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米粮库胡同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4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米粮库胡同,地标的印象   米粮库胡同因以前胡同里有存放米粮的仓库而得名。走进胡同里,在胡同

地标的印象

    米粮库胡同因以前胡同里有存放米粮的仓库而得名。走进胡同里,在胡同的北侧已是新式的建筑和大院,而南侧古老的院落还大多保存着。胡同中部骤然变窄,胡同也打了个小弯,再往前走,胡同再次转了个弯,然后就与恭俭胡同相接了。

流年的风景

    胡适曾经在米粮库胡同居住过。胡适,1891年生,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倡导新文化运动,继而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和中国现代文学的领袖人物。他是“五四”运动领导者之一,《新青年》杂志的编委,他倡导的独立精神,使之成为影响广泛的思想家。1920年3月,他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在鲁迅的《呐喊<自序>》中,曾经提到了“问题和主义”之争,鲁迅的讽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人对胡适的认识。在菜市口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门前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胡适。今天,当历史的本源日渐清晰地出现在视野当中的时候,我们仍然应该默默纪念曾经的风云年代。
    胡适的性格是平和而宽厚的,有个传说很能说明这一点:当时的北京大学附近住着许多在北大旁听的社会青年,一般学校和教师都不过问,但他们毕竟不是北大的学生。可是有一次,胡适在上课时拿出一张纸说,你们谁是偷听的,给我留下个名字,没有关系,偷听和正式听都是我的学生。如此一来,胡适便改变了偷听者的身份,在这其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胸怀。
    历史是公正的,胡适的很多不当之处在今天看来,可能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完全平和的积累,然而,作为一代文学、教育大家,他的名字跟随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黄米胡同
地标的印象黄米胡同大概形成于清朝。胡同里面,是京城著名的半亩园。现在,半亩园被分割成了三个小院,彼此独立。在整个宅园的东墙旁边,有一座非常别致的二层小楼,典型的中式建筑。在胡同的东侧还有一处比较大的院子,那里面现在搭建了很多房屋,院门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墙垣门,不过又和一般的院门不同,很高大,只是不知道它的由来。流年的风景黄米胡同里的半亩园,是过去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最早这里是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宅园,由清朝初年的戏剧家李渔设计。后来,在道光年间,这座宅子被麟庆所得,大加修葺,并称其为“半亩园”。半亩园坐北朝南,为四进院落,西边为花园。李渔,字笠翁,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自少年开始,便云游四方,曾到过很多地方,晚年由南京移居至杭州西湖,自号湖上笠翁。他曾到各处进行戏曲表演,积累了丰富的戏剧演出经验,其戏曲理论主要记载于《闲情偶寄》中。无论是《闲情偶寄》,还是《李笠翁一家言》,都有种艺术的感觉...
· 胡同文化—禄米仓胡同
禄米仓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小牌坊胡同,西至朝阳门南小街,因胡同北侧过去有禄米仓而得名。禄米仓是明清两朝存储在京任职的官员的俸米的地方,在禄米仓之北,还有海运仓和北新仓。现在的禄米仓胡同西口,已经被拆掉了很多,整个南小街东侧基本上被新式的住宅小区取代,很多个精美的四合院早已灰飞烟灭。走进禄米仓胡同深处,还能寻找到一些历史的片段,比如过去仓库的院墙,比如古老的智化寺。智化寺因为古老的京音乐而知名,站在胡同里想,北京的知名其实离不开这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胡同的。
· 胡同文化—白米斜街
地标的印象白米斜街在明朝时就已存在,相传是过去胡同中有白米寺的原因。胡同东口在地安门外大街,胡同不算宽敞,也比较曲折。胡同不是典型的横平竖直,但房屋和院子还是尽可能的建成了坐北朝南的样式。白米斜街里很安静,和胡同外的大街完全不同,有种幽幽的感觉。流年的风景胡同11号院是张之洞故居。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生于1837年,16岁中举,27岁中进士,继而进入仕途。1898年,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主张。在百年后的今天,张之洞的故宅仍然屹立于什刹海之滨,苍老的雕栏,斑驳的门窗,注视着世间的沧桑和人世百态。在腐朽的清王朝末年,历史环境造就出了张之洞的大局风范,却换不来真正的国之振兴。一个制度一个时代的衰亡在思想没落的年代是不可避免的,当年的洋务运动和同样没有获得成功的戊戌维新一样,都选错了对象,毕竟依靠皇权已不再可能。作为不可回避的历史,张之洞也曾过起义、反对过维新运动,毕竟他还是...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 胡同文化—闲话胡同
义达里胡同——有垂花门的郎贝勒府,据说婉荣曾住于此。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