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陕西—辕门斩子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1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陕西—辕门斩子,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白虎堂》、《三换衣》。事见《杨家将演义》卷五。叙宋将

  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白虎堂》、《三换衣》。事见《杨家将演义》卷五。叙宋将杨延景为破辽邦之天门阵,命子宗保前往穆柯寨,夺取“降龙木”结果被擒。穆桂英爱慕宗保才貌,愿结连理,献出降龙木,共破辽兵。宗保无奈,私允其婚。回营后,杨延景以违犯军律问斩。佘太君、八贤王求情无效。桂英赶至,献出“降龙木”,并愿共破天门大阵,延景始赦宗保。

    此剧为须生重唱工戏。银福子、隋官儿、元元红、王谋儿、苟胜儿擅演此剧。1961年陕西省戏曲学校同州梆子班恢复演出,为雷平良演出成名作。1961年赴京演出,受到赞扬。秦腔亦有此剧目,系王文鹏、刘易平、焦晓春、刘茹慧演出代表戏。刘易平在同一唱段中采用欢、苦交替及字多腔急、半诉半唱的唱腔形式,别具一格,久享盛名。刘茹慧取王文鹏、刘易平之长,唱腔更显俏丽清扬,颇受欢迎。今存民国三十年(1941)西安德华书局木刻秦腔本,民国年间西安同兴书局木刻秦腔本,1950年西安太华纯益成书局木刻秦腔本,1954年长安书店出版《秦腔汇编》第一集收录秦腔本, 1961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第一集收录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陕西—斩单童
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斩雄信》、《踹唐营》、《破洛阳》,系《锁五龙》后本。事见《隋唐演义》第五十六和五十七回、《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四回。叙唐初李世民与王世充战于洛阳,李世民同徐勋察看地形时,被单童发觉。徐茂公自请帅印,令敬德与之交战,遂擒单童。李世民劝降,单童拒之。投唐的瓦岗寨诸兄劝降,单童一一痛骂不已,单童被斩,秦琼赶到,抱头痛哭。此剧为净脚重唱工戏。其中同名折戏《斩单童》常单独演出。庚寅儿、王麦才、李云亭、拜家红擅演此剧。秦腔、西府秦腔、汉调桄桄亦有此剧目。秦腔张建民、李怀坤演出甚佳。今存清同州清义堂木刻同州梆子本,民国三十年(1941)西安德华书局木刻秦腔本,民国三十年西安纯益成书局木刻秦腔本,1956年长安书局出版于炳年整理秦腔本,1961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第一集书录阎德寿口述本。
· 秦陇文化—陕西—斩韩信
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未央宫》。事见《史记·吕后本纪》,元人李寿卿《吕太后定计斩韩信》杂剧和《西汉演义》第九十三回。叙西汉时,刘邦即位后,命陈豨出征。陈豨见韩信,韩劝陈反,并作内应,陈反后,刘邦亲往征讨,委吕后监国,吕后与萧何定计,诓韩入未央宫,诬以私犯圣驾之罪斩首。此剧为武生、须生唱做工戏,其中有同名折戏《斩韩信》可单独演出。王谋儿演出成名戏。善用大段哭音乱弹和甩帽盔、摆长髯等特技,誉满东府。西府秦腔、秦腔、汉调桄桄亦有此剧目,为西府秦腔高家班的看家戏之一。该班长侯烈,擅“三斩一碰”(即《斩单童》)、《斩韩信》、《斩蔡阳》和《李陵碑》),即含此剧。以善唱西府秦腔的大板乱弹而有名。今存民国年间西安德华书局木刻《斩韩信》本,民国三十四年(1945)西安同兴书局木刻《斩韩信》本,1950年西安纯益成书局木刻《斩韩信》本,1955年长安书店出版陈显远改编汉调桄桄同名本。
· 秦陇文化—陕西—斩李广
秦腔传统剧目。又名《黑打朝》、《李刚打朝》、《双尽忠》。叙周厉王时,李广征番凯旋回朝,厉王摆宴庆功。国舅马鸾不服,与李斗殴,李打掉马鸾门牙,马怒,与妹马贵妃,进谗于王,厉王立斩李广。其子李刚打朝,杀马鸾兄妹,厉王亲祭李广,加封李刚,事方休。此剧为须生、武生、二净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同名折戏《斩李广》可单独演出。李范、袁克勤、陈仁义演出成名作。袁克勤、陈仁义唱七十二个再不能一段,善用排比句哭音唱法,名冠陕西。汉调桄桄亦有此剧目。今存民国年间西安德华书局木刻本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
· 秦陇文化—陕西—弦子戏
以弦胡伴唱而得名。又名“高腔”,以唱腔落尾有帮腔而得名。流行于陕南、鄂西、川北的交界地区。在陕西主要活跃于平利、镇坪、西乡、旬阳等地。弦子戏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说唱、皮影与舞台演出等三个阶段。据平利水田河老艺人李鉴德1962年口述,弦子戏是从其曾祖父李敬谋开始起家的。其曾祖父传给祖父李兴烈,再传到父亲李连生和他本人,共历一百八十余年。弦子戏的声腔主要源于陕南的说唱艺术“莲花落”。据李鉴德说,在其曾祖李敬谋(约清嘉庆1796—1820)时就叫做“莲花落”。仅用击乐锣鼓和小牙板伴奏,坐班说唱。咸丰、同治年间(185l一1874),因接受了“陕南曲子”的影响,才开始用三弦和弦胡等弹拨与拉弦乐器伴奏,并改作皮影演出,正式更名为“弦子腔”。李鉴德至今还保存着清同治元年(1862)的《白良关》抄本。(《1962年陕西省文化局调查资料》)建班稍晚于李家班的,还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莲香河的王家班,延...
· 秦陇文化—陕西—汉剧剧目系列《营门斩子》(节选)
营门斩子(三通鼓,四龙套,秦杜二将引樊上场)樊梨花:(大怒)好恼!好气!好恼!(上接)(念)奉王旨意出帝京,芦花河前扎大营,二人执掌两口印,不能正已焉正人。本帅,樊氏梨花,以在唐主驾前为臣,官拜威烈侯,奉王旨意,镇守这芦花河,昨日赐得应龙一支将令,他一夜未归,不知他向哪里去了,秦、杜二将,应龙回营,早禀我知。二将:是。应龙:走!离了白家庄,来此是唐营。二将:小本官回营来了!应龙:回;营来了,见过二位叔父。二将:不必见礼!应龙:我母帅呢?二将:正在大怒。应龙:待我转去。二将:慢着,大丈夫只有上前,那有后退之理。应龙:二叔父,报门。二将:报!小本官告进。应龙:参见母帅。樊梨花:下跪何人?应龙:儿是应龙。樊梨花:为娘赐你一支将令,你往哪里去了?应龙:这……樊梨花:讲。应龙:白家庄招亲去了。樊梨花:可有唐主旨意。应龙:无有。樊梨花:可有为娘将令?应龙:无有。樊梨花:大胆!一无唐主旨意,二无为娘将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