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什刹海南官房胡同53号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2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什刹海南官房胡同53号, 十几年前,在什刹海畔漫步的人,会常常看到一对不同寻常的老夫妇——一位风度翩翩的

  十几年前,在什刹海畔漫步的人,会常常看到一对不同寻常的老夫妇—— 一位风度翩翩的外国老头和一位气度雍容的中国老太太。老爷子一口地道的中国话,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就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沙博理先生。而他身边的老伴,则是知名的作家、记者凤子。

  如今知道凤子的人大概已经不多。她生前并没有什么轰动的作品,但她的一生丰富多彩,很是值得我们尊敬。她和沙博理的爱情传奇,至今也还让我们感动。

  凤子年轻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在舞台和银幕上当过20年的演员;她又是一个勇敢的女人,是中国第一个女战地记者。1947年后,她的名字和来自美国的犹太作家沙博理联系到一起。

  沙博理和凤子的结识非常偶然。当时,32岁的演员凤子住在上海,她想学习英语,巧合的是,怀揣500美元和理想到上海闯天下的沙博理想学习中文。两人就此认识,并很快演绎了一段终生不渝的爱情佳话。沙博理,这位了不起的外国友人,最终成为中国的公民。

  2001年,沙博理在美国出版了自传《我选择了中国》,书中回忆了他和凤子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他在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我爱上了凤,也爱上了龙。了解和热爱中国龙,使我更加热爱和珍视我的中国凤。”

  这本书出版时,凤子已经去世5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南营房胡同
位于朝阳区西部。东西走向。东起神路街,西至朝外市场街。因此地原为清兵兵营而得名。原为清代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又因其位于朝阳门外大街南侧,因此得名。该胡同曾名南营房横街。1975年更为今名。据传,当时住宅该营房的为清正白旗兵及其眷属,故房舍均为两间一套,每五套为一院,排列整齐。辛亥革命后,营房逐渐演变为民宅,居民中满族和八旗兵后裔居多。附近有神路街邮电局、朝阳区政府、怡景园等。
· 胡同文化—仓南胡同
仓南胡同位于东城区东部,北起南门仓胡同,南至福夹道,胡同曲折,呈南北走向,因位于南门仓以南而得名。如今的仓南胡同周围,已满是新式的住宅和正在建设的工地,古老成为了化石,只有市中心的寸土寸金才代表了时代的追逐。古代粮仓化为了传说点点,留得的只是空空的地标。住在新式小区里的人们,仍然延续着旧时的平和,但也失去了建筑的依靠。曲折的仓南胡同,目之所及的地方,都已是楼房,有新近建的,也有二三十年前建的,无一例外,它们都是北京再普通不过的居民楼。段祺瑞故居就在这片居民住宅的夹逢之中,虽然早就面目全非,但依然存在的院墙仍然述说了一份历史的痕迹。
· 胡同文化—南湾子胡同
九门提督南湾子南湾子在今天的东城区,是一条不规则胡同。清代前期,此胡同无所谓“南”和“北”之称,统称湾子胡同。到清代晚期,才把一条湾子分成南湾子和北湾子两条胡同。西口在南池子的西半截称北湾子,东半截称南湾子。1949年,两条胡同规范化,都加上了“胡同”俩字。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把官豆腐房和小井胡同合并进南湾子胡同,于是南湾子胡同就借着原小井胡同东口延伸到北河沿大街,南边借着官豆腐房延伸到菖蒲河沿。清末,有一位大人物住过南湾子,他就是江朝宗。江朝宗是袁世凯的一名心腹,北洋政府时期担任过京城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又名步军统领,衙门的全称是:“提督九门巡浦五营步军统领”。掌管京师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和阜成门等九个城门内外的门禁,统帅五个军营的步兵,全权负责京城的守卫巡警社会治安。清王朝时,该职都是由清政府亲信大臣或王爷兼任。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退位,九门提...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 胡同文化—闲话胡同
义达里胡同——有垂花门的郎贝勒府,据说婉荣曾住于此。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