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陕西—临潼山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2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陕西—临潼山,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金刚庙》、《秦琼救驾》、《李渊辞朝》、《李渊劝军》。

  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金刚庙》、《秦琼救驾》、《李渊辞朝》、《李渊劝军》。事出《隋唐演义》第四回至第五回和《说唐演义》第四回。写隋文帝时,杨广率文武大臣贺李渊母亲寿辰,见李渊之妻窦氏美貌,遂起不良之心,以下棋为借口,要以窦氏为赌注。李渊受辱,上殿奏本。文帝未责杨广反劝李渊。李渊愤而辞职,返回太原,途经临潼山,杨广差魏富屯、韩烈虎截杀李渊,抢夺窦氏。李渊斥二将恩将仇报,韩烈虎羞愧自杀。秦琼路过临潼山,杀魏富屯,解李渊、窦氏之围,追杨广至潼关,破关杀之。

    此剧为须生、武生念唱打并重戏。重念白,有旋空摺子,亦非一般武功技艺。其中有折戏《金刚庙》、《李渊辞朝》常单独演出,系万成子、六指子、随官儿、双喜儿、牛百顺、郓宝儿、王谋儿,八百黑演出代表作。秦腔、西府秦腔、汉调桄桄有此剧目。秦腔之姜望秦,西府秦腔之王唐娃,汉调桄桄之孙世荣亦擅演此剧。今存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同州梆子抄本,清末西安怀兴堂秦腔木刻本,民国年间西安德华书局秦腔木刻本,1959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四集书录孙世荣、程海清、徐德喜口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陕西—铁笼山
汉调二簧传统剧目。又名《姜维探营》。事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九回。写诸葛亮死后,姜维上书后主刘禅,兴兵伐魏,兵出阳平关,魏败将陈泰上书许都求援,司马昭出兵。姜维兵扎铁笼山,夜探敌营,推倒石碑,见碑内套碑,有诸葛亮遗言,姜维拜读,知攻魏难胜,遂又请米西国迷当羌兵助战。司马昭使离间计,迷当怒,反助司马昭攻打姜维。姜维败于铁笼山,逃往黑松林内,接来飞箭射中司马昭左目方脱险。此剧为红生(姜维)唱做工重头戏。西安鸣盛社艺人雷鸣震擅演,民国年间于陕南紫阳县庙会演出,上午、下午、晚上连演三场,故有“一日三探营”美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
· 秦陇文化—陕西—龙门山
跳戏传统剧目。又名《秦晋交兵》、《秦晋借粮》、《韩原山》、《韩原大战》。写春秋时,晋献公卒,秦王立夷吾为晋君,夷吾答应割晋五城归秦。时晋遭饥荒,秦发粮救晋。后秦亦遭饥荒,夷吾非但不借粮,还借口晋臣丕郑与有谋,遂斩丕郑,并逐秦臣冷至,进而起兵伐秦。秦穆公闻之大怒,亦发兵,两军交战于韩原。秦兵大败,穆公被围,紧急之中,张见中、丕豹(丕郑子)助秦解围,救出穆公。夷吾马失前蹄,被秦所擒,晋大夫请降。此剧为生脚唱做工重头戏,为跳戏台上跳剧目。今存1962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跳戏》第一集收录合阳行家庄东中社保存本。
· 秦陇文化—陕西—鹰山春雷
眉户剧目。陕西省戏曲剧院三团创作组1958年集体编剧,叙1958年高家坡秋季大旱,种不上小麦。怀水、黑牛组织社员打井,深掘三十余丈,仍不见水,人心浮动。苟木根偷懒不下地,高信天进城请人看风水地,要盖房子。书记高志宏组织社员讨论,决定绕阎王岭引摩天岭河水以解燃眉之急。在广大群众支持下终于排除困难,引水上坡,解除了旱情,及时播种。此剧为唱念做工并重戏。1958年陕西省戏曲剧院三团首演。导演李文宇,音乐设计马生彩,舞美设计蔡鹤汀、蔡鹤洲。演员有吴德、刘小虎、张亚丽、杨淑琴、梁才、姚承祖、任永华、淡明芳等。1958年曾参加西北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同年并随陕西演出团晋京演出,曹禺撰文赞之。今存长安书店1958年出版本。
· 秦陇文化—陕西—香山还愿
西府秦腔传统剧目。又名《妙善女浇花》、《火化白雀寺》。事见《香山还愿》(传系宋普明禅师于崇宁二年(1103)在武林上天竺受神感示而作),明罗懋登《香山记》传奇及《香山宝卷》。叙唐时,兴隆国妙庆王求子,生三公主妙善,自幼诵佛经,庆王欲为选婿,妙善竟出宫入山修练。庆王怒,使其浇花,妙善仍诵佛经,庆王命绞杀妙善,达摩救之复活,引至香山修行,庆王闻知,又遣兵烧寺。后庆王思子成疾,妙善自香山化身小童,告父病需亲人手眼可治,而庆王亲族皆不肯,妙善乃舍手眼治疮庆王。庆王至香山还愿,妙善游地狱,终成正果。庆王悔悟,佛祖封妙善为救难观音菩萨。此剧为小旦、老生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同名折戏《香山还愿》尚流行。曲调用秦腔唱腔,还加用[佛号季子调]。西府秦腔本戏久已不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仅在敬神祈雨的还愿庙会戏上演出《还愿》一折,民间俗称“挂筋会”,与《目连救母》的“刀山会”同台演出。上演时,妙善公主肩挑一担...
· 秦陇文化—陕西—线戏
线戏又名“线吼”、“线胡”、“线猴”,1957年定名为“线戏”。发祥并盛行于关中东府地区的合阳,流行于朝邑、大荔、澄城以及山西的芮城和河南的灵宝等地。民间有“合阳线戏”之称。合阳线戏的声腔渊源与形成时代不详,明代末年,已有演出活动,并成为农村春祈秋赛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合阳线戏被人称为“小戏”,它的戏箱很简单,用一个靴子或一个笼,即可装着带走,民间称为“靴子箱”,或“一笼箱”,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旧日有一座专演“小戏”的过台戏楼,上题“天姝大邦”,戏楼上嵌有明万历年间(1573—1619)的小石碑一块,镌文云:“每逢春秋重阳节献演小戏”。清代初年,合阳南顺村明末举人李灌,因不满清朝统治,隐居乡里,常和艺人往来。他善唱线吼,其腔悲愁凄怆,哀婉动听,念字全用乡音,开腔先自呻吟叹气。并编有《黑山记》一剧,在当地演出,对线戏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合阳县多达七十余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