间称为“靴子箱”,或“一笼箱”,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旧日有一座专演“小戏”的过台戏楼,上题“天姝大邦”,戏楼上嵌有明万历年间(1573—1619)的小石碑一块,镌文云:“每逢春秋重阳节献演小戏”。清代初年,合阳南顺村明末举人李灌,因不满清朝统治,隐居乡里,常和艺人往来。他善唱线吼,其腔悲愁凄怆,哀婉动听,念字全用乡音,开腔先自呻吟叹气。并编有《黑山记》一剧,在当地演出,对线戏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合阳县多达七十余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