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北半截胡同41号谭嗣同故居
胡同文化—北半截胡同41号谭嗣同故居,谭嗣同故居在宣武区北半截胡同41号。谭嗣同生前任西房北套间,自题为"莽苍苍斋
谭嗣同故居在宣武区北半截胡同41号。谭嗣同生前 任西房北套间,自题为"莽苍苍斋"。他的许多诗文、信札 在这里写成。"莽苍苍斋"原有一副谭嗣同自做的门联:上 联是"家无儋石",下联是"气雄万夫"。后改上联为"视尔 梦梦,天胡此醉",改下联为"于时处处,人亦有言"。会馆 里还有维新志士开会的里院北屋。1898年9月24日谭 嗣同在此被捕。为宣武区重点保护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北半截胡同

地标的印象北半截胡同现已基本不存,只留下残段寥寥。胡同形成于明代,由于胡同长度为全部街巷之半而得名。今天的菜市口,和几年以前已经有了太大的差异,过去的菜市口胡同、官菜园上街、儒福里、自新路、育新街都不见了,代之的是现在宽阔的菜市口大街。谭嗣同故居所在的浏阳会馆是北半截胡同的41号,也是现在胡同里仅存的一座建筑,院子现在已经是普通的民居,不过从那些饱经风雨侵蚀的屋檐和残存的几片窗棂,仍然可以看出往昔的痕迹。流年的风景谭嗣同,186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后,谭嗣同来到了北京,加入维新派。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相继逃离虎口,而谭嗣同则坐等官兵前来,随后与其他五人被杀于菜市口刑场,同时被杀害的维新派人士还有杨深秀、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作为“戊戌变法”的见证人,谭...
· 胡同文化—厂胡同34号朱家溍故居

板厂胡同属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交道口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交道口南大街和南锣鼓巷,长400多米。该胡同在清乾隆时称“板肠胡同”,宣统时称“板厂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称“交道口南八条”,“”中改称“路二条”,1979年复称“板厂胡同”。板厂胡同34号,原为炒豆胡同乙23号(今77号)后门,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曾王府”中所的后院,在胡同西口内南侧,坐南朝北,原有房屋16.5间,建筑面积372.7平方米,房屋均为带廊檐的卷棚式筒瓦房。20世纪50年代初期登记的产权人为朱家济、朱家濂、朱家源、朱家溍4人。曾格林沁王府由东、中、西三所四进院组成;大门开在东所,为五脊六兽三开间亲王府门;正殿建在中所正院,台阶五层,举架高大,饰有脊兽。中所为“曾王府”的主体建筑。民国时,曾格林沁的曾孙阿穆尔灵圭死后,因欠族中赡养费而被,北平地方法院受理公开拍卖“曾王府”。其中,“...
· 胡同文化—板厂胡同34号朱家溍故居
板厂胡同属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交道口南大街路西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交道口南大街和南锣鼓巷,长400多米。该胡同在清乾隆时称“板肠胡同”,宣统时称“板厂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称“交道口南八条”,“”中改称“路二条”,1979年复称“板厂胡同”。板厂胡同34号,原为炒豆胡同乙23号(今77号)后门,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曾王府”中所的后院,在胡同西口内南侧,坐南朝北,原有房屋16.5间,建筑面积372.7平方米,房屋均为带廊檐的卷棚式筒瓦房。20世纪50年代初期登记的产权人为朱家济、朱家濂、朱家源、朱家溍4人。曾格林沁王府由东、中、西三所四进院组成;大门开在东所,为五脊六兽三开间亲王府门;正殿建在中所正院,台阶五层,举架高大,饰有脊兽。中所为“曾王府”的主体建筑。民国时,曾格林沁的曾孙阿穆尔灵圭死后,因欠族中赡养费而被,北平地方法院受理公开拍卖“曾王府”。其中,“...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 胡同文化—闲话胡同

义达里胡同——有垂花门的郎贝勒府,据说婉荣曾住于此。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