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锣鼓巷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4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锣鼓巷,锣鼓巷里施不全清代民间曾有过一部有名的历史法制文学作品《施公案》。这位施公的名字

锣鼓巷里施不全

清代民间曾有过一部有名的历史法制文学作品《 施公案》 。这位施公的名字叫施仕伦,相貌奇丑:腿瘸,手蜷口歪斜,外号人称“施不全”,谐音“十不全”, 家住在东城罗锅巷。罗锅巷,现在胡同名叫锣鼓巷,分为南北两段,是一条穿过鼓楼东大街的南北方向的长胡同,两边排列着多条齐整的大胡同。

施仕伦在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 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还在北京任过顺天府尹,是被朝廷定论的大大清官,他的破案手段高明,常常出奇制胜,令人称奇。施仕伦不仅审人,甚至还审判过“神”,他的审土地爷的故事世人有口皆碑。
   
    那是他在扬州任职时,有一天,一个姓李的村民上堂来告桃花村的土地爷。案由是,李某娶妻后,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外出打工。三年后,赚了五六十两银子回家转。他生性自负多疑,担心老婆在家忍不住孤寂,移情他人,就把银子埋在土地庙内大肚子香炉的香灰里,换上一身破烂衣衫去见老婆。老婆见他落魄来,不但没有半句抱怨话,反而疼爱有加,弄得这位疑神疑鬼的丈夫心中很是羞愧。次日,李某赶忙去了土地庙,他把手往香炉里这么一掏,心忽悠一下子堵到了嗓子眼,紧跟着大汗就下来了。原来,香灰里莫说银子,连银子渣都没有一粒!  

李某顿时瘫坐在土地爷前头,老天!三年哪!五六十两银子哪!哪儿去了!

李某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万般无奈,把土地庙里的土地爷告上了法庭。谁叫你土地爷瞪着眼珠子把我的银子看没了?施仕伦叫他第二天到土地庙等候本官去审土地爷。

第二天,人役马夫,前呼后拥,施仕伦到了桃花村。他先到土地庙里观察了一番,只见土地爷的泥塑像,神气活现地戳在砖台上,并不见一点可疑之处。出庙一看,门外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想看新鲜的人。施仕伦命人将土地爷搬到众人面前,对泥胎施礼道:“你是土地爷,本应保护一方安全。怎么贵村李某的银子埋在香炉里,当着你的面被人窃去,你知情不报,是何道理?"

话刚说到这里,只听人群中有一人冷笑道:“真是糊弄人,骗谁玩儿呢?”施仕伦就等着有人说话呢,即刻命人把人带过来,问他为何嘲笑。那人答道:“本人刘二,与李某同村,前日见三年未归的李某归来,便好意上前问候。不料李某趾高气扬,装没看见我,我很生气,尾随至他家,听见他们夫妻对话,便把银子取出,想给他添堵。听老爷要审土地爷,刘二便把银子全数拿过来了。”说罢,把银两献出。
   
    施仕伦命人点数,果然丝毫不差。
   
    施老爷判决:李某因疑妻而引出银子失窃,刘二因负气而窃取银戏人,二人都有错。罚二人出资,为村里修桥补路,以弥补过失。案子就这么简单地破了。不过施不全到底是封建社会的官老爷,不同于今天的法官。他动辄就打衙役,打原告,打证人。把人打得“死去活来,鲜血直流”;或者“夹起来再问”,至人“昏厥,用水喷醒”,这套刑法真叫人不寒而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北锣鼓巷
明无称。清乾隆时称北锣鼓巷。与其相对,南边的胡同称南锣鼓巷,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作锣锅巷。为什么称锣锅?有两种说法:一,有驼背者住此,巷以人名;二,此巷路面中间高两端低,形如罗锅。近年修建平安大道,南端路面经过整修,已大不如前明显。由此可见,北锣鼓巷当是从罗锅巷衍发而来。南北锣鼓巷,在元时即已经形成了。南锣鼓巷两侧多院落整齐的胡同。东侧有寿比胡同、菊儿胡同、后圆恩寺胡同、前圆恩寺胡同、秦老胡同、北兵马司胡同、东棉花胡同、板厂胡同、炒豆胡同;西侧有前鼓楼苑胡同、黑芝麻胡同、沙井胡同、景阳胡同、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福祥胡同。是北京胡同、四合院的精华所在,被列入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北锣鼓巷周围的胡同相对狭隘凋敝,西侧的胡同多以寺庙为称。千福(千佛寺)巷、净土(净土寺)胡同、琉璃寺胡同、华丰(法通寺)胡同。北锣鼓巷南口东侧有一座黄色琉璃瓦小庙,即财神庙,现在尚存大殿,如图中所示...
· 胡同文化—白塔巷
因白塔寺内的白塔而得名。白塔寺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以白塔闻名于世。白塔为覆钵式,遍体涂白色颜料,为尼泊尔的阿尼哥主持修造。白塔寺在元时规模浩大,据说忽必烈临视白塔后,向四方各射一箭,作为寺的界址,称“大圣寿万安寺”。忽必烈故后,在寺内辟影堂,岁时祭祀。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六月,白塔寺被雷击失火,大部分殿宇焚毁,只有白塔和世祖及裕宗的影堂没有毁掉。时人张翥叹曰:“数声起蛰乍闻雷,骤落千山白雨来。恐有怪龙遭电取,未应佛塔被魔灾。人传妖鸟生伪火,谁觅番僧话劫灰。岂复神灵有遗恨,冷烟残烬满荒台。”明清以后常对白塔寺多次重修,并改名为妙应寺,但人们还是习惯地以白塔为称。相对于元,明清时期的白塔寺大大缩小了。民国以后,白塔寺日益荒落。近年,开始对白塔寺进行修缮,但也只局限于白塔及其两庑。原属于白塔寺内的建筑,早已成为民宅,难以恢复。白塔巷即其一。根据元时白塔寺规模推测,这条小胡同应在白...
· 胡同文化—中剪子巷
地标的印象中剪子巷在繁华的平安大街路北,相传胡同过去有很多家经营剪刀、车马配件的铁器店,胡同便因此得名。胡同不是很长,院落也不是很多,整体显得很质朴,没有什么大宅门,即便是如意门也不多见。中剪子巷和北剪子巷一样,都是朴实的,里面融合进了很多个生活的元素,美丽依存于在寻常之中。流年的风景冰心先生曾经居住过这里,当时的宅院现在已经不能确定,门牌号早已经更改,过去的14号不知道是今天的哪里。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州。辛亥革命以后,冰心全家来到北京,1914年,她考入北京贝满女中,即今天的北京166中学。在学习期间,冰心对理科充满兴趣,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开始在《晨报》上连载文章,其后发表了不少问题小说,冰心这个笔名由此诞生。1923年,冰心以优异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前往美国留学,在赴美途中和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写下了著名的通讯《寄小读者》。19...
· 胡同文化—草厂北巷
乾隆时称草厂。1949年后称草厂胡同。1965年将草厂胡同分为两段。南部保持原称,北部析出,作今名。草厂北巷南侧,今草厂胡同12号是万宁寺遗址。万宁寺创建于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九年(1305)。成宗是元朝的第二个皇帝。《元史·卜鲁罕皇后传》:“京师创建万宁寺,中塑秘密佛像,其形丑怪,后以手帕蒙覆其面,寻传旨毁之。”当是庙。成宗夫妇故后,又在此寺设神御殿,供奉成宗夫妇御容。神御殿即影堂,又称广寿殿。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影堂即大都的中心阁,是研究大都钟楼、鼓楼相对位置的重要依据。笔者曾去调查,旧构早已拆尽,但殿宇的位置还可以辨认,只是逼仄秽芜,不成样了。胡同为什么称“草”,从词句的表层,可以推测这里过去是堆放薪柴草料之所,如《水浒传》中火烧沧州草料厂的样子。但,深想想,在大都时代,此巷之东有宝钞库与倒钞库。钞是纸币,元时已流行。宝钞库是发放、贮存钱币之处,倒钞库是旧币更新的地方。二库之东有宝钞胡同...
· 胡同文化—以市肆命名的胡同街巷
盐店大院:南起东四西大街,北至隆福寺街。名见《志稿》。清代之盐店当在大街上,字号无考。据《乾隆图》无该巷,知巷为盐店旧址形成聚落后所辟,时在清中叶以后。今犹名盐店大院。戥子市:戥子为较秤精密,用以称量微量之物的工具。在前门外打磨广东口内,东起北晓顺胡同,西北至打磨厂。名见《志稿》,民国沿之。60年代并入北晓顺胡同。布巷子:在前门外,北起鲜鱼口街,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名见《志稿》作布巷,谓巷有“布市”。其形状则绘于《乾隆图》、《宸垣识略》记作布市。民国间称布巷子,至40年代犹有一些布庄,或批发兼零售,或专营批发,后衰落。今虽无布庄,仍名布巷子。巷中旧有懋德堂药店,以出售涌泉膏闻名,传说始于康熙间,民国中期犹存。纸巷子:在前门外,名见《地名对》作纸巷,民国定名纸巷子,当因纸店较多而起。《乾隆图》以其地为北煤市街之一段,《震垣识略》、《志稿》以其地为煤市桥之一段。其巷甚短,北起廊房头条西口,南至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