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北极阁三条
胡同文化—北极阁三条,地标的印象 由栖凤楼往北不远,是北极阁三条,胡同很宽敞,可能是紧邻着繁华的东
地标的印象
由栖凤楼往北不远,是北极阁三条,胡同很宽敞,可能是紧邻着繁华的东单北大街的缘故吧,里面的行人也很多。由胡同西口走进胡同不远,就能看到一座规模很大的中式建筑群,虽然已显得有些破败,但从高大的楼宇和精美的琉璃上仍然可以看出过去的奢华与气派。这里便是宁郡王府。
流年的风景
宁郡王是康熙皇帝的十三子怡亲王的第四子。雍正年间,怡亲王去世,其七子承袭爵位,雍正帝又封其四子为宁郡王。及至咸丰年间,袭爵的怡亲王因罪被赐死,府第被没收,后来同治时,世袭宁郡王爵的怡亲王五世孙承袭怡亲王位,所以宁郡王府后来也被称为怡亲王新府。
北极阁三条由中部开始便逐渐狭窄,并有南北走向的胡同与新开路胡同相接,这条南北走向的胡同是北极阁胡同。据说,北极阁名称的由来还与宁郡王府有关。清朝道光年间,宁郡王府曾经失火,当时火势很大,把王府的两座院落都烧毁了。火灾后,王府建筑了一座小佛楼,取名“北极阁”,因为古时候人们认为北极可以生水灭火,所以建造这么一个佛楼,也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某种愿望。然而,北极阁也没有保存下来,据说也是由于失火被烧毁了,只空留下了“北极阁”这个地名,作为百姓生活的依靠。
如今的北极阁,已是普通民居的组成,背靠着昔日的王府,同时也在面对着时代的进程。过去的繁华一去不复返,今天的繁华却在潜移默化间行进,从胡同里西望过去,是满眼的高楼与大厦。
宁郡王府现在是某个单位的所在地,古老的建筑已经满目风霜,高大的殿堂里住着的可能就是寻常的百姓。旧时的权贵早就如烟而去,留得残片点点,述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极阁
历史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下江南时在鸡笼山顶眺望后湖,题写“旷观”二字。次年,两江总督王新命等人在山顶建造万寿阁和御碑亭(旷观亭),并立碑记录经过。由于万寿阁位于明代北极真武庙后上方,因此又称北极阁。此后鸡笼山上又新添望湖、涵虚、阆风、齐云四楼,乾隆年间以“鸡笼云树”列入金陵四十八景。咸丰三年(1853年),北极阁等建筑毁于太平天国战争,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1911年辛亥革命时,北极阁是清江南提督张勋的指挥部,被江浙联军炮轰严重受损。据记载,南朝刘宋初年在山上建立“日观台”,又称“司天台”,专设官员观测天象气候,是南京有历史记录的第一座气象台。元至正十七年(1280年)郭守敬制作的天文仪器简仪和印仪分发全国13行省各一套,其中一套即安放在由鸡笼山日观台旧址改建的观象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将观象台扩建为钦天台,从元大都运来宋元两代的天文仪器,并增添浑天仪等新铸仪器,鸡笼山此...
· 胡同文化—玉阁胡同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赵府街,西至旧鼓楼大街。因玉皇阁得名。玉皇大帝是道教信奉的神灵,道教神灵系统中,三清之外的最高尊神,统御主宰三界十方。玉皇阁是供奉玉皇大帝的处所。据光绪《顺天府志》,此处的玉皇阁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重修。五十年代尚存,有山门、前殿、后殿、配殿,现基本不存。玉阁胡同,光绪时称玉皇阁胡同,宣统后称玉皇阁。1965年成玉阁胡同。与玉阁胡同相关,尚有玉阁一至四巷。
· 胡同文化—宫门口三条
宫门口三条位于西城区中北部,因位于明时朝天宫门以东而得名。所谓朝天宫就是明宣宗仿照南京的做法,在皇城西北建立的宫殿。现在,宫门口附近的东廊下、西廊下、草场等地均为当年朝天宫的遗迹。如今的宫门口三条,是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周围的房屋已经被壮观的博物馆取代,在博物馆院内,还保留着鲁迅先生居住的旧宅,以及著名的“老虎尾巴”。在宫门口之前,鲁迅还住过砖塔胡同,那是和周作人分手之后的事情。
· 胡同文化—西四北三条
【历史渊源】西四北三条全长527米与小绒线胡同相交。明朝属于鸣玉坊,称箔子胡同(箔有两种解释,其一:用苇子或秫秸编成的篮子,其二:涂上金属粉末或裱上金属薄片,用做纸钱)。清代称雹子胡同、报子胡同。1965年后改做西四北三条。胡同内3号原为明建隆长寺,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原为汉经厂外厂。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一间,石门额上书“圣祚隆长寺”。天王殿三间,钟鼓楼;大千佛殿三间;后殿五间及配殿和僧房。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和韦陀;大千佛殿供奉三大士、十八罗汉、五方佛和二十四诸天;后殿供奉观音、达摩和千手千眼观音。原有铜五方佛移至法源寺,今尚存山门、残殿和诗碑,为西城区保护文物。现为民居。11号为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小花园式四合院。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成一个四进院落,其格局与三进四合院类似,最后是罩房。东边是小花园,内有假山、上山游廊,并有太湖...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