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寻访上海里弄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9
转发:0
评论:0
寻访上海里弄,又到了临近毕业的日子,怀旧是难免的情绪。回想两年前也是这个时候,大家忙着找工作、

又到了临近毕业的日子,怀旧是难免的情绪。回想两年前也是这个时候,大家忙着找工作、忙着找房子、当然还不忘记忙着颓。那次和谷涛、小鸡一起跑到宝山区某个已经在市区地图上消失的地方去投简历,忙了大半天感谢上帝总算每人投出去一份,郁闷一天回寝室听那段经典的《那年从川大毕业》(还配上辛德勒名单的主题乐,作者绝对人才)。还有一次陪王翔、酋长他们一起找租房,路上遇到个仁兄十分热情邀我和他合租,原因是该老兄社会经验丰富,看一眼就知道我是刚毕业的,住在一起放心(汗)。两年时间过去了,哥几个各自拼事业,有的已经成了家。

我又开始写毕业课题了,因为要查资料的关系老往上海图书馆跑。图书馆的选址非常好(淮海中路),周围环境高雅别致。附近比较显眼的建筑要算是美国驻上海领事馆。这栋1924年完工的西式别墅堪称上海历史建筑的精华。可惜那里封闭森严,围墙外还有十步一岗的解放军,实在是很破坏审美情绪。不远处的衡山路上望得见一片西式别墅群,那里的洋房基本都是欧洲近代的复古风格。但其中有些还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比如:在高安路口能看到其中的一幢小楼的本风格女墙竟然和古希腊爱奥尼风格的石柱搭配得十分和谐。衡山路的尽头有两座紧挨着的英式公寓(就在音乐学院对面,不太张扬),是地地道道的英式排房(Terrace),严谨的灰青色石板瓦、典型英国式的上下推拉窗、甚至门上的投信口好像都和唐宁街(downing street)上的房子一模一样(就是常在新闻里出现的那个布莱尔办公的地方)。隔着复兴西路,排房的斜对面有家阿根廷烤肉馆,餐馆的门口墙上浓墨重彩地画着一个南美人。张扬的卷发披在肩上,背后还背把枪(让人联想起古巴民族英雄切·格瓦拉)。这位老兄坚定而愤怒地瞪着对面的英式排房。想到英国和阿根廷在历史上的瓜葛,这里的风景还是很调侃的。

上海的近代历史造就了很多类似复兴路、衡山路的风景。这些风景大多在卢湾、静安、徐汇等区的交汇地带看得到。它们是老上海遗留的痕迹。因为在当时的上海,这些地区是是租界。小刀会起义一闹,当地的富人几乎全逃到租界避难。而上海旧土地章程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条款即是:中外居民不得混住。所以在租界里的外国人租房子给中国人是违法的。当时的设计师就为这群有钱的无家可归者设计建造了新房型,它们不同于西式的别墅;又有别于传统中式风格,保留到现在就是“石库门”房子。这样的房子造密了,夹在它们中间的就形成狭小的过道——里弄。里弄是值得寻访的。

这里的生活方式受外来影响,这里的居民来自乡土中国。就像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里提到的那样:他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他们眼见着上一辈人习诵着孔教经书却举旗反抗(追求信仰的人活在那个时代确实不容易,比如王国维吧:好容易接受了自己的辫子却又要剪掉,于是受不了自杀了)。他们被灌输一些科学知识,又被灌输一些耶稣教义,又被灌输一些无神论,又被灌输一些自由恋爱,又来些共产主义,又来些西洋哲学,什么都被灌输一点。他们对外国有着革命情绪;对西方文化又抱有狂热崇拜。他们怀恨又艳羡外国人。这里的人为了寻找自信,于是接受了外国稳健的城市化生活方式:他们同各国商人做生意、看好莱坞电影;同时选择了高明的中国哲学:保留完整的家族制度,崇尚恬澹、知足、乐天的德性。这里曾被称为东方的卡萨布兰卡。如同在电影《卡萨布兰卡》里对当地留下的善良、温馨的印象,我相信曾生活在这里的人是明快、积极的,并且从没失掉中国人幽默的本性。所以老上海的痕迹也是怡情、幽默、值得保有的。

看过几期东方卫视的旅游节目《Getaway》,应该说上海周围确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可惜那苏杭风情、江浙美景对于那些处于起步奋斗事业的人来说还是有点距离的。只能先把江苏的灵性、浙江的山水禅抛到一边去了,再远点的地方如:高山流水、七彩云南、丝绸之路、南疆北疆等都还只能在美好的期待中。远的地方暂时不能去,就在这水泥丛林里寻找一番老上海的痕迹也是桩过瘾的事。于是我啃了两本专题史,翻了几册老地图,再借助网络的力量,摸索了一套旅游上海的方法。应该说一开始是老上海建筑的高雅别致的风格吸引了我;深入地寻访下去发掘出更多那个时代的气息。这种气息曾在酋长的艺术杂志里见到过。不知酋长现在还订不订那本杂志。(酋长当年迷恋艺术和葡萄酒,真够酷的!)编杂志的艺术评论家为老上海的艺术风格做了个专辑,好像叫做“青铜色的怀旧”,名字挺有意思。

在怀旧的季节,畅游那些石库门、外国里弄、复古洋房、犹太教堂……,把正在高楼林立中慢慢消失的老上海痕迹一一数来,把值得保存的风景用心记录,实在是件很爽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上海老式里弄
上海现在正在快速变化,这瞬息万变的变化令人百看不厌。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先驱,上海最先进行了人们思想和生活方面的解放,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的东西。在街头出现了时髦的酒吧、KTV,方便的超市,整洁的快餐厅,在大街上林立的百货公司里摆满了五彩缤纷的高档衣服、鞋子、皮包……玻璃橱里的高级名牌化妆品和香水光彩夺目。大型家用电器前面总是聚集着许多人。上海,现在“新”和“旧”正在并存,而“新”以破竹之势驱逐“旧”。人们周围充满着“新”的东西,你只要付钱,要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这样新的生活方式很快就渗透到上海人之间,越来越吸引住人心。但是,对我来说,在上海富于魅力的、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新”的,而是中国传统色彩很浓的“旧”的东西。如果从繁华热闹的大街往里一走进去,眼前一下子就展示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上海里弄的世界。这是—个还看得到上海传统的旧的生活方式的地方,是与外面的快速变化完全隔断的、慢悠悠的,好...
· 上海里弄的小笼生煎
素来一提到上海的点心,人们必先想到的便是出了名的四大金刚——油条,大饼,粢饭,豆浆。可是斗转星移,现在这些称号该让位与另两位大贤--小笼与生煎。在上海的街头你可以很容易地见到小笼和生煎身影。的在此暂借金大侠笔下的东邪西毒来称呼他们。关于小笼的起源在此我转录一下古猗园网站上的介绍“南翔小笼驰名中外,已有百年历史。”它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它的成名成古猗园牵连,却鲜为人知。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镇上日华轩糕团店老板黄明贤改业经营南翔大馒头,天天挑着馒头到古猗园叫卖,因大肉馒头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闻风而动,都来古猗园叫卖大肉馒头,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不能一人专利,于是他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又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
· 上海的新式里弄的特色
有着百年历史的上海里弄,如一轮不停转动着的磨盘,以中国传统作底、西方文明为盘、时间作轴、经济为力,碾碎的是世俗,流出的是生活。它穿过小巷,越过大街,渗透到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孕育出了独特的都市人文景观。弄堂是上海人对里弄的俗称,它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由此,当时素有“江海之涌津,东南之都会”的上海,成为西方列强进入中国的东方门户、中国和西方接触的要冲。两股力量的汇合,使上海自1843年开埠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近一个世纪,由“蕞尔小邑”一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上海市民的居住方式以一种特殊的形态发展着。它融合了东方文化的精神、西方文化的体制,自成一体,独立成章。二历史沿革旧上海租界的圈立,使西方文化在中国有了登陆场。随之而来的国内战乱,使西方文化在无意之中找到了为市民阶层所接受的突破口。...
· 上海里弄的文化历史
上海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主要发源地,上海里弄是中西现代居住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是反映上海自身中西文化交融特征的重要载体,大量里弄所构成的城市形态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城市生活,最为典型地反映了这座城市强烈的市民社会特征。由此,里弄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及其背后的世俗生活,也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城市特征,里弄生活的记忆也成为很多上海人的特殊文化基因。长期以来,里弄的更新改造矛盾重重,尤其在今天,如何处理好超常规快速发展中的各种复杂矛盾,保护并发扬上海历史文化、切实维护居民切身利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刻不容缓的任务。本书主要采用多学科理论融汇综合,并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涉及里弄改造的政府政策制定、经济利益权衡、居民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城市特色保护和发扬等方面,运用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建筑学、经济学、城市更新理论、历史保护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借鉴大量国内外的实践经验...
· 上海里弄里的鬼故事
我从小就住在上海的里弄房子,小时候经常听一些叔叔伯伯讲他们以前在里弄里发生的灵异故事,故事的真实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今天所讲的是灵异而不是所谓的鬼怪!以前有个老太太,一个人住在三层阁(三层阁是里弄房的最高一层),结果在家里病逝了,老房子的规矩是尸体要在家里进行超度,所以她的子女给她请来了法师在家里念了3天的经,到了第3天,老太太竟然神奇般的活了过来,于是法师就问她这几天做了什么梦!老太太说:”我就觉得自己躺在床上不能动,身上地上都是蛇,而且在门缝了有个钩子一直从外面在沟门口的一条蛇,钩了好久都没钩出去,然后就来了2个孩子站在床边,手里那着一本书,翻了一翻说没这个人,就走了,蛇也就不了H缓笪揖脱了.”听了老太太的话,法师让老太太放心,你命还不该绝,那2个孩子就是金童玉女,那本本子就是生死册,上面既然没有你的名字,那阎王爷也就不会招你过去,之所以梦到蛇,那是因为老太太属蛇的!后来过了好久,老太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