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德内老胡同连成片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1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德内老胡同连成片,  去年夏天,我骑车路过德内大街,在街南头,看见一家藤编店,我一直在对传统手工作

   去年夏天,我骑车路过德内大街,在街南头,看见一家藤编店,我一直在对传统手工作坊进行实地采访,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今年我特意又去了一趟,打算采访一下藤编匠,路上我生怕这家店再搬走了,因为我印象中的藤编匠都是南方过来租门脸儿房的,和街上一些安装铝合金门窗的店铺一样。

  位于德内大街311号的这家号称叫“李记藤椅店”的作坊原就是一家老北京人开的,现店主人是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姐,她从小和父亲学做藤编手艺,如今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中,只有她一人继承了父业。

  李师傅的父亲早年制藤编在京城也小有名气,曾为梅兰芳的戏中道具做过一个花篮,竟换了好几口袋白面。原先梅兰芳早年也在他家后面的护国寺街住,如今也成了梅兰芳故居博物馆。

  李师傅的邻居向我介绍,藤椅店这个院落原来也是个大宅院,是皇宫里一位大厨师的宅院,从宫里出来一直都不用干活。如今门楼早已拆了,一棵老槐树也成了院外的一棵树了,有老树的院子才可证明是老院子。难怪我看院中正屋大北房高高建于三层石阶上,而且屋檐特别宽大,据说夏天阳光都照不到屋内。如今都被住户堵上墙,又成了外间屋,现在的人都在向空间争夺地方,特别实用。院中更是拥挤着一些小平房,昔日宏大的格局早已看不出来了。这个311号院落后面,便是二条前后铁匠胡同。清代这里为铁匠营,以制造铁器场所而得名,为正黄旗地界。胡同内有许多好宅院,院门上挂有西城区文物所的“保护院落”标志牌,意思是虽不属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属要保护的院落。

  有的院落门面非常宽大,有的虽不宽大,但门墩很讲究,透过一个老院落我看见有雪白的槐树花倾斜下来,透过阳光,很有庭落生气。只是门楼前又被人搭建了临时小屋。在一家北京市电教礼堂的大院内,还有一排古民居被油饰一新。

  在一家正在施工建小楼的院落里,我看见紧邻工地的水泥柱子旁有一座二道垂花门,门上有透雕的花饰裙栏,彩绘早已脱落,再往后走,硕大的正屋,屋顶漫坡很大,门檐雕有花木围裙,很是怪异。

  居于垂花门对面南屋里,走出一老太太,有八十多岁,头发盘的格外整齐,且乌黑发亮,肯定是染的,脸庞清瘦,但目光有神采,并施有白粉,一看便是很讲究的老人,年轻也是美丽的小姐身姿,出自大家。

  老人早年随家人从东北做生意到北京。她老伴早年去世,如今有一儿子住在隔壁院落。老人身后有一西洋式雕花梳妆台,水银镜完好无缺,属民国遗物,如今已不多见。西墙上挂有硬木框的花卉四条屏,充满人文气息。

  李记藤编店街对面为厂桥街道办事处,院中楼房与一排古屋并存,人们说那是李莲英的故居遗存。

  往北兴华胡同有一个叫兴华幼儿园的院落,前院有一棵300年的古槐,二道门有一汉白玉的抱鼓石,后院月亮门内有大宅院,如今是儿童活动场所。再向后是一民居大院,据说原属于同一院落。后面的院落为大杂院,早已看不出昔日格局,只是门楼上的黑色砖上,雕有白色的花饰,据说为大户人家所有,有人曾出高价收购。院中主人说这里原是和珅的一个马夫屠所,一个马夫也住如此大院,可见当时也是当官的光风。

  兴华胡同内还有许多院落,往东有东西福寿里胡同,名字多好听。快到前海西街处有两处院落,门楼上有“敲诗悦礼,含谟吐忠”对联,门内山墙上有影壁墙。而另一院落大门对面便建有影壁,中间花框内还雕有二字,已被人敲去。门楼上雕有四季花果和文房四宝图案,如今也是辅仁大学校友会美术研究会的办公室。

  兴华胡同北边的定阜于为辅仁大学旧址,一幢中西合璧的老建筑,这里原是清涛贝勒府,现还存有涛贝勒府花园。

  辅仁大学往西便是清庆亲王府,如今正门正殿已拆除,只留有一道高高的灰砖墙在外,更显神秘,灰砖墙上还有文革标语遗迹,上书“四个伟大”为粗宋体。

  院内留有宜春堂是奕匡力的居住处,约斋为其书房,契兰斋为客厅,另有静观堂、承荫堂、爱日堂等建筑。北面还有梳妆楼。清廷逊位,亦匡力逃往天津英租界,其府一直空着,1940年售与人为华北行政委员会。1945年被国民党接收,设空军北平司部于此,1949年后为北京卫戌区使用。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介绍中可以看出庆亲王府内的建筑名称很好听,可惜无缘目睹,而高墙外的延年胡同,名字也很好听,特别是街角的修车摊,与修鞋摊更让人感到亲切,如今这景色也要深入到老胡同内才会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漫话胡同老门联
胡同老门联,是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胡同的拆迁改造,老门联也越来越少了。这里所说的老门联,是指雕刻在大门上,然后再上了漆的那种,或红地黑字,或黑地红字。它们大多是百年物,甚至有的超过百年。虽然这些老门联经过长期日月风霜的侵蚀,有的已然斑斑驳驳,但有些仍不失其“本色”,且更显出它历史的内涵和夺目的光彩。它做工精细,讲求笔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包,其笔锋或刚健、或洒脱、或凝重、或飘逸,不但在书法上给人以美的极好享受,更重要的是在文字内容上,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北京老门联中,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样的内容为最多。它典型地体现了老北京人对传统文化道德的推崇和对修身、立德、求知的渴望与重视。从这一副门联中可以想象到,这是一户忠厚老实而又知书达理的人家。就像当年老舍笔下《四世同堂》里祁老爷子那样的人家一样。如今东城西扬威胡同14号门、西城太平桥东大街1号门、宣武区粉房...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最窄的胡同
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门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我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最近又有人关地踏勘,发现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虽然东口宽八十厘米,可胡同中间最窄处却只有四十四厘米,是胡同两侧居民住宅院前的台阶伸出占了地方,在这个地方俩人相遇,得有一人退进居民院的门洞里,另一个人才能过去,要不然谁也甭想通行。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最长的胡同
北京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了。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 胡同文化—闲话胡同
义达里胡同——有垂花门的郎贝勒府,据说婉荣曾住于此。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