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定阜街和三不老胡同等几条街巷的来历
胡同文化—定阜街和三不老胡同等几条街巷的来历, 定阜街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德胜门内大街南段东侧。明代此街称定
定阜街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德胜门内大街南段东侧。明代此街称定府大街,因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府第设在此处,徐达原封定国公。其府为定国公府,所以,其街叫定府大街。新中国建立后1965年改为定阜街。 三不老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棉花胡同东侧。
这条胡同里是明朝有名太监郑和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郑和本名马三保,明成祖朱栎赐名郑和。因此,明朝时此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老爹”是当时对年长人的尊称。清朝改名三伯老胡同,民国年间才改名三不老胡同。新中国成立后此胡同依旧沿用此名。
棉花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护国寺街北侧。明代其胡同北段叫陶兽医胡同,因该胡同住有一个姓陶的兽医大夫,故有此名。其南段叫棉花胡同,是有弹棉花手工业作坊在此居住。民国年间这两条胡同合并,改叫棉花胡同一直至今。 护国寺街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新街口南大街中段东侧。护国寺街是元代对出现的街巷,当时该街有崇国寺,故叫崇国寺街。据史书记载,此寺原为元本相托克托的宅第。明宣德间,此寺改名大隆善寺,明成化间又改名大隆善护国寺。清代乾隆时此街改名护国寺街。
护国寺是旧北京有名庙市,每月农历逢初七、八,十七、八,二十七、八开庙有庙市。民国时期改称护国寺大街,新中国建立后,1965年复称护国寺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以市肆命名的胡同街巷
盐店大院:南起东四西大街,北至隆福寺街。名见《志稿》。清代之盐店当在大街上,字号无考。据《乾隆图》无该巷,知巷为盐店旧址形成聚落后所辟,时在清中叶以后。今犹名盐店大院。戥子市:戥子为较秤精密,用以称量微量之物的工具。在前门外打磨广东口内,东起北晓顺胡同,西北至打磨厂。名见《志稿》,民国沿之。60年代并入北晓顺胡同。布巷子:在前门外,北起鲜鱼口街,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名见《志稿》作布巷,谓巷有“布市”。其形状则绘于《乾隆图》、《宸垣识略》记作布市。民国间称布巷子,至40年代犹有一些布庄,或批发兼零售,或专营批发,后衰落。今虽无布庄,仍名布巷子。巷中旧有懋德堂药店,以出售涌泉膏闻名,传说始于康熙间,民国中期犹存。纸巷子:在前门外,名见《地名对》作纸巷,民国定名纸巷子,当因纸店较多而起。《乾隆图》以其地为北煤市街之一段,《震垣识略》、《志稿》以其地为煤市桥之一段。其巷甚短,北起廊房头条西口,南至杨...
· 胡同文化—三不老胡同
地标的印象明朝时三不老胡同称为三保老爹胡同,是因为胡同里有三保太监郑和的府第,后来“三保太监”逐渐讹称为“三不老”,所以此胡同渐被称为三不老胡同。三不老胡同在什刹海地区的西边,胡同不算很窄,但并不长,里面的建筑零零落落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院子。流年的风景只凭眼睛看到的胡同景象,那是断然不会将这里和曾风光无限的郑和联系到一起的,因为现在,过去的郑府宅院早已经不见了,甚至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有对面几处老宅孤零零地守望着。郑和是明成祖的亲信内监,他本姓马,从小被送入宫中成为宦官。燕王推翻建文帝取得政权后,他因功被赐郑姓,官居正四品的“内官监太监”。永乐元年,郑和师从道衍和尚姚广孝,皈依佛教,法号三保,也被称为“三保太监”。后来,明成祖为了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便任命郑和为使节,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海上活动,前后共有七次,延续二十八年,史称“郑和下西洋”。如今,时间已过去了六百年,郑和下西洋早...
· 胡同文化—三不老胡同与郑村坝
狭窄、拥挤的德内大街终于要拓宽了。街旁600年的古槐都有国家保护的编号牌,想来应是予以保留的。与古槐同岁的,还有一条三不老胡同。它东西走向,东口在德内大街,向西穿航空胡同可达新街口南大街。笔者数次到三不老胡同探访郑和府邸的具体位置。一位老者指着胡同东头路北的一座红砖楼,很有把握地说:“郑和府就是这个位置。早先没盖楼时,有个挺体面的院门,里边好几进院儿,后门开在北头儿的簸萝仓胡同。”北京老胡同多,名称变化也大,比如航空胡同,清时叫噶噶胡同,民初叫禁衙街,上世纪30年代改称航空胡同。这种胡同名称的变迁,有其历史原因:民初有禁卫军衙门建此,后来驻进北洋政府的航空署,胡同名儿也跟着改来改去。三不老胡同明朝就有,在明代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和现代学者侯仁之编制的《北京历史地图集》上,它都叫“三宝老爹胡同”,清朝时叫“三伯老胡同”,民国以后叫“三不老胡同”。这种胡同名称的改动,属北京地名语流音变...
· 胡同文化—刘兰塑胡同名称的来历
北京西城区西安门大街路北,有一条小胡同叫刘兰塑胡同。从这里经过的人们常常要问:刘兰塑是人的名字吗,这条胡同为什么以此命名?让我们循着史籍提供的材料进行一番探索吧!清人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卷上)说:“刘銮塑,俗讹琉璃塑,井一。天庆宫旧为元都胜境,详寺观。”据此可知,这条胡同的名称当与元代寺观“元都胜境”有关,而这里的塑像可能是刘銮塑造的。元都胜境的塑像究竟塑于何人之手?清人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载此事说:“玄(元)都胜境在宏仁寺之西。建于元,相传为刘元塑像。正殿乃玉皇大帝。右殿塑三清像,仪容肃穆,道气深沉。左殿塑三元帝君像,上元执簿侧首而问,若有所疑;一吏跪而答,甚战慄;一堂之中,皆若悚听严肃者。神情动止,恍如闻其謦欬,真称绝艺。”这说明,刘元是元代的一位技艺超群的塑像专家,元都胜境中精美的塑像,便是他的作品。这些姿态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受到人民的喜爱。故该书又说:“礼旃檀佛者...
· 胡同文化—陟山门街
陟山门街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景山西街,西至北海陟山,因陟山门而得名。所谓陟山门,就是北海公园的东门;陟,即为登高之意。在陟山门街里,还有一条名为雪池胡同的支巷,那里是旧时皇宫贮存冰块的地方。现在冰窖还保存着,虽然布满了沧桑,但残存的黄色琉璃仍然述说着曾经至高无上的皇权。陟山门街以南,是著名的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道场。今天的陟山门街早已变成了通阔的大道,过去的御史衙门也成了职工宿舍,历史的含义行将老去,只是路边闲聊或是下着象棋的老人,述说这段逝去的光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