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小吃火故居多京味胡同人文荟萃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0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小吃火故居多京味胡同人文荟萃,   1956年,大栅栏的廊房二条大栅栏的廊房二条小吃最多东堂子胡同住过的

   1956年,大栅栏的廊房二条
  大栅栏的廊房二条小吃最多 东堂子胡同住过的名人最多 砖塔胡同历史最古老————

  在历史悠久和色彩斑斓的北京文化画廊中,胡同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除了地理特色,北京城有好多胡同还具有特定的人文特色。

  和京戏、京调、京味这类号称“姓京”、但却源于四面八方的事物一样,胡同最初也非北京的土产。它来自蒙古语,七百多年前传入北京,并借助北京这块文化沃壤而生根,当之无愧成为北京传统地方特色的象征,散发着浓郁的“京味”。

  但由于胡同在北京街巷中拥有特殊的群体,不再只是街巷通名,从历史的到现实的、从自然的到人文的一切。

  人们谈起北京,必然都会联想到它的胡同,把胡同作为体现北京风情的窗口。

  住在小吃最多的胡同

  家门口饱口福吃遍各种小吃

  北京小吃最多的胡同是大栅栏的廊房二条。这条胡同里会聚了月盛斋(酱羊肉、烧羊肉)、小肠陈(卤煮火烧)、瑞宾楼(褡裢火烧)、爆肚冯等北京老字号经典名小吃。

  1956年,曾经有20多家小吃店分布在廊房二条和它临近的门框胡同内,居民郭先生回忆,除了月盛斋、小肠陈、瑞宾楼、爆肚冯以外,这里的小吃还有“豌豆宛”、“奶酪魏”、“包子杨”、“年糕王”等。食客要算准时间才能吃上,否则来早了,店铺没营业;来晚了,小吃已卖完。而住在小吃店隔壁的胡同居民可真饱了口福。小肠切法有讲究

  小肠陈的食客们曾经念叨着这么一幕情景:案头师傅不时把手探进汤锅,神态平静地在锅中捞取各种卤品,似乎那沸腾的汤与刚从自来水管子接的凉水并无二异。

  在小肠陈边上住久了,吃得多了,小肠陈的邻居也能说出一些它的卤品切法。小肠陈的卤品切法可是颇有讲究,“火烧井字落刃”、“豆腐三角给刀”、“肠花样分断”、“肺头剁烂筋脑”。当然,最玄妙的还是最后“杀青”时的浇汤,汤少了,卤品不能入味,吃来味道太淡;汤多了,将“货”淹没,又丢了碗中风景。案头师傅则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把小吃买回家吃

  廊房二条的居民有一个习惯,带着家里的碗买回家吃。居民王大姐说出了其中的详情:“老店客多门脸小,我们要都在店里吃就占了顾客的位子。邻里街坊的,为了不影响买卖,我们买回家来吃还能腾出位子。

  住在名人最多的胡同

  居民拜名画家为师蔡元培故居变宿舍

  北京城里名人最多的胡同是:东堂子胡同。它东起朝阳门内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与南侧的外交部街和北侧的红星胡同(原名无量大人胡同)平行。是北京城中住过名人最多的胡同之一,蔡元培、沈从文等都曾居住于此。

  在东堂子胡同,记者见到一个破旧的院落。院落的房子除了西面两间因有人居住尚没有拆,靠东边的一间已经见了天日:木制的门窗已不见踪影,土堆里夹杂着砖头瓦片。拜画家沈从文为师

  在后院住了40多年的居民李竹英说:“小时候沈先生和我家是邻居,我有幸跟着他学画画,老人不喜欢说话,但是为人和气,他特别细心。”据她回忆,老人整天在屋里写呀画呀的,连吃饭都会忘记。

  东堂子胡同西口75号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故居,是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后租住的房屋。进入故居,一名在门口刷牙的工人承认这里原是蔡元培先生的故居,但现在这里是公司的宿舍,不对外开放。

  住在最古老的胡同

  居民不愿搬家舍不得老槐树

  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砖塔胡同,名称最早出现在元代。
  它位于西四丁字街口西侧,因砖塔胡同的东口有一座八角形、七级密檐式青灰色砖塔而得名。

  砖塔胡同的路面铺着柏油,偶尔能看到两人合抱粗的大树。在这里,你能看到民国时代的四合院,能看到五十年代的红砖灰瓦顶宿舍楼,能看到六七十年代的简易楼和八十年代的商用楼。

  当然,胡同里更多的是小门楼。胡同中的石质制品到处可见,如石磨、石碾、石砚等。文人墨客歇息的地方

  作为北京最老的胡同,它曾是很多文人墨客歇息的中转站,为名家提供创作的背景参考。鲁迅的《祝福》、老舍的《离婚》以及张恨水的《黑巷行》都写了砖塔胡同,居民们感到很受用。

  胡同居民李大爷说,他年轻时到外地出差,一些听说他的家庭地址的人常会带着一脸的惊讶,追问“是不是书上写的那个砖塔胡同”。

  李大爷说,为自己能够住在砖塔胡同感到骄傲。舍不得门口的大槐树

  靠近胡同东口的大槐树约有两人合抱那么粗,居民薛先生表示,虽然胡同里的老居民越来越少,但他仍坚持住在胡同里,“舍不得那棵大槐树”。

  今年快70岁的薛先生说,那棵大槐树是看着他长大的。“夏天的时候,槐树底下特凉快。”薛先生说,“坐在树阴下,过去那些算命瞎子的锣声,卖牛皮筋和糖葫芦的吆喝声就像在耳边,去了别处就找不到这感觉了。”

  目前,在砖塔胡同里住的居民多为租房户,记者多方联系才找到一位砖塔胡同的“老北京”王先生。

  王先生表示,虽然自己有好几处公寓,但他仍坚持不时地回到胡同里住,因为他念着胡同里的“人情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 胡同文化—闲话胡同
义达里胡同——有垂花门的郎贝勒府,据说婉荣曾住于此。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
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全长3公里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仅长25·23米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最宽处32·18米最短的胡同小喇叭口胡同,北口不足0·6米拐弯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砖塔胡同仅存的过街楼儒福里的观音院过街楼北京城的胡同虽说大多数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的,但也有斜街。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的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由此接下去继续往南至复兴门内大街,佟麟阁路再以此往南接到宣武门西大街。一条原本是北京城西部重要水道的街连起了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这条胡同与长安街平行,在长安街南面,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它仅比从东单到西单实际长八里的长安街短一点五里。与最长、最宽相反的就该是最短、最窄的街巷胡同了。在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桐梓胡同东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一段,原来叫一尺大街,不过才十来米长,东西走向。现今...
· 胡同文化—烂缦胡同
烂缦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西街。此处在唐代曾是城东垣护城河的位置。明朝初年形成胡同,称为烂面胡同,清末改称烂缦胡同。胡同里以蛮子门居多,这其实也在说明着过去主人的身份。胡同里的蛮子门大多很气派,只是规制上无法造成广亮或是金柱的模样。所以能够猜测过去的主人大概应该是财力出众的商人了。精美的砖雕镶嵌在门楼上,诉说着属于过去的历史。
· 胡同文化—马胡同
六畜之首的马地名六畜当中,马排在首位,在以六畜为名称的北京地名中,马也是老大。明代时就达到40多个,比牛胡同多,比羊胡同也多。当时与马直接关系的就有乌马驿,养马胡同、马桩胡同——拴马的桩子、马巷胡同、御马监、御马监仓草栏、牧马所、马皮厂、找马河、马市——马匹交易市场;马市桥、马神庙街——街里有祭祀马王爷的庙;糖营瘦马营、骡马市——又一个大牲口交易市场;马厂胡同、马道口和埋马坟等。这些马地名分散在中、东、西、南、北等五个城区里。此外,朝廷还在京东温榆河畔设立了大规模的马房,豢养马匹和小马驹。当时就有驹子马房、北马房、金盏马房、北高马房(新店)、义河马房(常店)等,这些地名一直流传至今。还有一种与马没有直接关系而仅有简接联系的地名,像中兵马司和东、西、南、北城兵马司胡同,这些兵马司既是官署名,又是地名。兵马司全称兵马指挥司,其职责类似今天的公安部门,但管理的范围要宽。除了在五城骑着高头大马负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