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崇效胡同与枣林街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1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崇效胡同与枣林街,日前有先生撰文谈及京城旧景之崇效寺的牡丹,于是想起这两个地方——崇效胡同与枣

  日前有先生撰文谈及京城旧景之崇效寺的牡丹,于是想起这两个地方——崇效胡同与枣林街。
  两条街连着,就在宣武区白纸坊附近。
  唐朝,这里是一片荒野丛林。贞观元年(627年),这里建了一座佛寺。这年,太宗李世民登基,大唐盛世开始。从那时起,历经唐、宋、元,该佛寺香火不断。
  公元1341年,元顺帝登基,年号至正。这是元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社会政治经济一片混乱,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大军稳步发展,元帝国灭亡前夕。顺帝命令重建该寺,赐名崇效。显然寓有崇仰效仿李世民治理大唐,有挽救大元于危亡的深意。结果,元朝还是完了。公元1522年,明朝世宗登基,年号嘉靖。这年,内官监太监袁福与高僧了空和尚同心修葺崇效寺,使之焕然一新。这时,寺院规模才算定型,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后殿等。嘉靖三十年(1551年),内官监太监李朗捐钱,在寺院中央增建一座藏经阁。到了万历年间,风水先生认为位置不好,就把藏经阁移到了寺院后面。藏经阁东北有台,台后有僧塔,僧塔周围种了上千棵枣树。初夏花香似蜜,秋后果红如云,时称该寺一奇。
  寺有嘉靖年间郧阳府知府夏子开碑和万历年间翰林院检讨区大相碑,分别记述了寺院修葺与增建经过。隆庆五年(1571年)又立了一块彰显佛家因缘一切圆满的万缘碑。此碑形制奇特——碑首雕镂成瓦屋形,屋檐斗拱一应具备。碑心再依样雕镂成高约一尺的小碑,上刻碑文。小碑上下左右全是并列的小格,共有158个,每个小格都做屋形,每间“小屋”里刻有人名,密密一万多个。清朝诗人、刑部尚书王士祯过崇效寺,面访当时住持雪坞法师,被甜蜜的香气熏醉,错把大片枣林比作佛国栴檀林,心神爽怡,夕阳落了,竟不肯离去……
  后来,周边居家渐多,形成胡同、街道,就依物取名,便有了崇效胡同和枣林街。今天白纸坊小学即为崇效寺旧址,藏经阁还在,是宣武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陟山门街
陟山门街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景山西街,西至北海陟山,因陟山门而得名。所谓陟山门,就是北海公园的东门;陟,即为登高之意。在陟山门街里,还有一条名为雪池胡同的支巷,那里是旧时皇宫贮存冰块的地方。现在冰窖还保存着,虽然布满了沧桑,但残存的黄色琉璃仍然述说着曾经至高无上的皇权。陟山门街以南,是著名的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道场。今天的陟山门街早已变成了通阔的大道,过去的御史衙门也成了职工宿舍,历史的含义行将老去,只是路边闲聊或是下着象棋的老人,述说这段逝去的光阴。
· 胡同文化—黑窑厂街
黑窑厂街位于宣武区东南部,北起南横东街,南至陶然亭路,明清时期,此地有官窑,且烧砖之土为黑色,因此得名。金中都的东垣由此穿过,一直向北延伸。今天看来,北京的土壤不可能是黑色,可能是当时的砖土取自金中都的夯土城垣。黑窑厂现在大多已是新式的住宅楼,只有胡同北部路东仍保存着一小片古老的建筑,那里便是建于清代的尼姑庵——三圣庵。
· 胡同文化—珠朝街
地标的印象珠朝街在清朝时,称为珠巢街,建国以后改为珠朝街。珠朝街是一条不算长的胡同,以普通的四合院为主,胡同的5号院是中山会馆,一座很气派的广亮式大门。珠朝街的南端是一个折弯,由此而西就是官菜园上街了。胡同西面的官菜园上街现在已经基本不存,只留下一段短短的建筑,过去的胡同,而今已成为菜市口大街的组成。流年的风景过去,珠朝街曾经集聚过很多名人,历史上著名的《京报》就创刊于此。今天“铁肩辣手”的《京报》已经远去,留得的只是往事如烟,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鲁迅先生主编的《莽原》陪伴了《京报》的行程。聂耳在中山会馆里住过,他的名字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在一代一代国人中传颂。聂耳,1912生,云南玉溪人。他初中毕业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参加进步,后前往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先后到联华、百代等影片、唱片公司工作。他创作的作品在中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唱出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的时代最强...
· 胡同文化—上斜街
地标的印象上斜街在明朝时称为西斜街,所谓斜街是由于这里过去是河流故道而得名的。斜街过去是河流的故道,后来河水消失后便成为了道路,和一般那些斜街不同的是,这里应该是先有宅子后有路,因为每一个院落都高出了路面很多,需要拾级而上。如今的上斜街,东口的部分建筑已经开始了拆迁步伐,历史被埋藏在了地层深处,留得的只是空空的名词。据说东口曾是北京大学四院的旧址,那是很远以前的事情,而现在被埋藏下来的,也是经年以后的传说。流年的风景上斜街50号院是龚自珍故居,从院内的建筑上看,过去的规模是很大的,但现在只剩下窄窄的过道,作为院子的大门。“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首流传于世的诗陪伴了一代一代中国学子。龚自珍,出生于1792年,浙江仁和人,那里是今天的杭州。他出身于世代官僚文士家庭,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他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改革运动的先驱。上斜街,昔日的河流...
· 胡同文化—国子监街
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国子监街上有四座牌楼。东口与西口各一座,额坊曰“成贤街”。街内有两座,额坊曰“国子监”。国子监街有国子监与孔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著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如同国子监,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国子监街是北京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如果从营建孔庙算起,至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了。在北京二环路以内,街道上保存牌楼的,也仅存一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