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里弄里的男人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6
转发:0
评论:0
里弄里的男人,彦结婚了,随俗嫁往夫家,放弃工作迁徙到上海。经过半天的旅途颠簸,晚间到达时城
  彦结婚了,随俗嫁往夫家,放弃工作迁徙到上海。经过半天的旅途颠簸,晚间到达时城市已被光怪陆离的彩色霓虹灯包裹了。宏伟的内外环线高架路边缘及高楼大厦轮廓闪烁着蓝绿色的光芒,街道在桔黄色的路灯下显得神秘又洁净,红绿灯跳动着,无尽的车流拖着红黄色的尾灯默默无声的来往。人行道上熙熙攘攘的走着悠闲高雅、步履匆忙、茫然蹒跚的人群。老公使劲拉着彦的手。经过琳琅满目的商店,最后沿着小巷弯进像村落一样凌乱的居民区。这里灯光暗淡, 弯弯曲曲的弄堂,高低不齐的居民自建房屋,身边走过的人说着不同地区的口音,路边地摊上摆放着各种看不清也叫不出名字的小玩意,烧烤的生意人借着亮使劲辨认手中的钱。彦新奇的东张西望。老公拽着彦绕过纳凉人最后走进了一座小楼,这是彦的新家。

  清晨,彦被一声声收废品、修煤气灶、做小买卖的南腔北调吆喝叫醒,站在阳台上放眼望去是灰灰的房屋,偶尔有一群鸽子带着串串鸽哨从天空飞过。下面弄堂的中心地段聚着几个穿睡衣的中年男人,叼着烟围坐在一起用上海和苏皖口音大声聊着昨夜的麻将牌,不时的争执戏觑对方,又小声议论四邻的家长里短,见他们也指着彦家的小楼,大概议论刚到的外来媳妇吧,彦赶紧躲在花盆后面。

  上午的太阳撒在弄堂里那半干半湿的水泥地面上,一个胖男人端着一大碗厚厚的面条,正蹲在墙边用筷子使劲搅拌,大肚子撑开了短袖衫的纽扣,他边呼着面条边向旁边几个睡衣男人提供新听来的笑料。胖胖的、油油的圆脸温和的笑着。
 
  里弄新闻发布讨论还没有结束,一个穿大短裤的男人从西面弄堂走出,端着大茶杯、叼着烟晃过去,睡衣们见他来露出媚脸,聊得更起劲了,大短裤不屑一顾,大模大样的坐下,翘着腿,还不时用懒懒的声音对他们不到位的见解拨乱反正。后来彦得知他是某公司经理的小车司机,与经理的关系很不一般,滚过的路多,算得上见多识广。大短裤在家里是好脾气,虽然老婆除了搓麻将从不上班,还时常用夹着烟的手指着自己的衣服对人说是名牌,可大短裤下班回来自己烧饭做家务从不计较,与老婆相安无事。时下司机与经理在小车里平起平坐、而且路子粗的有时与经理也不相上下、即使是时尚倒也真不简单,至少司机要头子活络还需德行谨慎。睡衣们贪图实惠,眼热居委会干部也向他借用过小车。大短裤在外虽跟着经理鞍前马后,在里弄里却被类似睡衣们的人捧着,显得很有地位,也不枉劳作辛苦,故平时不经意的流露出很拽的样子。

  几个男人坐在阴凉处没完没了的侃,彦进屋去整理房间,楼上楼下的卫生搞完不下一个小时,老公已将牛奶热好端到彦面前。

  突然听见外面人声嘈杂,彦走到阳台上往下看,原来是胖男人端着空碗、挥舞着筷子在吵架,对手是一个外地来沪做生意的小个子男人,小个子将满袋垃圾放在自己租住的房屋门口一张破旧小桌子上没扔,而这张桌子是住在对面的胖男人放在露天、为了方便晚上在室外纳凉时放茶杯等物的。小个子明显违反了里弄卫生惯例,又是外来租房户,声音没有底气且越来越小,最后拎起垃圾袋嘟嘟囔囔走开了。胖男人有点不依不饶,继续唠叨。据说胖男人为人善良上路,却是个不愿得罪人的老好人,无论周围发生好事坏事从不多嘴。最近儿子争气考上了政法学校,自己即将就任政法部门的家属,得意之中也平添了许多正气,现在指出外来租户的不足还仅仅只是开始。

  兴许别人和彦一样喜欢看热闹吧,刚才闹架又引来了不少人,连彦家东面二楼的一个穿拖鞋的男人来不及下楼,就跌跌冲冲的从他家厨房的窗户爬出来,站在别人家一楼的平顶上观望吵架,不时亢奋的喊叫几声,拖鞋男人说话嗡鼻头,大嗓门,彦始终没有听清他在叫什么,只猜到他在为闹架敲边鼓。见小个子走开争吵结束了,拖鞋男人怏怏的从窗口爬进去,彦很惊奇。后来几天彦留神了东面二楼,只见拖鞋男人也经常去听里弄新闻,只是他曾经参加斗殴头部受过伤,现在思维慢半拍,说话别人又总是听不清,不太受欢迎。拖鞋男人家厨房的窗户底框与前面一楼的平顶很近,全家人经常从窗户爬出来,在别人屋顶上吃饭晾衣,垃圾袋也放在屋顶上,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而一楼这家是个温和的单身女人。
 
  正午的阳光很晒人,里弄里安静下来,小贩们不见了,聊天的男人们亦已散开,只有几只猫在房顶上窜来窜去。这片老式居民区少见绿色植物,连麻雀也不愿飞来,更听不见知了的叫声。老公为彦在阳台上栽种了各种盆花,经常浇水修剪,红色、粉色的花朵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了不起的开放。老公又用废水池盛土随意种下几棵丝瓜按放在阳台一角,土里拌了花肥,丝瓜长的很旺盛,浓绿的瓜秧带着几朵小黄花顺着绳子昂着头爬上了楼顶。闲时彦便傻傻的看着它们,这是老公给彦的礼物。在外地彦曾听说过上海男人很有特色,除了虚荣还细腻琐碎疼老婆。彦的老公在生活中不拘小节,少有城里小男人那种讲究,却有大丈夫的吃苦耐劳,他每天过得很充实,没时间也不喜欢参加里弄男人的聚会,为了他的事业和彦的生活,每天忙到很晚才休息。

  晚饭前,彦家二楼墙外的落水管因破损漏水,老公搬来梯子靠在墙边,然后出去购买材料准备修理。彦在厨房间做些琐事,忽听见有人说话,原来彦家门口站着个腰别手机干部模样的中年男人,正用苏皖口音愤愤不平嘀咕些什么,彦只听懂“梯子”词语,伸出头见梯子不在墙边,彦赶紧走到楼上阳台去观望,看见梯子竖在里弄一户爱设麻将桌人家的大阳台墙外,那家因为房间太小,只得利用二楼的部分阳台搭建洗澡间,阳台男人正辛苦的趴在擅自搬来的梯子上向二楼搬运砖头,手机男人带着严肃的表情从梯子下面走过,回到不远处的自己家里,而后从门边窥视忙碌的阳台男人和老婆。没过几天,这位手机男人也运来砖头沙泥,迅速的将自家阳台全封闭做成了洗澡间。听说他下岗前是泥水匠,建筑的速度可真不一般。彦这才恍然大悟,干部模样的手机男人因实在忍受不了阳台男人先他一步靠近现代化,那天才肯驾临彦家,愤愤不平那个梯子为阳台男人提供了方便。但后来手机男人毕竟没输给阳台男人,洗澡间发挥着同样的功能,他又得意的经常倒背着手,腰里别着从来不响的手机,在里弄里四处溜达,瞄着周围每户人家的的变化,觊觎着别人的新设施,偶尔忍不住将心里的妒忌怨言流露出来,嘀咕着非常刻薄的话。
 
  太阳西下的时候是里弄里最热闹的时间,这里人有一个习惯,端着堆满饭菜的大碗聚在一起,坐着、站着、蹲着边吃边聊。大家都端着饭碗就象在赶一个饭场,猛一看真以为到了北方的农村。弄堂口住着一户人家,户主是四十多岁的平头男人,饭后他端着茶杯也去饭场,见大短裤在,便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不时殷勤的给大短裤递烟。彦觉得平头男人为人还算正直,里弄有一个手脚不干净的阿乍里男人,总喜欢贪宜,有时买卖赃车,平头男人时常教训阿乍里。最近大短库给平头男人介绍了一个货车司机的工作,纯朴的他只会用殷勤、唯唯诺诺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感激、臣服。

  天黑了,对面弄堂传来女孩子的喊叫声,原来是卖炸鸡块夫妻的女儿在发脾气,炸鸡块男人胖胖矮矮的个子,性格也敦厚。下午到了学校放学时间,彦看见他推一辆自己设计改装的三轮车,上面放着煤气灶和炸鸡块的原料,妻子协助他在弄堂口卖炸鸡块,直到天黑了才推车回家,顾不上女儿吃饭。炸鸡块夫妻每天重复同样动作,勤勤恳恳,生意做得不错,引得里弄里一些输麻将的人总向他们借些小钱,他们不敢拒绝却从没想过要借条。

  深夜了,彦睡在床上,糊糊涂涂的听见弄堂转角一户象碉堡一样建筑的小楼里,传来一个老女人在数落她四十多岁还在家里吃她劳保的儿子,她儿子没有工作,连老婆也离婚一走了之。碉堡儿子每天浑浑噩噩,无精打采,除了吃饭就懒洋洋的瘫在躺椅上,茫然看着门外,只在与他妈吵架的时候,碉堡儿子才发出理直气壮地吼叫声。老女人继续无奈的在数落。彦听着听着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彦又被一声声收废品、修煤气灶、做小买卖的南腔北调吆喝叫醒。空气中嘈杂着昨天的声音,里弄里生活的男人们又开始新的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消失的里弄
现在时兴叫社区,在过去的更多时间里,上海人熟悉的是里弄。“五户为邻,五邻为里”;弄,则是小巷子。作为平民百姓聚居之所的里弄,据说18世纪末已经出现在上海。里弄的大量建造,则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事。当时的上海租界华洋杂居的局面开始不久,人口增加很快,普通市民总要求房价低些再低些,房地产开发商则要追求最大的商业利润,两相结合,占地不大而容量可观的砖木结构老式石库门里弄应运而生。它的总体布置,是欧洲联排式格局。从单体看,则是三间一厢脱胎于传统民居三合院、四合院的形式。这类亦中亦西的老式石库门里弄,最早出现在现在的北京路宁波路一带。到了20世纪20年代,新式石库门里弄开始出现。差不多在此前后,又出现所谓广式里弄,以其房式低矮,外观似广东城市里的旧宅而得名。早期的新式里弄建筑水平并不高,大致要到30年代,一批注重功能设计的新式里弄,才出现在上海人面前。它们进深减浅,开间加宽,卧室、起居室之外还...
· 旧里弄里的时尚
上海的南京路与淮海路依然繁华,但这两次到上海,朋友们领我们去的已不是这两个热点了,而是去“新天地”。微雨中游新天地,繁闹关在一个个石库门里弄里的酒吧、餐厅、俱乐部会所内。玻璃墙内一苗苗闪跳的小烛光勾勒出重重人影,歌者的磁性歌声掠过耳际,但伴奏的低音频却贴着你的心,远远也感触到这里的脉动。再去新天地时,是个清朗夜,设在街上的餐台人满为患,是游客,是本地的银领白领。弄堂里各国风味的高级餐厅里,大多是以味觉及氛围来思念家乡的跨国公司老外,他们穿着雪白的长袖衬衣,结着领带,一身正宗、严整的“公司文化”。新天地的规模不算大,占地三万平方米,令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变身过程。这个历经百余年的住宅区,从前是法租界,老房子破旧了却还气派,它的存在,体现着现代的上海历史文化。在这里进行旧房改造工程时,保留住石库门的砖墙屋瓦,留住古老文化的气韵;房子里的设备现代化,经营的项目时尚化,新天地成了消闲购物的新热点。要看...
· 里弄文化—新式里弄
新式里弄新式里弄住宅是在旧式石库门住宅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来,比较适应当时中上层阶层的需要。境内最早出现的新式里弄住宅,是民国9年(1920年)由中国营造公司建造的亚尔培坊(今陕西南路582弄),共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3层楼房39幢、4层楼房4幢。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金城银行等金融资本的大量投资推动下,形成了境内新式里弄建设的全盛时期。大德里、大福里、信德里、合群坊、兴业里、树德坊等都在这一时期建造。抗日战争时期,随着租界人口增加,新式里弄进一步发展,建筑质量也有提高。如碧梧村、复兴新村、愉园、琪美新村、大同新村、春芬别墅、高安新村、茂龄别墅等,已无石库门的痕迹。从外观造型、庭园绿化,到内部装饰,都日趋洋化,水电卫生设施已基本普及,少数还安装上煤气和暖气设备。解放后,新式里弄大都保存,基本上维持原状。1990年,全区有新式里弄住宅4147幢,建筑面积达...
· 里弄情结
“至言不文,至乐不笑,……”这是《淮南子》中对美的一种感受心态。美的事物往往难以言表其美。笔者每每看到美的建筑或景观时,往往说不出它们究竟美在何处。近时再去黄陂南路的“新天地”走走,有了许多新的感受,似乎找到了它的美之所在。其实,“新天地”之美,可以归纳为一个“情”字。人之情,有多方面,其中童年之情,总会与童年时代的景物联系在一起。上海近代多里弄房子,石库门、弄堂、客堂间、卧室、亭子间、晒台、老虎窗……这些形象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上海人,会时时忆起这些形象,这里的童年时代;有的即便是没有离开上海,但家已迁离市区,也对这些里弄形象印象至深。童年时代的情景,无论是欢乐的、悲怆的,富裕的、贫寒的,却都会令人魂牵梦绕,依依然记在心头。当他们看到“新天地”的这些形象,会有说不出的情怀,使他们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新天地”有小弄堂,有石库门,客堂间式的空间,还有木百叶窗、山墙、晒...
· 上海老式里弄
上海现在正在快速变化,这瞬息万变的变化令人百看不厌。作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先驱,上海最先进行了人们思想和生活方面的解放,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的东西。在街头出现了时髦的酒吧、KTV,方便的超市,整洁的快餐厅,在大街上林立的百货公司里摆满了五彩缤纷的高档衣服、鞋子、皮包……玻璃橱里的高级名牌化妆品和香水光彩夺目。大型家用电器前面总是聚集着许多人。上海,现在“新”和“旧”正在并存,而“新”以破竹之势驱逐“旧”。人们周围充满着“新”的东西,你只要付钱,要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这样新的生活方式很快就渗透到上海人之间,越来越吸引住人心。但是,对我来说,在上海富于魅力的、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新”的,而是中国传统色彩很浓的“旧”的东西。如果从繁华热闹的大街往里一走进去,眼前一下子就展示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上海里弄的世界。这是—个还看得到上海传统的旧的生活方式的地方,是与外面的快速变化完全隔断的、慢悠悠的,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