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骡马市大街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6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骡马市大街,骡马市里修史  骡马市大街在宣武区,它其实就是从广渠门到广安门的大街上的一段,过

骡马市里修史

   骡马市大街在宣武区,它其实就是从广渠门到广安门的大街上的一段,过珠市口西大街就是它。这段路原先就叫骡马市,可知历史上这里曾有过一个大型的骡马交易市场。建设成大街以后,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呼它是骡马市,而不叫骡马市大街。

    骡马市曾寓居过一位勤奋的学者,姓谈名迁。谈迁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历史学家,籍贯浙江海宁县,他是个锲而不舍追求奋斗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典型。谈迁生于明代,年轻时就立志编一部材料准确、令人信服的明代史,以补充、纠正前人的疏漏及谬误。费27 年心血,七易其稿,终于完成这部500 多万字的编年体明代大事记《 国榷》。不幸,竟有人深夜人室将其书稿窃走,这对谈迁来讲是一个晴天霹雳,他痛不欲生大哭一场。

    悲痛过后他冷静下来,鼓励自己:我的手还在,还怕重写一部?

    这时已是大明朝灭亡,清兵人关后第三年了,是清政府对中原人民最残酷的时期。任何人只要对明王朝稍流露留恋之情,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谈迁不顾危险,重新着手整理资料,再写大明王朝的《 国榷》 。暑往寒来,6 年过去,重写的《 国榷》书稿终于完成。

    为了修订补充这部史书,谈迁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 年)初秋,离开浙江前往北京。初冬11月到达天子脚下,住进了外城骡马市的临时寓所。

    谈迁进北京的另一个目的是来哭明崇祯帝的思陵,以悼念失去的故国,这在清朝统治者看来,同样大逆不道。谈迁不敢公开表露自己的感情,直到第二年仲秋,他才如愿以偿,到达思陵向故朝之君表示了情思。

    拜渴皇陵的那天,天还没亮,谈迁就守在宣武门外。等到城门一开,他便急步走进内城,穿过整个北京城,出了德胜门。一直朝北,整整走了一天,到达了昌平县,住了一宿。第二天又起了一个大早,赶到了思陵前。亲眼一见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的陵如此矮小简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触景生情,他更是伤心不已。

    在北京期间,为了考证明朝历史,收集资料,在内外城庙会、正阳门外西河沿等有古旧书籍出售的场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实地考查了先农坛、观象台、钟鼓楼、西山、西湖(后来的昆明湖)等诸多胜迹,向前明遗臣,降清旧臣调查了解他们的经历。他甚至不耻下问,向牧童村夫请教风土民情。

    谈迁以时年60多岁的高龄,在京城生活了两年三个月,风尘仆仆跑遍了北京的城里城外,不仅补足了《国榷》 的不足,还写出了一部25 万字的《 北游录》 ,真实地记录了北京的气候、地理、景观、百姓生活状况以及知名的历史人物的活动情况等诸多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很有价值的北京历史文献。

    今天的骡马市大街已难寻这位花甲老学者的踪迹,但他的《 北游录》 给我们留下了明清交替之际的北京城真实状况,也给我们留下了这位老先生勤奋、治学严谨的学者风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旧鼓楼大街
这是拓宽后的北京中轴线北端旧鼓楼大街一景。这种假的仿古墙只此一半,临着大街,但永远也摆脱不了人文的缺失和造型的滑稽。
· 胡同文化—鼓楼西大街
位于什刹海北岸。由于什刹海自西北向东南偏斜,故而鼓楼西大街也随之偏斜。元代,简单地称为斜街。是大都最热闹的地方,有斜街市之称。鼓楼西大街的东端是鼓楼,西端是德胜门。德胜门构于明初,尚存箭楼,是北京的军门。明清两朝出征,均要出此门,取“得胜”之意。鼓楼亦建于明初,后毁,清时重修。下为红色砖台,四面构券门;上为鼓楼。鼓楼为两层,顶部为歇山兽脊,三重檐,灰筒瓦绿剪边。清时置主鼓一面,附鼓二十四面,配合钟楼之钟用以报时。清代的报时方式是,每夜分为五节,即:定更(戌——今晚八时),又称起更或初更;二更(亥——今晚十时);三更(子——今晚十二时);四更(丑——今二时);五更(寅——今四时);亮更(申末卯初——五时),即天明了。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鼓之击法是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最后以快慢之间的速度击十八响。所谓“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计五十四响。重复...
· 骡
主要特征体型比马小,比驴大,耳比马长,比驴短。大多数黑色,臀高约1.55米。在其短厚的头,长耳朵,四肢瘦小,蹄窄,短鬃毛,没有板栗(角质生长)内钩。在身高和身体的形状、颈部及哮吼、均匀大衣、牙齿,看来像马。普遍认为骡子皮肤使它们更有能力抵御阳光和雨水及激烈的撞击。历史与产业古希腊人及古罗马人使用骡子作为交通工具。骡子在20世纪初被用当作军事运输工具,它们被用做载送士兵和沉重的物资。早期的北美伊利运河还有骡子用的接驳船。现代骡子变的罕见,是因为汽车和卡车等内燃机车辆的普及。骡子可以穿过陡峭难走的、又黑又深的洞;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当地观光业者使用骡子运送游客下山。分类马骡马骡,由母马与公驴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具有杂种优势,体型若马。身体较大,耳朵较小,尾部的毛又黑又浓。力大且寿命长于马或驴。驴骡驴骡,正式名称“??”。母驴和公马的种间杂种。外貌似驴。耐粗饲,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精力大而持久,...
· 骡鹿
参考文献JulietClutton-Brock.世界哺乳类动物图鉴.猫头鹰出版.ISBN9789866651229.
· 对马市
历史年表1889年4月1日:实施岛屿町村制,现在的辖区在当时分属:1919年4月1日:岩原村改制为岩原町。1932年4月1日:竹敷村被并入鸡知村。1940年10月17日:鸡知村改制为鸡知町。1948年12月1日:丰崎村改制为丰崎町。1955年1月1日:丰崎町和琴村合并为上对马町。1955年3月1日:鸡知町和船越村合并为美津岛町。1955年3月20日:仁位村和奴加岳村合并为丰玉村。1955年4月15日:仁田村和佐须奈村合并为上县町。1956年9月30日:岩原町、久田村、豆酘村和佐须村合并为新设置的严原町。1975年3月4日:对马机场开始营运。1975年4月1日:丰玉村改制为丰玉町。1976年4月1日:峰村改制为峰町。2004年3月1日:对马岛上的岩原町、美津岛町、丰玉町、峰町、上县町、上对马町合并为对马市,市政府设于旧岩原町的位置。变迁表交通当地渔港金石城市公所太祝词神社海神社公路国道38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