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陕西—蝴蝶杯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8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陕西—蝴蝶杯,   秦腔传统剧目。连台本戏,共两本,四卷二十四回。事见《蝴蝶杯宝卷》及《蝴蝶杯

   秦腔传统剧目。连台本戏,共两本,四卷二十四回。事见《蝴蝶杯宝卷》及《蝴蝶杯》鼓词。叙明时,湖北江夏县令田云山之子田玉川,文武双全。一日出游龟山,遇总督卢林之子卢世宽抢夺渔翁胡彦娃娃鱼,并将胡彦打死。玉川抱打不平,打死世宽。卢府捉拿玉川,为胡彦之女凤莲所救,并于舟中偕订白头之约,然后逃走充军。凤莲持玉川所赠蝴蝶杯至田家认亲。布按三司提审县令,胡凤莲以父冤辩服三司。卢林征蛮受困,阵上为田玉川所救,卢招其为婿。待卢凤英入洞房后,大白,胡、卢二女同配玉川。

    此剧为西安易俗社看家剧目之一,系小生、须生、小旦、大净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折戏《藏舟》、《献杯》、《会审》、《洞房》常单独演出,久为流行。民国十年(1921)高培友、王伯明改编本,将四卷缩改为两本,并将《拜堂》改名《洞房》,突出了双生双旦戏的特点。陕西易俗社首演。导演及音乐设计陈雨浓。刘迪民、王安民饰胡凤莲,沈和中饰田玉川,刘箴俗饰卢凤英。名家荟萃,各尽其妙,一出《洞房》赴汉口演出,名噪荆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王天民继演《洞房》,饰卢凤英,做工以笑取胜,誉满。民国二十一年(1932)赴北平演出全本戏,名震京师。《藏舟》一折,胡凤莲采用该社的改良新腔[数罗汉调]演唱,久为各地所效仿。1952年马健翎改编本,删掉后本,取掉双妻情节,只演前本,名《游龟山》,至《会审》结束。西北戏曲演出团首演。总导演封至模。刘毓中饰胡彦,刘易平饰田云山,孟遏云饰田夫人,姚裕国饰卢林,尹良俗饰田玉川,樊新民饰卢世宽,萧若兰、余巧云、李应贞、杨金凤于《藏舟》、《献杯》、《会审》等出戏中分饰胡凤莲。同年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剧本创作奖和演出二等奖。1958年到 1959年陕西演出团又晋京演出此戏,并巡回江南十三省,创造了四次晋京演出的纪录。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均有此剧目。今存民国年间陕西省城南院门义兴堂书局石印《蝴蝶杯寅集》本(共一、二、三、四册,一册三回、二册三回、三册七回、四册二十回),西安德华书局民国三十年木刻《蝴蝶杯》四卷二十回本,1979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健翎改编《游龟山》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陕西—蝴蝶媒
汉调桄桄传统剧目。叙隋末,越国公杨素专权,其党羽胡干,前往钱塘县上任,途中强纳民女柳碧燕为妾。张仲坚闻知,杀了胡干,救下柳碧燕,并送柳到宁罗山与未婚夫相聚。此剧为大净(架子功)、丑角(做功)、小旦(唱功)唱、做工戏。其本戏为南郑县桄桄剧团常演剧目,马仲福饰张仲坚,余林凤饰柳碧燕,谭明生饰胡干,深为汉中观众喜爱。1965年陈显远、盂学范整理《黑杀船》折戏本,南郑县桄桄剧团首排,并参加了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张金凤导演。陈启民饰张仲坚,李共华饰胡干,许新萍饰柳碧燕。今存1956年长安书店出版的《黑杀船》演出本。
· 秦陇文化—陕西—搜杯
汉调桄桄传统剧目。系《古玉杯》之一折,本戏巳无演出,仅保留此折尚流行。叙明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藩,得知莫怀古家中藏有国宝“古玉杯”,不便明索,便带校尉搜查莫府,莫府家人莫成将玉杯藏于身上,逃避在外。莫怀古以为玉杯被搜走,心痛欲裂,莫成送回玉杯,方解了一场虚惊。此剧为袍带“架子”大净戏。严世藩用有扎三势特技。大净张同福饰演严世藩曾闻名于汉中、陇东、川北各地。马忠福、王五德、华天堂等亦常演。1958年陈显远整理本,南郑县桄桄剧团首演。马忠福饰严世藩,王五太饰怀古,刘保安饰莫成。今存1958年长安书店出版本。
· 秦陇文化—陕西—汉剧剧目系列《花蝴蝶》(节选)
花蝴蝶江云志(武生)邓车(花脸)展昭(武生)欧阳春(武老生)徐庆(花脸)蒋平(武丑)员外(老生)小姐(花旦)丫环四官兵一场花冲:(内)呔,马来呀。(趟马上)(西皮摇子)到东京盗御马无人敢挡,倒叫俺江云志大笑一场。俺,姓江名云志,人称蝴蝶花冲,是俺在邓大哥面前夸下海口,去至东京盗来桃花御马,一路之上缺少盘费,待俺打马观看,(看介)前面乃是铁头镇,俺不免去至那里借取银两,就此马上加鞭。(摇子)催马加鞭往前闯,大户人家走一场。(下)二场员外:(念)门外青山绿水,黄花百草风吹。老汉,刘好善,不幸安人早年丧命,所得一女。今日老汉寿诞之日,不免将女儿唤出畅饮一番。——家院。院子:有。员外:请你家小姐出堂。院子:有请小姐出堂。小姐:来了。(上念)琼阁绣鸳鸯,金簪别凤凰。参见爹爹。员外:罢了,儿呀,——旁坐下。小姐:谢坐。爹爹将女儿唤出有何教训?员外:今日为父寿诞之日,与我儿痛饮一番。小姐:就依爹爹。员外...
· 秦陇文化—陕西—线戏
线戏又名“线吼”、“线胡”、“线猴”,1957年定名为“线戏”。发祥并盛行于关中东府地区的合阳,流行于朝邑、大荔、澄城以及山西的芮城和河南的灵宝等地。民间有“合阳线戏”之称。合阳线戏的声腔渊源与形成时代不详,明代末年,已有演出活动,并成为农村春祈秋赛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合阳线戏被人称为“小戏”,它的戏箱很简单,用一个靴子或一个笼,即可装着带走,民间称为“靴子箱”,或“一笼箱”,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旧日有一座专演“小戏”的过台戏楼,上题“天姝大邦”,戏楼上嵌有明万历年间(1573—1619)的小石碑一块,镌文云:“每逢春秋重阳节献演小戏”。清代初年,合阳南顺村明末举人李灌,因不满清朝统治,隐居乡里,常和艺人往来。他善唱线吼,其腔悲愁凄怆,哀婉动听,念字全用乡音,开腔先自呻吟叹气。并编有《黑山记》一剧,在当地演出,对线戏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合阳县多达七十余家...
· 秦陇文化—陕西—陕北秧歌
分传统秧歌和新秧歌两个阶段,传统秧歌主要流行于子长、延川、志丹、吴起、延安、安塞、绥德、米脂、佳县、清涧、子洲、吴堡等县;新秧歌主要流行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陕甘宁边区,包括陕北、关中一部分地区和陇东、宁东等地。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延安大批新文艺工作者奔赴全国各地,新秧歌发展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1953年以后主要活跃于延安、榆林等地。从陕北甘泉县宋金古墓出土的秧歌画像砖雕证明:陕北秧歌(舞蹈形式)早在宋金时代,已在陕北广为流传(见文物条)。入明以后,继有发展。明初弘治本《延安府志》,记载了当时陕北秧歌的盛况:“舞童夸妙手,歌口逞娇容。男女观游戏,性醪献国(皇)”。清代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为传统秧歌的繁荣时期,陕北城乡,村村社社都有秧歌队,男女老幼,一齐参加。每遇春节,他们走村串户,四处演出。村社之间互相比赛,红火之极,当地称为“闹秧歌”。清道光《神木县志·艺文》载有刘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