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府学胡同
胡同文化—府学胡同,地标的印象 府学胡同因胡同中过去有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为明清两代学子学习
地标的印象
府学胡同因胡同中过去有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为明清两代学子学习考试的地方。穿过繁华的平安大街,向北走不多远就可以来到府学胡同。由东口往里走去,可以看到很多个各样的宅门,如意门和蛮子门占了多数,保存也还基本完好,门楼上面的砖雕仍然依稀可见。
流年的风景
府学胡同东口南侧有很大一片地方,是过去的段祺瑞执政府。这建筑的存在其实也在述说着历史,“三一八”惨案,永远将这片地方印在了中国人的头脑里。
府学胡同西口有文天祥祠,对于文天祥,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千古传诵的《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那种壮伟的气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祠堂里面的那棵相传为文天样亲手所植的枣树,其中一条树枝一直指向着南方,其寓意就是文天祥的著名诗篇《指南录》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吉州庐陵人,大概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南宋末年,国事危急,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朝廷派去和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后被元军扣押,解送北方,行至镇江处得以逃脱,历尽艰险才获南归。在途中,文天祥写下了著名的《指南录》《指南录》是文天祥在出使元营、逃归福建过程中所写的诗,集名取《扬子江》一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
丹心汗青已是远去的图画,虽然我们仍然把它当作名句传于市井之间,但能够说出旧事本来的也已是不再多见。虽然我们的课本里面有这样的诗词和文章,但内心真正的融合仍然需要年轻一代的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府学胡同
简介府学胡同东起东四北大街,西到交道口南大街,全长681米,宽7米,铺有沥青路面。因胡同内的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的前身是元朝的报恩寺。据载,元末有一位和尚在此处建佛寺,寺院刚刚建成,尚未安置佛像,明军便攻入元大都,听说明军保护孔子之所在,和尚便急忙将一尊木制孔子像置于寺内。明军遂不再进入该寺。但孔子像已经迁入,所以此处只好继续供奉孔子。明朝洪武初年,定都南京,元大都改为北平府,元朝的国子监改为北平府学,报恩寺作为大兴县学。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府升为顺天府,北平府学又改为国子监,同时撤销了大兴县学、宛平县学,将大兴县学所在之处改为顺天府学。《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顺天府学的西部为学宫和孔庙,东部为文丞相祠,再往东为文昌祠。顺天府学门前的东、西两侧建有育贤坊。如今,顺天府学尚存孔圣殿、明伦堂遗址、魁星阁遗迹等等,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顺天府学的旧址,现为北京市东城区府...
· 胡同文化—府学胡同小学是北京历史最长的学校
看了贵报前不久刊发的“金台书院:北京历史最长的学校”一文,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并不准确。据笔者了解,北京历史最长且校址一直没变的学校,并不是该文中所说的位于崇文区的金台书院即今天的金台小学,而是位于东城区的顺天府学即今日的府学胡同小学。金台书院的前身首善义学创办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至今仅有306年的历史,而顺天府学的前身大兴县学,却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今已有637年的历史,比首善义学要早331年。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在改扩建工程中,曾挖出12块记载明清年间管理、修缮顺天府学的石碑。碑文详细地记载了当时顺天府学的缘起、教学和建筑等情况,从而使一直以顺天府学作为自己前身的府学胡同小学找到了有力的铁证,同时也使原来一些有关传说得到了认证。12块石碑现矗立在该小学的校园里。石碑连基座有一丈多高,因一直埋在地下的缘故,石碑整体保存得非常完整,只是有一些碑文已经比较模...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 胡同文化—闲话胡同
义达里胡同——有垂花门的郎贝勒府,据说婉荣曾住于此。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
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全长3公里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仅长25·23米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最宽处32·18米最短的胡同小喇叭口胡同,北口不足0·6米拐弯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砖塔胡同仅存的过街楼儒福里的观音院过街楼北京城的胡同虽说大多数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的,但也有斜街。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的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由此接下去继续往南至复兴门内大街,佟麟阁路再以此往南接到宣武门西大街。一条原本是北京城西部重要水道的街连起了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这条胡同与长安街平行,在长安街南面,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它仅比从东单到西单实际长八里的长安街短一点五里。与最长、最宽相反的就该是最短、最窄的街巷胡同了。在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桐梓胡同东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一段,原来叫一尺大街,不过才十来米长,东西走向。现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