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陇文化—陕西—回荆州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7
转发:0
评论:0
秦陇文化—陕西—回荆州,西府秦腔传统剧目。又名《女别母》、《三气周瑜》、《诸葛撑船》。事见《三国演义
  西府秦腔传统剧目。又名《女别母》、《三气周瑜》、《诸葛撑船》。事见《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至五十五回及明《绵车记》传奇。叙三国时,东吴欲讨荆州,周瑜定美人计,诓刘备过江招亲。刘招亲后不思回荆州,赵云着急,闯府诈言曹操袭取荆州。刘备求孙尚香同归,孙应允,辞母同逃。周瑜遣兵追截,为尚香斥回。周瑜亲自领兵赶来,刘备已被诸葛亮接走,周瑜于芦花荡遇到埋伏,遭张飞凌辱气急而死。
    
    明正德年间西府凤翔即有《回荆州》木版戏画行世。须生、小旦、红生、武生、净脚唱做打工并重戏。其中有《撑船》、《芦花荡》、《柴桑关》等折戏可单独演出。张德明演出成名作,善用西府秦腔大板乱弹,唱《撑船》一回百余句,一气呵成,令听者入迷。秦腔及同州梆子亦有此剧目。四金儿、奓记儿、刘五儿、闷桶、同州儿、卯娃子、王麦才、张寿全、李可易演出均有名。张寿全演《芦花荡》,饰张飞,用〔钻草〕曲调演唱,诚为一绝。
今存民国年间陕西省城南院门义兴堂书局木刻《柴桑关》折戏本,民国十九年(1930)西安德华书局木刻《孔明撑船》折戏本,1955年长安书店出版王绍猷改编《回荆州》本,1981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八集书录《回荆州》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陕西—闻太师回朝
汉调二簧传统剧目。又名《大回朝》事见《封神演义》第二十七回,情节略有不同。写太师闻仲征战北海回朝,问起比干丞相挖心,姜皇后剜目剁手,贾氏夫人坠楼而死,黄飞虎反出五关等事,殷纣王惧,退朝回宫。闻仲见上宠妲己,忠良遭害,奸臣横行,朝纲败坏,无限悲愤。鞭打费仲、尤浑、跨上麒麟,大战西岐而去。此剧因闻太师于绝龙岭战败身死,有阴魂回朝的故事,故谓《阴阳朝》,全部唱二簧调。为大净唱工戏。雷鸣震擅以满腔满调的唱法演此剧,二簧各自乐班社亦甚流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
· 秦陇文化—陕西—汉剧剧目系列《回荆州》(节选)
剧情孙权周瑜为夺荆州,竟不择手段,以孙权之妹孙尚香定美人计,诱骗刘备过江招亲,挟其交出荆州。诸葛亮识破其谋,便将计就计,使赵云保刘备过江,并给赵云三道锦囊,嘱其于困难时开看,自有解围之策。刘备赵云过江,拆看孔明第一道锦囊,囊中言欲得事成,必找乔老。于是二人去会乔老。乔老很器重刘备,认为孙刘合作是拒曹的关键,两家姻亲通往,正是义理双得。故在太后跟前一力周旋,促其事偕,经甘露寺面相,太后当面许亲,立即成亲。周瑜知谋不成,便又修书孙权,使其筑宫室以声色迷惑刘备。赵云察知其情,即开看孔明第二道锦囊。囊中叫赵云以曹军袭荆州之军情谎报刘备。经赵云一报,备果大惊,便偕同尚香假托江边祭祖准备过江。孙权周瑜知备欲逃,立派吴将踵次追赶。于此危急之际,又开孔明第三道锦囊,意谓吴兵追至,可叫那主出挡。于是追来的吴将均被郡主斥退。至江边,孔明已驾舟等候,刘备即安然返回荆州。及周瑜追至,备已过江,既遭张飞袭击,又受“...
· 秦陇文化—陕西—线戏
线戏又名“线吼”、“线胡”、“线猴”,1957年定名为“线戏”。发祥并盛行于关中东府地区的合阳,流行于朝邑、大荔、澄城以及山西的芮城和河南的灵宝等地。民间有“合阳线戏”之称。合阳线戏的声腔渊源与形成时代不详,明代末年,已有演出活动,并成为农村春祈秋赛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合阳线戏被人称为“小戏”,它的戏箱很简单,用一个靴子或一个笼,即可装着带走,民间称为“靴子箱”,或“一笼箱”,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旧日有一座专演“小戏”的过台戏楼,上题“天姝大邦”,戏楼上嵌有明万历年间(1573—1619)的小石碑一块,镌文云:“每逢春秋重阳节献演小戏”。清代初年,合阳南顺村明末举人李灌,因不满清朝统治,隐居乡里,常和艺人往来。他善唱线吼,其腔悲愁凄怆,哀婉动听,念字全用乡音,开腔先自呻吟叹气。并编有《黑山记》一剧,在当地演出,对线戏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合阳县多达七十余家...
· 秦陇文化—陕西—陕北秧歌
分传统秧歌和新秧歌两个阶段,传统秧歌主要流行于子长、延川、志丹、吴起、延安、安塞、绥德、米脂、佳县、清涧、子洲、吴堡等县;新秧歌主要流行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陕甘宁边区,包括陕北、关中一部分地区和陇东、宁东等地。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延安大批新文艺工作者奔赴全国各地,新秧歌发展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1953年以后主要活跃于延安、榆林等地。从陕北甘泉县宋金古墓出土的秧歌画像砖雕证明:陕北秧歌(舞蹈形式)早在宋金时代,已在陕北广为流传(见文物条)。入明以后,继有发展。明初弘治本《延安府志》,记载了当时陕北秧歌的盛况:“舞童夸妙手,歌口逞娇容。男女观游戏,性醪献国(皇)”。清代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为传统秧歌的繁荣时期,陕北城乡,村村社社都有秧歌队,男女老幼,一齐参加。每遇春节,他们走村串户,四处演出。村社之间互相比赛,红火之极,当地称为“闹秧歌”。清道光《神木县志·艺文》载有刘喜...
· 秦陇文化—陕西—破宁国
同州梆子传统剧目。又名《宁国府》、《收朱亮祖》、《天关长》。事见《大英烈》第二十五回至二十六回。叙元末,山东连遭三年荒旱,朱亮祖请银赈济黎民。奸相哈马谗言加害亮祖。元顺帝终将亮祖贬为宁国都尉。在亮祖离开南京赴任途中,哈马暗差张龙、赵虎埋伏观音堂截杀。亮祖刀劈二贼,安全赴任。朱元璋率师北伐,直捣燕京,唯宁国久攻不克。遂遣常遇春为帅,力战朱亮祖。朱亮祖孤军无援,战败被俘。常遇春为国求才,晓以大义,朱亮祖终归降。此剧为须生、净脚唱打工并重戏。前半部为文戏,后半部为武戏,重要人物均配有文、武二脚色。其中《收朱亮祖》可作折戏单独演出。同州儿、王谋儿、兰州红、高陵红均擅演此剧。1960年有赵伯平、罗明改编本,陕西省戏曲学校同州梆子班首演。艺术指导尚小云、徐碧云,导演郭昆山、惠济民,音乐设计张醒民等。雷乎良、杨三瑜饰朱亮祖,党树仁饰常遇春,杜爱仙饰朱夫人,白岳焰、王银香饰朱女儿,张惠兰饰郭英。二弦杨君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