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金井胡同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6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金井胡同,地标的印象   金井胡同与上斜街和达智桥胡同相接。胡同里有沈家本故居,过去宅院前

地标的印象

    金井胡同与上斜街和达智桥胡同相接。胡同里有沈家本故居,过去宅院前有名为“金井”的一口水井,后来,这条胡同便由此得名。胡同非常窄也非常短,在胡同北端,有一座二层的中式小楼,周围则是低矮的普通民居。胡同虽然不长,但从一头向另一头望去,仍然会有种幽深的感觉。

流年的风景

    金井胡同1号院是沈家本故居,院落北面是座二层小楼,名为“枕碧楼”。沈家本可以说是近代国法学界的第一人,他融会中西方思想,修改清朝律例,并且制定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刑法和第一部商法。然而,虽然沈家本努力改革探索,但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很多方案并没有成为现实。
    沈家本,生于1840年,浙江省吴兴人。他于光绪年间中进士,历任过知府、刑部侍郎、法部侍郎职务,辛亥革命以后,曾出任内阁法部大臣。他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法学家,清朝末年法制改革的倡导者。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清朝逐渐走向没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使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此时,清政府被迫修订法律,而沈家本就成为了参与修订法律的大臣之一。
    然而,沈家本的修法实践并没有使清王朝获得重生,毕竟日渐腐朽的封建统治已经走上了末路。
    在寻常生活之中,知道沈家本的已经不再多见,即便是时常路过于此的胡同居民,大多也只是知道文物保护的标志。至于历史,注定已经远去。
    据说,近些年来,在法律专业的课程中,沈家本和他的法律基础理论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虽然,经过去了近百年的时间,但历史的公正仍然给了沈家本一个人生的坐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以井命名的胡同
北京过去生活用水主要靠井,因此以井命名的胡同很多。井,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至今仍有不少带“井”字的街巷,过去北京有80多个地名与井有关。明、清时直接叫井儿胡同的就有十几条,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换和井水的干涸都改名了。崇文门的镜子胡同、南锣鼓巷的景阳胡同、新街口的景尔胡同、东华门的景丰胡同,过去都叫井儿胡同。前门外的肉市街二巷、天桥北粉店胡同、天坛半壁街,过去也称井儿胡同。朝阳门南小街的井儿胡同并入了遂安伯胡同,位于东四十四条的井儿胡同并入八宝坑胡同。今思源胡同、恭检一巷、后英房胡同花园大院过去都称四眼井。阜成门内的福绥境胡同过去叫苦水井。崇文门外的金鱼池东巷过去叫牟家井。牛街的天景胡同过去叫大井胡同。天坛东路有四块玉胡同,四块玉也是井名。过去那里是一片菜地,井很多,其中有一口井的井台是用四块汉白玉石做的,十分引人注目,因此留下了四块玉的美名。位于琉璃厂西街的琉璃巷,过去也有个好听的名字,...
· 胡同文化—水井是胡同之源
为什么把街巷叫做胡同,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做过考证,结论并不一致。著名语言学教授张清常(1915-1998)经过长年考据,认为胡同二字乃蒙古语借词,是蒙语水井的意思。张先生出版了《胡同及其他》《北京街巷名称史话》等两部力作,对北京胡同与街巷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是我们研究胡同历史和文化必读的重要参考书。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胡同是居民聚落,或是火弄、弄通。这些意见都可参考。大家一致的看法,认为胡同一词起源于元代,当时把6步宽、约9.3米长的道路叫胡同,12步宽的叫小街,24步宽的叫大街。明、清时期,道路宽度的规定已不那么严格,宽于9.3米者也有称作胡同的,但多数胡同都比较狭窄。从广义上来看,今天存在的胡同,只是人车通道的名称之一,与路、街、里、弄、巷、道等是同一概念,因地区、历史、风俗、习惯不同而有不同称呼而已。不管胡同名称的来源如何,胡同与水井确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胡同作为人...
· 胡同文化—金鱼胡同
东华门大街往东走到头,穿过繁华嚣杂的王府井,对面是金鱼胡同。金鱼胡同比一般胡同宽,长五百四十米,可算是条马路。著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再往东,是和平宾馆,这儿本是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金鱼胡同中段与校尉胡同相交,沿校尉胡同向南到冰盏胡同再往东转,那片毫不起眼的围墙里,便是从前的贤良寺。贤良寺原在校尉胡同西侧,雍正十二年由怡亲王故邸舍地为寺,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后身也到金鱼胡同。乾隆二十二年迁到现址,规模缩小三分之二。旧时,佛教和道教的庙宇宫观并不是天天对外开放的,更不收门票。一般多在初一、十五开庙,接受信徒膜拜和香火布施。也有的是一年仅开放几天的,如白云观是每年正月初一至二十日,黄寺是正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等等。平常的费用花销,除了靠香客布施和做水陆道场赚取些收入外,大多依赖出租“庙寓”维持。唐代元稹在《莺莺传》中写...
· 胡同文化—王府井胡同话说养鸟
王府仓胡同,一条名字从明朝一直叫到今天的胡同,屋檐下挂着一排鸟笼。养鸟,上不可考。唐诗云:“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而北京人养鸟,则盛于清。是时“每到入冬,北京下至顽童贫士,上至桦皮厂三巷。清朝,制作马鞍、弓、刀把等器物时用桦树皮,故内务部在京设有桦皮厂。从门口看一个贫民的小院,老北京通常是一个院只有一个共用的水龙头。缙绅富户,无不手架一鸟,徜徉街市,可谓举国若狂。”其鸟通分为三等:“以鸣叫悦耳的北鸟为上;叼旗打弹的为次;羽毛观赏的南鸟为下。”
· 胡同文化—大金丝胡同
大金丝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银锭桥胡同,南至南官房胡同,胡同较为曲折,呈东北、西南走向。大金丝胡同以北有小金丝胡同,并与北官房胡同相连。明朝时,大、小金丝胡同里有织染所,清朝时,这个地方称为金银色绦胡同,金银色绦是一种金银色的带状纺织品。民国以后,谐音为大、小金丝套胡同,建国以后整顿地名,改称现名。在大金丝胡同西端,有座槐宝庵,现在已成为普通民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