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百子胡同八十年变迁
百子胡同,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内成方街西口,一个南北的小胡同。与工美馆、百盛隔街相对,我是1915年2月26日,出生在宣武门内未英胡同(听母亲说是我三个月时,1915年5月,迁到此址),那时叫铁匠营四号,当时属内右二区,后来因为北京有三个铁匠营,怕重名造成麻烦,而撤销了。这个铁匠营是百子胡同上的一个枝叉,原来叫狗脖子胡同,因取名不雅,而改成百子胡同。
笔者自幼家贫,父亲在旧王府、洵贝勒府当差。民初,连王爷也是老百姓。坐吃山空挣不了几个钱。母亲做点针线活,所以我先后去了很多不花学费的平民学校,有胜牌营半日学校,太平湖七爷府民国大学的平民夜校。到初中时,到交通大学(李阁老胡同,后又转到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学生会组织的平民学校,在今天的新华社)。当然没有正规文化教育只取得了一纸,初中三年毕业证书。
直到我20岁,考上了北平市财政局测量大队,有了收入,才初步解脱贫困。
当年铁匠营周围的环境,这里是城市中最偏僻、荒凉,靠城边的称闷葫芦罐。交通不便地区住的大都是贫苦人民。我家北面是一个大空场,名花园宫,东西二百多米,南北也有二百多米,柳树成行,北面一口井,东面一口井,并且曾经种过麦子,另外还有三个大坑。每年雨季,从顺城街流来的水灌满了三个大坑,成了死水塘,很脏乱,没有电灯,靠墙边随便大,无围栏,不怕人看!
东面有个都城隍庙(现在叫成方街),庙很大,没有住持和尚,住着警察宿舍。解放后划给建筑印刷厂,又划给水利电力部印刷厂,盖了新楼,把大殿当库房了。这个大殿是文物保护单位,四周五米不许堆放杂物。现在就在八中西门内。
再说这个第八中学是个重点学校,经常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光临参观。但这个八中原来在府右街,是四存中学,解放迁到这里的,拨款拨地,盖的新楼。做课堂没有操场,把整个花园宫空地,拨给八中做了操场,围上围墙,封闭了。
金融街第一期工程,是在学院胡同与按院胡同修地下管道,上水下水,电讯、电缆等高空气球标语是“投资广场”。往南的工地上搭彩牌楼,上面还写金街、银街、中国华尔街,很气魄。建立八大银行,多个金融交易所,程控中国经济命脉的宝地。
复兴门的发展解放前就已开了豁口,城内是单线上下行,胡同不宽,城外也是单线上下行,中间绿地种大杨树。到了解放后才展宽马路变的一块板,把卧佛寺、旧刑部街、报子街、邱祖胡同全拆掉了,变成今天的大马路。至于,复兴门立交桥是1975年修建的。
金融街南起百盛地铁站,北到阜内保险大厦,占地48公顷。为建设需要,拆掉与半拆掉的胡同,粗略统计,有百子胡同、花园宫按院胡同、松鹤胡同、广宁伯街、真武庙、烟筒胡同、西养马营、孟端胡同、大盆胡同、武定胡同、大喜胡同、牛八宝胡同、王府仓胡同、小水车胡同、民康胡同,不完全统计20多条胡同消失与半消失了。
再说我家,早知是在拆迁之内,因为是危房不敢投资修理,怕白花钱。坚持到最后,到底后墙塌了,怕出危险,子女们出钱出力,翻修了三间高大南房。但是没住三年,在1995年4月,第七期拆令下来了,给我安排在丰台区角门西里4号楼八门301室。自此住上了放心房,不受风雨侵害与地震等威胁了,确实舒服了。一晃已是10年了,今年九十岁了。仍然健在,客观地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住就是八十年,并在迁居后又活到九十岁,是一件罕见之事,故土难离,在前年还亲自观看故土,只见是新楼金融街35号,回想起来沧海桑田,不觉潸然泪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